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目录系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的全国藏学档案史料目录(1949年以前部分)丛书之一,辑录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的汉文部分。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  相似文献   

2.
央珍  Yang Dron 《中国藏学》2005,(4):122-122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由藏学家张羽新教授主编、学苑出版社精心整理编辑的汉文历史文献丛书<民国藏事史料汇编>于近期出版.这是继<清朝治藏法规全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之后又一部大型汉文藏事史料文献丛书.其书收录文献120余种,约计2500余万字,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民国藏事史料文献.  相似文献   

3.
新书浏览     
<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一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16开499页精装定价:85.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ISBN978-7-80253-183-3责任编辑:刘德麟、永红、杜冰梅本汇编为影印史料,均选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西藏及西康(含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藏区涉及藏事的档案文献。迄止时间为1894—1949年。本汇编所辑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是一部多卷本的藏学汉文资料汇编。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出版社整理刊印藏学史料,以藏文文献为主兼及其他民族文字的藏事文献,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有校勘本《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五明精选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包括档案材料、旅藏人士的藏事著述和回忆录三种,然后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的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存亡、边疆危机等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连,因此就近代西藏历史而言,国人较多关注英俄侵略西藏史及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之交涉,而对西藏内部的社会政治变迁及错综复杂的汉藏关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另一方面,西方学者由于多不能直接利用汉文材料,其论述难免由于史料的片面而有失偏颇。随着近年台湾和大陆收藏的相关档案资料逐步对公众开放,可以期待,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藏学领域诸多课题的研究中,围绕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而设立的驻藏大臣制度,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驻藏大臣在西藏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曾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并做过细致的研究探讨。但有关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相见礼仪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及。笔者在参与编辑《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过程中曾接触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深感在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相见礼仪的嬗变这个表象的背后,反映着更深层次的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在西藏地位及作用的看法和政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西藏研究》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藏学研究核心期刊,其汉、藏文版已分别创刊30余年,在国内外藏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创刊的英文版Tibetan Studies主要刊载国内外藏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学术动态,旨在为国内外藏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签订四十周年纪念日。3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国藏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西藏:历史与现状”学术讨论会上,北京的60余名藏、汉族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就“十七条协议”签订的背景及其伟大意义、西藏的历史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史、西藏当代经济、民族团结、藏学研究以及所谓人权等问  相似文献   

9.
新书浏览     
<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七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16开491页精装定价:79.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ISBN978-7-80253-222-9责任编辑:刘德麟、永红、杜冰梅本汇编收录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7日至9月16日的档案88件。内容涉及政治(蒙藏委员会驻平办公处、西康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藏学家陈家琎先生于2004年2月7日在北京不幸去世,他的离世是我国乃至国际藏学界的重大损失.1950年陈家琎先生随十八军进藏,长期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曾为反映和介绍西藏的真实历史及现实做了大量工作.从1980年起就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筹建、《西藏研究》藏汉文版的创刊、藏事汉文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等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400多册的藏学文献图书.我们要学习陈家琎先生的为党、为人民始终忘我的工作精神,努力完成他所未竞的事业,为实现我区“一加强、两促进”的历史任务,为繁荣发展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