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出台实施<劳动合同法>是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本文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若干问题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的法律分析,结合<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有影响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种不同意见或观点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员工"跳槽"给原单位造成利益损失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不断,日益引起了人们对劳动法中的竞业禁止条款的关注.为此,2008年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对竞业禁止也作出了相应的规范.结合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文章拟从劳动合同中竞业禁止条款的适用主体、范围、期限及补偿标准等方面来对我国竞业禁止的内容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用人单位违反该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该法的颁布对<刑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但<刑法>与之相关内容并没有随之变化.为了加强<劳动合同法>与<刑法>的沟通与融合,充分发挥<刑法>对<劳动合同法>的保障作用,<刑法>应当尽快完成与<劳动合同法>的完善与协调.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层面、不同时象对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看法及其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选择经济比较发达、民营企业和外来工比较多的福建泉州作为样本开展调查,认为该法可以实施,但需要一个试行过程,边实施边完善,边完善边实施.要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学法用法,降低生产成本,抵消实施<劳动合同法>增加的用工成本,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违法处理力度,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实施<劳动合同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黑砖窑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黑砖窑事件"催生了<劳动合同法>,安徽"黑砖窑事件"说明我们用<劳动合同法>制止黑砖窑事件发生的愿望已经落空,其实这种愿望产生的本身就是野蛮与文明错位的产物.在我国劳动法研究中,既存在着将犯罪关系混同于劳动关系,也存在着将劳动关系混同于犯罪关系或侵权关系的倾向.主张将劳动合同法改造为劳动侵权法或劳动刑法的主张,有历史的根源和现实的原因.这种错位是对现代文明的践踏,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以来,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当前,针对<劳动合同法>,人们大多是从企业发展、法律体系或是社会保障等民生层面来讨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背景、立法精神、主要修订内容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关怀,这一道德关怀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仅不能改变,反而更应增强,以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劳资关系领域中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光荣与梦想的荆棘之路——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必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该法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以及支付令的申请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立法之初的考虑不周以及试图通过<劳动合同法>解决劳动领域所有问题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和实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2008年以来,一些企业的倒闭、搬迁,更将这部立意颇好的法律推到了风口浪尖.针对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成本影响的问题,采用分层目录抽样方法,抽取了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共650户企业进行调研,运用成本测算直接法和间接法,对广东调研企业成本进行统计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广东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均人工成本的影响区间为2.54%~4.90%,用调研事实澄清了社会上流传的10%~70%的谬误.还从政府、企业和员工角度分别提出在实施<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对劳动者权利救济的途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出台,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笔者在分析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以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当前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争点,对如何理解和执行该合同的相关法律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美国劳动合同法在该问题上有丰富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积累了充分的判例,可以作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参照系.美国判例法的传统观点和近年来进行的改革,对我们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内在规律,正确执行该制度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劳工标准和童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性态度对当前发达国家推行的劳工标准进行了分析 ,指出 :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些政策和作法 ,包括单一的禁用童工和相关的制裁措施 ,既不实际 ,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帮助穷国的角度出发 ,作者提出了制订国际劳工标准的第三方案 ,并指明应由国际劳工组织作为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但该制度在我国却没有获得良性发展。反而呈现出诸多乱象。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有一定的规定,但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且未得到严格的执行。要真正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需要立法与司法机构共同发挥作用。此外。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制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荒"背景下劳资关系重塑与工会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荒是中国社会嬗变过程中,多个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发酵、集中爆发的结果,它考验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资关系的重塑。中国工会作为一种人群参与率最大的组织,在平衡劳资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应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分匹配的系统性样本选择方法对样本进行筛选,应用Horvitz-Thompson估计量度量长期劳动合同和短期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研究表明,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20.29%和11.76%,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10.86%和5.48%。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享有率的提高。因此,政府部门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将会明显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和社会保障状况的改善,进而有助于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护理管理中的情绪劳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劳动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我国在护理管理方面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通过对情绪劳动的概念、表现策略、影响及相关护理教育的研究,总结情绪劳动在护理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我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涛 《殷都学刊》2007,2(1):76-79
中华民国工党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其活动基本与北洋政府统治相始终。一方面它具有近代政党的某些组织特点;另一方面它一直是以非法状态出现的,其活动基本上是反体制的。在组织、活动特点上兼有政党活动与民间秘密社团活动的双重性,体现了早期政党根植于民间社会文化传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生是否享有劳动权的争论是学界热议但悬而未决的课题。中国宪法及劳动法律规范分析可以推演出的基本性结论是:中国大学生具备劳动者基础法理特征。针对实然法上的中国大学生劳动权益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缺失的困境,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法律规范,应以非全日制用工对中国大学生劳动行为进行界定。中国大学生享有劳动权益的落实需要对大学生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的期限、劳动工时制度、劳动条件等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与此相联系,必然形成带有歧视性的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并存的局面。虽然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价格是属于微观经济,但却会反作用于宏观经济,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理论界出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倾向,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不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的角度,阐明劳动价值理论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强调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征和初级阶段国情特征,来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