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然而她笔下一个个女性形象的悲凉结局却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2.
卫慧、棉棉采用身体写作这种激越的书写方式,大胆展示被男权文化遮蔽的女性身体和扭曲的灵魂,从边缘处尽情诠释女性独特的经验;她们用决绝的姿态,颠覆传统道德秩序,打破父权神话,挑战整个男权文化机制。同时,女性文学在实践身体写作这一富有探险性意义的举动时,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避免被男权文化“反攻倒算”为满足和挑动消费者窥私欲望的符号,只有这样,身体写作才能成为解构男权文化最有力的冲击方式。  相似文献   

3.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相似文献   

4.
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撕裂了遮蔽在女性身体之上种种神秘的帷幕,透过对女性驯顺之躯、缄默之躯和死亡之躯的叙述,不仅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管制与形塑,而且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透射出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驯顺之躯的叙事,揭示了现实存在于两性之间复杂、隐蔽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内化他性"自觉接受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驯服",使身体呈现出"非我"的异化形态。女性缄默之躯的叙事,透过话语分析揭破男性话语霸权,以及女性在话语上被歧视与挤压而陷入"不能发音"的困境。女性死亡之躯的叙事,揭露了在"并非人间"的"此世""存在"中男权对女性身体的戕害与精神的虐杀,揭示女性在无法救赎的死亡命运中对男权社会与文化执著、坚韧的隐性抗争。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期内,女性文学中女性自我话语系统得以建立、发展和演变:一是愈来愈多转型期女作家在表现女性自我时,都倾向于对女性力比多本能结构的探究,致使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身体行为日益趋于同构。二是针对男权中心主义,转型期女作家们采取了多种的叙述形态,自觉地参与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解构。三是转型期女作家一方面大胆地拆解传统的母亲神话与恋母情结;另一方面,却真诚地颂扬母性和母爱,竭诚使女性自我由母性之根出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四是女作家着意于对女性自我存在的探究,导致了女性自我的个性化特征的鲜明性。此外,尽管转型期女性自我开放而多元,但女性自我对独立、尊严、自由和爱的追求和探索却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6.
试论"女性文学阐释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柟 《江苏社会科学》2003,1(4):122-126
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体话语"严重缺失."女性文学阐释学"旨在实现信息时代女性文学批评"金字塔式"理论创构,旨在解构男权本位审美观念"独语"的霸权地位,建构两性平等对话、交流的"主体间性"文学评论话语.为此,必须实现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变革的四大转型和"女性文学阐释学"的四维理论创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 2 0世纪末期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超越性别的姿态开始的 ,以无性化的写作参与到主流叙事之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自觉 ,女性写作逐渐延伸到性爱主题的表达 ,批判男权文化 ,寻找女性友谊 ,进行自我审视等层次。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以一种个人言说的方式来叙说女性经验 ,建构起真正的女性文本  相似文献   

8.
陈宁 《江汉论坛》2012,(4):97-101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反思中,"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念曾遭到了学界的普遍质疑,重新寻找"原初"的女性特征成为文化及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然而,这种重建并没有在本质上超出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之躯的想象——柔美、弱小、母性、无欲、贞节等元素依然被作为女性身体的"天性"保留下来。男权文化传统中的女体窠臼在此处别有意味地充当了反对"性别同一化"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苏青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创作独特之处在于展现了现代女性不仅要承受社会对个体的一般重压、而且更要承受来自以男权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性别歧视的重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文革"之后长达十余年的文化反思中,"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念曾遭到了普遍的质疑。重新寻找"原初"的女性特征成为文化及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然而,这种重建并没有在本质上超出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之躯的想象——柔美、弱小、母性、无欲、贞节等元素依然被作为女性身体的"天性"保留下来。男权文化传统中的女体规范在此处别有意味地充当了反对"性别同一化"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师陀不吝热情拥抱女性的世界。他执著于表现乡土中国这一特定环境之下,处于女儿、妻子、母亲这三个不同生命阶段的女性典型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形式,以及最终难逃的悲剧命运。它实现了作家对女性社会、文化生存环境反自然、非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生命的理解、关怀与洞见。他的写作对于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来说是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2.
李新灿 《学术论坛》2003,2(6):102-106
女性妒悍是女性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自发反抗,是女性对男权的挑战与较量。它冲击了封建宗法的男权社会,因而引起了男权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联手打击。妒悍女性在"四权"打击下失败,重新陷入失语状态之中,这正是身为中国古代女性的沉重悲哀。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以林白为代表的一翼,事实上承接了萧红等一代女性作家写作的路数,从另一扇开启的门侧身而出,打开自我救赎的通道,实现了窥破男权社会神话以后从控诉到复仇、从逃逸到飞翔之梦。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男权文化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物竞天择的结果,形成最原始的男权中心文化。而人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明史,又强化了这种男权意识。因此造成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群体的两极分化:对男权文化认同且有意就范的女性和对男权文化潜意识抵触或有意识反...  相似文献   

