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云山是我国道教名山之一,原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之内。何谓福地?答曰:“道教称大地名山间仙人所居胜地。”故齐云山又称“福寿山”,为道家所命名。本山道人自训齐云山和武当山(湖北)、鹄鸣山(四川)、龙虎山(江西)并列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分正一(张道陵创,颂《正一经》)、全真(王重阳创)两大派,信奉正一派  相似文献   

2.
齐云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安徽五大名山之一。它虽然比不上黄山的奇险,缺少九华山的佛教氛围,但它确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即道教文化,这是齐云山最具个性特征的旅游审美价值所在。本文试从道教文化的特征、道教景观文化、道教建筑文化、道教石刻文化、道教习俗文化、道教传说文化等六个方面,就齐云山道教文化的审美价值.作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对黄山来说,是两段非常荣幸并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历、登临了黄山。也正是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他在遍游海内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山奇松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更是把黄山推至到了祖国风景名山的顶峰。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而在黄山“四绝”之中,位居首位的便是“奇松”——黄山松。  相似文献   

5.
1979年7月11日至1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以下简称黄山谈话)。黄山谈话直截了当地把“发展旅游”同“发财”联系起来,明确强调黄山旅游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其实质是要让世界了解黄山,把中国旅游业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谈话,既是邓小平旅  相似文献   

6.
徽州(自从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后,“黄山”一词就有了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的简称,如人们通常把北京市简称为“北京”,把合肥市简称为“合肥”,因而人们也就自然地把黄山市简称为“黄山”;二是指作为黄山市行政区范围内的那座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的“黄山”。为了不至于在下文中产生歧义,我把当下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按过去的习惯叫法称为“徽州”),实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绮丽的自然山水,一条条碧绿的溪流在林木青葱的山间穿行,黄山的壮美和齐云山的雄奇令世人称绝;那里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一片片徽派建筑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相似文献   

7.
黄山名刹     
“天下名山僧占多”。黄山是名山,和尚自然不会错过。特别是在明代后期清朝前叶,来黄山的和尚更是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康熙年间,仅慈光寺曾住和尚千人以上。  相似文献   

8.
薄荷片推荐: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山峰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酵。齐云山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是全国惟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地的省辖市。境内山水风光独秀,人文景观称绝。世界名山、国之瑰宝黄山雄踞域中,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著称于世。齐云山、牯牛降、新安江、太平湖等名山胜水众星拱月、各领风骚。以皖南古村落为代表的徽文化景观群星璀璨、遍布城乡。新发现的花山迷窟,  相似文献   

10.
<正> 石涛曾被清代王原祁誉为大江以南第一的大画家。郑板桥说他“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这位画家半生云游于黄山、华岳、匡庐、金陵、扬州等名山、都市,尤其是十五年之久的黄山生活,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是清朝画坛的革新派。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超过“四王”,提供了许多新的东西,对当时的绘画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这位画家在勤奋创作的同时,又不倦地探索、研究艺术规律,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既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也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他的绘画美学博大精深,在今天对我们研究文学艺术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9,(12):65-65
张启聪,1946年生于台湾省彰化市,曾任台湾登山协会山岳摄影俱乐部召集人、影艺之友协会理事长等职。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艺术摄影作品,深得业内好评。1989年他初上黄山,立刻被黄山之美所震撼,从此深深爱上了这座名山。  相似文献   

12.
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宗教学、医学、饮食诸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其资源虽然很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水平却很低,没有凸显全国道教圣地的优势。在安徽省委省政府“两山一湖”开发战略中,齐云山如何找准位置,突出特色,合理开发和保护道教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二次创业,尽快凸现全国道教名山胜迹的优势。这是促进齐云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8,(4):54-55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为浙江省内第一名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  相似文献   

14.
1、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楼“新安堂”内联) 释: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富贵华丽之乡。徽商驰聘商场数百年。甚至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实是得了徽州这一方山水的灵气。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合称“黄白”,两山钟灵毓秀,是徽州人杰地灵的象征。当时民间盛传“如果想升官发财,得先到黄山和齐云走一趟”的说法,在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笔下,便有了“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  相似文献   

15.
黄山古楹联     
黄山是进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世界级名山。黄山的雄伟奇幻令海内外游人为之倾倒。但是,游人在饱览黄山自然美景之余,往往会生出一种莫名的缺憾。这种缺憾就是对黄山丰厚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为了满足游人的文化需求,挖掘黄山的文化旅游资源,本刊从本期起,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黄山文化遗产。让我们先读读《黄山古楹联》。  相似文献   

16.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境内,北望黄山,西临新安江发源地六股尖、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新安江两大支流一率水、横江从公园南北两侧流过。齐云山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6.9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7月3日,黄山、齐云山洋溢着节日喜庆氛围,两处风景胜地隆重举行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5):45-45
2009年4月24—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视察古徽州的黄山市,对黄山文化旅游和徽州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要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黄山要保护文化资源,挖掘徽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品。黄山属于自然景观,是中国第一名山、名景,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要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黄山旅游发展要彰显特色,这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包括饮食文化,旅游产品都要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安南来黄山,一时成为媒体的热点新闻。安南对黄山的印象如何?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诸多生动细节,作者娓娓道来。 他是行者,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是隐者,一生淡泊功名,而游山成癣;他是智者,且行且思且记,集一生之游历写下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而《行者无疆驻狮林》,其文也真,其情也挚,其思也无涯。  相似文献   

20.
蠲免是清代君臣所津津乐道的“美政”。本文以乾隆四年江南蠲免案为中心,通过分析乾隆初年减租政策的变化,探讨了当时江南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极其严重的历史事实,从而揭露这种“美政”养“富民”的本质和土地占有关系极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