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看,农业必然要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基础生产部门必须要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现代化;二是劳动者智能化.其中劳动者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农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农民的实现途径主要通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农民进行现代化教育;通过对农民身份和职业的转换逐步"消灭"农民阶层.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农业行业协会的思路与方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一个重要组织.它可以使农户、农业企业和其它农业组织在自律、互助的基础上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从而有效克服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有力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全面阐述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业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我国农业行业协会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以黑龙江垦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对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合同经营型、合作经营型、股份经营型、一体化经营型四种.从利益分配、承担风险和生产经营一体化程度来看,四种经营模式各有所长和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生产风险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叶 《浙江学刊》2001,(2):88-91
本文从风险的概念、特征与产生的条件出发,分析了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认为对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等风险,不论何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都不能有效化解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只在于化解由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并且分析了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化解市场风险的条件与效果,提出了防治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后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1,(4):27-28,44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过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联产承包责任的道路,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并总结了对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在市场作用和政府扶持下,在农业承包制基础上,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力化、产业化、生态化、社会协作化的过程.现代农业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是美国型+日本型+以色列型+法国型+中国各地实际之和.借鉴外国经验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由符合中国各地实际的东北、西南、西北、中部、沿海五个方位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21,48(1):81-8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规律支配下历史演进。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进路,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上系统谋划,在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短板方面集中发力,在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夯实基础,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互促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研究了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教训和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成功的经验,并证实了农业政策的正确与否是印度农业出现危机或获得发展的根本所在。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基础。印度是一个向现代化工业进军的农业国,如不进行绿色革命,忽视农村、人口与农业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印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曼莫汉·辛格政府在发展农业和解决农业问题上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使印度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从而为印度农业逐步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发展阶段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十分关注农业现代化问题 ,他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的角度勾画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想蓝图 ,其中正确的内容为邓小平所继承和发展。在毛泽东和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正确指导下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正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和全国的情况一样,京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也必然蕴含着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农户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也是农业技术需求的主体.在技术和科学分立之后,公共研究机构成为农业技术的供给主体.供给和需求之间需要一定的中介组织进行连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推广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失效,直接导致了农户家庭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足和公共研究机构的供给不足.组织缺陷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农村组织创新,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燕 《学术交流》2004,(10):63-67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区位和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地缘关系比较紧密,这就决定了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协调发展、合理取舍,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构造区域经济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取得最佳效益。因此,东北农业选择区域化合作发展模式,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曹敏  谢明 《唐都学刊》2008,24(1):96-99
陕甘宁边区时期,毛泽东在指导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不仅确定了以农业为第一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提出和制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仅对支持抗战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中大规模地采用农业机械、大范围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荆、农膜等物资,使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产品的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日趋严重的负面效应.一是农药的大量不当使用造成环境污染;二是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三是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下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分析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农业LCA在中国的展开,不仅可以使得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定量评价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而且可以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从传统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逐步跨越.今天,新时期农村经济的改革开放仍须聚焦"三农",从现代农业破题,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是从小农经济到大农业革命,大农业究其本质来说,就是系统农业.要争取用20年时间把我国建成现代大农业强国,必须完成五个转变:一是要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要由以陆地生产为主的平面农业转向海陆统筹的、海陆(空)高度结合的立体型农业转变;三是要由单一、单向的农业向多元、多向的大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四是要由资源浪费型农业向生态循环型农业转变;五是要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大市场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证明,在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单靠农户自身的力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利用社会服务化的手段,使个体农户组织、联合走向市场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欧美及亚洲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认真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对于积极引导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的崭新实践,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农民工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行。如果说中国现代化是由外生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启的,那么以农村现代化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则是内生于中国农村的求富动力与党和政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图强的外生挑战相结合的最佳方式,而农民工的流动则是农民主动求富的直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之下,分析农民工流动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既是经济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因此,农民工从产生之时就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紧紧相连。当前,农民工的流动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本,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刊》2021,(2):101-124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产生于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部门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同时,老年劳动力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经济增速放缓后,高龄劳动力大规模向农业回流,又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从而对农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村落共同体功能维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形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综合效益和收入水平偏低,而阻碍农业收入水平提升的深层原因是大部分农户长期以来经营规模过小。为充分利用大批老年农业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契机,加快构建以农业核心经营者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本近年来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日本为摆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困境而进行一系列农业改革的经验,或可为中国农业农村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姚毓春  杨玉前 《学习与探索》2024,(2):90-97+185+17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多次提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农业现代化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农业在供给保障、科技装备、经营体系、产业韧性和竞争能力五大方面不断向前、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则意味着一个地区在这五大方面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并发挥重要引领性作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但目前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势与困境并存。在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必须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农业发展优势,着力解决现实困境,探索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担负起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安排所需要的制度。农业现代化需要政府通过外在制度来加以规范。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市场失灵和收入差距过大时应有所作为。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和汇率政策等政府行为都会对农业现代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