15.
石万鹏 《东岳论丛》2003,24(1):130-132,136
与五四启蒙时期一样 ,在 1 979——— 1 985的新启蒙时代里 ,男女作家结成同盟 ,共同完成控诉伤痕、反思历史、呼唤改革的时代大命题 ,塑造了一批迥异于“文革”时期的女性形象 ,但是由于男女两性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地位与生活体验的差异 ,他们在女性形象的构建上呈现着既汇合又错位的复杂局面。男作家在国家———民族的大叙述中潜隐着建立在张扬女性传统品格之上的重建男性雄风的写作倾向 ;女作家在分享与参与着时代主流话语的时候 ,一方面默许着男性重建性别秩序的努力 ,一方面又在强有力地解构男权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6.
女性话语的文学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丹娅 《东南学术》2004,(1):132-140
女性话语在中国已历经百年演化过程,但因其生长在源远流长的传统男权话语之中,并关涉到每一个具体个人、具体家庭、具体组织的性别文化成份,因此,反映在女性文学的写作、阅读与批评中,便存在着十分错综复杂的状况.传统话语对女性话语资源的误识、误导与误用亦在所难免.因而,举证与分析、辨识与澄清,是女性话语摆脱传统话语所造成的困窘境遇的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因为男性传统的强大历史记忆,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普遍是以"受害者"的哲学姿态书写女性深渊感受的,抗辩男性传统构成女性写作的重要心理动机。在现代价值意识和时代精神鼓舞下,当下的女性写作表现出激情式写作特点,带有明显的放纵、偏执、自恋等写作倾向。因抗辩意识过度强烈,作家们的"激情"并未升华到美学层次,而只停留在情绪层面。女性写作的抗辩式书写有其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然而如不能在自然-情感-社会-文化的综合中把握两性关系,不能在作家个体-女性经验-人类普遍意识的深刻对话中建立起女性表达的根据,女性文学很难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的政治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07,5(6):103-108
中国现代女作家打破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僵化想象,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母女关系图景,填补了女性书写历史的"空白之页",不仅为女性建立自我主体提供了重要文化途径,而且也为改变父权制统治之下的压迫/被压迫的对抗性社会提供了想象与参考的文化空间,因而对现代文学母女关系文学叙述的梳理与清点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颖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45-148,160
影视作品中的"凝视"是编导主观意图的体现,常常带有鲜明的性别色彩。在男权影像中,女性总是被"凝视"、被消费和被规约,而女性主义影视则以破坏男性视觉快感的方式来颠覆传统男性文本对女性神秘化、妖魔化的想象和叙述。然而长期处于传统男权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主义导演,有的摆脱不了潜意识中的男权阴影,有的又激进地极端排斥男性,这都导致了女性"自塑"的举步维艰,女性的自我形象也不免存在或过度强势、或模糊脆弱等明显的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自诞生那天起,就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主的历史环境中。这一方面是表现为明代中期以前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更主要的是这些小说在所展示的人物精神世界的社会价值取向上,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极少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其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取向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人生情感、社会心态并不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切入的,女性形象,即使是主人公,也是男性的代言人,一切社会人生或行为规范,甚至连性活动,都受着男权文化的制约,其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更明显地表现出对男权文化的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