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人》是杜拉斯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经典小说。小说中的异国形象充满神秘复杂的韵味,作者利用想象和异化的手法呈现出“他者”独具特色的形象特质。而通过梳理其笔下“中国情人”身份、性格和行为等形象特质,探讨作者隐藏其中的想象和异化,发现中国情人的异化特质不仅是作者主观因素地投射,其背后社会层面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中国情人”这一他者形象的解析,揭示出异国对中国文化存在的误读和想象。  相似文献   

2.
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创作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在这三部小说中,“中国情人”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这一形象是作者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认知与描述,杜拉斯在对“中国情人”形象的反复重构中,也透露出创作主体自我认知轨迹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情人》中有关“情人”的称谓进行了分类、整合、连接和分析,提出:“情人”的各个称谓对小说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并和文章的结构安排、人物的性格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文学家们是非常注重自身人格塑造的.理想人格是大多数文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文学家人格包括其社会实践中呈现的现实人格和文学创作塑造的艺术人格两方面内涵,而艺术人格说到底是现实人格的理想化.一些文学家,由于他们对人生意义、价值,人类命运、前途的深沉思考,其人格内涵具有了超越传统、指向未来、全面发展的意蕴.明代伟大文学家汤显祖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在汤显祖人格内涵中,有对体现传统美德的伦理人格理想的追求,有对代表时代新精神的自然人格理想的践履,而他在人格价值指向上,对自由人格的执着追寻与探求,则表明他人格内涵中具有着超越时代、指向未来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1984年,女作家创作的小说《情人》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的殊荣,奠定了杜拉斯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而"情人"更是女作家作品和生活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本文围绕女作家的三部主要作品,从多角度对"情人"形象内涵进行了解读,将读者带入一个只属于杜拉斯的"情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浅论《情人》的叙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叙述的是“我”家的故事,独特的叙述方式是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本文试图解读《情人》独特的叙述艺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力求解开杜拉斯魅力之谜。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被誉为 2 0世纪初最具创新精神的长篇小说之一。该小说的主题成为后人研究的焦点 ,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在这部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作品中 ,其主题不是单一或单层次的。这部作品的主题包含两个层面 ,即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表层主题与深层主题相互交织 ,相互加强 ,共同筑成一部情节复杂、寓意深刻的著作。首先 ,笔者从人物心理角度探析了父亲和母亲、保罗与母亲、保罗与情人之间的关系 ;然后 ,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究了人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社会是导致“病态”家庭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描写了保罗与母亲之间畸形的挚热情感,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本文试图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作品中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雪含冰 《社区》2010,(8):23-23
常听人说“人生如棋”这句话,老话套话浑不在意。一天灯下闲坐偶又想起,忽然觉得大有意思。细想这人生果真如棋,而且只有一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你的地盘你做主,你自然就是当仁不让的元帅.你所率领的象、士、车、马、炮,就好像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些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物,父母妻儿情人朋友.大抵如此吧。即便是那五个不起眼的小卒,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与劳伦斯本人的“潜意识”的关系;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的精神分析方法对该作品及劳伦斯本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正>提到英国文学家D.H劳伦斯,最有影响力、被大家广泛认知的是他的小说作品,如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等。虽然他的作品中曾经因为对情爱的深入描写引发极大的轰动,招致批评和抵制,劳伦斯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特别及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但这些并不能阻止后来文学界及大众对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多声部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现,一方面在故事情节的主题上,小说充满了复调色彩;另一方面在小说的章节安排上,呈现出奏鸣曲式的文本结构。在小说《情人》中,围绕“爱”这一主题而产生的变奏,是衍生出“情人”这一身份的基础;在语言上,用小调的特征来体现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呈现小说音乐结构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琼 《女人世界》2006,(3):28-31
“我们不是超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只是女人…….”CD里女人沙哑而磁性的歌声,犹如一只妩媚、雍懒的,与枯萎抗争的波斯猫,唇边滴直、一丝幽怨、一丝柔媚,倾诉着夏当与夏娃从未停止过的争斗。时光磋砣,送走年年过往,迎来岁岁新日,身边总有不完美,似乎事事不顾心。“三八”节一年一度,珍贵如新,变化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周遭的一切。三八”并非贬义,她在属于—种自我肯定的范畴内存在。“三八”节属于那些勇敢、坚强和独立的真正女人。“三八”代表女人,是情人、是密友,而非天敌。  相似文献   

14.
《情人》中女主人公的爱情的产生及悲剧的结尾和自己的自恋情结有很大关系。由于自恋倾向,她才有可能和中国富家弟子结合在一起,创出一曲惊天动地的爱情;同样是自恋促使她有了当作家的愿望,使自己的精神有了进一步追求,从而和自己的中国情人在精神上产生鸿沟,他们爱情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儿子与情人》中保罗·莫瑞尔俄狄浦斯情结分析的局限性,采用多重视角综合分析影响保罗成长的诸多因素,深入剖析造成保罗人格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从而挖掘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何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重人格》,并尝试就“异化”这一为现代派文学家广泛关注的主题对之作出评价。当然,本文没有试图以“异化”来涵盖或诠释陀氏作品全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陀氏最终关注的还是“人”本身。但由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性,陀氏以艺术家的直觉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对现代派文学家自觉的“异化”追求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做壶与做人     
李丹崖 《社区》2011,(32):1-1
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 常见人在书房里把玩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细细摩挲,或是两手把壶托在手心里,捂热壶身,宛若细心呵护一个娇弱的情人。  相似文献   

19.
对大多数人来说,性行为并不只是一种身体的欢悦,同时也是表达自身的一条基本途径。大家的性格不同,自然在性反应、性行为方面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性人格”。所以,弄清楚你是什么“性人格”类型,对于改善婚姻关系,提高性生活质量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