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回鹘佛教文献与回鹘语大藏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大量回鹘语佛教写本和印本残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简要探讨了回鹘佛教的四个来源粟特佛教、吐火罗佛教、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其中汉地佛教影响最大.其次,介绍了回鹘佛教文献的书籍形式、佛典翻译家,如胜光萨里都统、Prujnarksita、安藏、昆尊萨里都统、笨雅失里、桑伽失里、迦鲁纳答思、阿利雅·阿恰利雅等.第三,对已经整理刊布过的90余种回鹘佛教文献按非大乘文献、大乘文献、论藏文献、汉文疑伪佛经、秘宗文献和其它佛教著作等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佛教文献名称及其对应的梵文或回鹘语形式等.第四,从回鹘语佛教的来源、回鹘语佛教文献的形式、回鹘语佛典的结构体系和形成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回鹘语大藏经存在的客观性及其提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回鹘佛教最初深受吐火罗佛教的影响。回鹘语《阿离念弥本生经》敦煌本属于现存最早的一批回鹘佛教文献写本,应是译自一种吐火罗语版本。回鹘语吐鲁番本较敦煌本晚出,在细节上显示出一些不同之处。将敦煌本的内容与现存龟兹语本、焉耆语本的平行文本进行比较可知,回鹘语本很可能以龟兹语本为母本,参考焉耆语本译成。比较敦煌本与吐鲁番本的一些细节可知,后者在翻译上更加贴近原文。10世纪末至11世纪,佛教取代摩尼教成为西州回鹘的国教,回鹘佛教徒抄经、译经活动进入高潮,一些先前译成的佛教文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改良的译本;同时,汉文佛经逐渐取代吐火罗语佛经,成为回鹘佛教徒译经的主要来源。吐鲁番本很可能产生于这一时期,它既是回鹘佛教进入盛期的产物,也是吐火罗佛教在回鹘佛教中最后的遗存。  相似文献   

3.
佛教于辽朝的传播极盛,契丹人的佛教信仰普遍而且强烈,佛教文化浸润到辽朝社会的各阶层,成为契丹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鹘人的佛教、中原地区的佛教以及佛教中的末法思想对辽朝佛教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辽朝佛教的来源和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所以契丹人信奉的佛教与中原佛教存在着很大差异,并且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成果,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4.
日本回鹘语文学家、京都大学教授庄垣内正弘先生所撰《俄罗斯藏回鹘语文献研究》(ロシア所藏ゥィゥル语文献の研究,京都,2003)一书是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所藏回鹘文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俄罗斯藏回鹘语文献研究》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鹘文字表记汉文佛典与汉字音的再构拟。内容包括:第一章是对各文献的编号和文献内容的介绍,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是对回鹘文表记汉语佛教文献《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四分律比丘戒成本》、《礼忏文》的原语言对照转写,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回鹘文表记汉语音的再构拟及各文献的差异和汉字音的确认,第七章是对汉文《天地八阳神咒经》难字音注释及其回鹘文汉字音的研究,第八章研究了《千字文》片段及其回鹘文汉字音,最后部分是回鹘文字音目录和结束语。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一生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很多方面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从毛泽东作的《祭母文》分析了佛教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影响;依据毛泽东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到他后来所坚持的宗教政策,阐述了佛教文化对毛泽东宗教观的影响;基于毛泽东对佛教与共产主义一致性的认同,论述了佛教文化对毛泽东政治观的影响;最后,根据毛泽东对佛教经典的研究及佛教典故与语言的运用,探讨了佛教文化对毛泽东语言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王红梅、杨富学等合著《元代畏兀儿宗教文化研究》,于2017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3万字,以回鹘文文献为依据,分专题论述了回鹘文佛教文献、藏传佛教对畏兀儿的影响、畏兀儿北斗信仰、回鹘政权与佛教的关系、莫高窟北区石窟以及河西回鹘佛教等。该书充分运用了回鹘文文献、汉文史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  相似文献   

7.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编著的《突厥语词典》是一部高水平的百科全书,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对突厥语言学、方言学和比较语言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哈喀尼耶突厥语与佛教文献中的回鹘语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鄂尔浑-叶尼塞时期古代回鹘语不同发展阶段的继续.现代维吾尔语的喀什土语仍保存着哈喀尼耶突厥语在其他突厥语中所没有保存的一些最重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回鹘文文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民族 ,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以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代 :鄂尔浑时期 (840年漠北回纥汗国灭亡以前 ) ,佛教、摩尼教、景教在回鹘中流行时期和伊斯兰教时期。本文所述仅指第二个时代。其特点有四 :1 .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佛教、摩尼教的影响 ;2 .所使用的语言为回鹘语 ,文字主要是回鹘文 (本文所述不包括用回鹘文撰写的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文学作品 ,如《福乐智慧》、《先知传》、《升天记》等 ) ,仅有少量文献用摩尼文或其它文字书写 ;3.几乎没有传世…  相似文献   

9.
<正> 回溯藏民族历史,没有人会忽略使藏族社会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巨大因素——佛族及佛教文化。早在吐蕃王朝时期,佛教及佛教文化潮涌般冲击而来,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佛教如油浸纸,渗透到了藏族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之广之深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在青海,这股强大潮流不仅波及到整个藏区,也波及到了土族、蒙古族等聚居区。使青海藏族、土族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与佛教文化相互交融,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尤为突出的是绘画、雕塑这类艺术,它们直接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服务于寺院、宣扬佛教的艺术手段。这种融  相似文献   

10.
孟万春 《江淮论坛》2010,(2):81-83,106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教虽然是外来文化,但它并没有水土不服,而是完美地和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中国化。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是巨大的,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佛教词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