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方面。经济发展,从广义来说,既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属于生产力范畴,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两者关系,从总体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反映在党的基本路线中,是中心和基本点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探索其结合的途径,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中进行的。在一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是社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虽然不是生产关系中的根本性质的变革,但确实是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而经济体制的变化影响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变化。因此,教育必须反映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并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出发,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或一个国家所有的时期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一种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则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具体制度。前者是一般的东西,后者是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在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一个时期中占居统治地位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方面和环节,并没有改变社  相似文献   

5.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是怎样的关系? 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看法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有重大的分歧。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由于大家的看法不一,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就成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要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一定要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全面分析。我这里说的全面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等方面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都是讲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之内的问题,但它们是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几点认识王新民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只有这样,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实现就有了希望,经济振兴就指日可待。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什么呢?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克服原有经济体制中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病和缺陷,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作些论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它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决定》指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基本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决定》指出:“首先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模式,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结构。笔者试从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原理出发,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多元化结构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以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淦(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这场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一系列环节,而且也正在改变着与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许多方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奋斗目标。 1 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建国后到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本文所讲的经济利益关系,着重指分配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当前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粗浅见解。 一、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主要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其中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们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根据我国现实国情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佳选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是强国  相似文献   

15.
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营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僵化的经济体制和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关系改革全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文中总结我国经验,有的放矢地阐明了改革经济体制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体制上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揭穿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并具体地论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正在蓬勃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试图结合生产力的理论,对这一重要经济现象作一些初步考察。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使生产力从旧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远没有发挥出它巨大的潜力。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僵化,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然性根据唯物史观,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的出现,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同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也决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胜利,相反,它却在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都比较低,而且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结构.与此相适应,它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的贯彻执行,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但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孤立进行的,它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