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为捡起一枚滚落进阴沟里的硬币,给了前来帮忙的一名素不相识的保安100元。李嘉诚认为,保安捡起的不仅是一分钱,而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三代都定都北京,所以北京有许多明皇陵和清皇陵,但却没有元代的皇陵。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蒙古人的丧葬习俗说起。早期的蒙古人流行"天葬"。人死后,死者亲属将其尸体放到荒郊野外,任凭鸟兽食尽或自然腐烂;也有实行露棺墓葬的,即把死者的棺木放置于地面,不掩埋;而最流行的一种葬法是土葬。土葬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土葬后起坟头,另一种是将尸体深埋地下,不起坟头,掩土后驱马踏平,然后种上草或树木,不留任何痕迹。元代的皇帝死后大部分是用后一种土葬法掩埋的,所以在北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4日上午11时许,一具中年妇女的尸体在安徽省泗县城内桃园路汴光花园小区内被人发现。经警方调查,死者是一位从农村来县城陪儿子读高中的母亲,系被勒颈致死。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杀人凶手竟是死者年仅14岁的亲生儿子——一个在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读书、成绩优秀的高一学生。这个14岁少年,为何会对来县城照顾他生活的陪读妈妈下毒手呢?  相似文献   

4.
石首,地处湖北省南部,镶嵌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交界处,横跨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6月.在这个小城中,因一名厨师的死亡.近7万群众愤怒聚集街头,为了守住死者尸体与警方发生了多次冲突。积压已久的民怨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爆发式的宣泄。事件震惊全国上下。  相似文献   

5.
在尸体器官捐献决定权的归属上,死者本人的自我决定权和其遗属决定权都具有重要性,但前者较之后者更为优先。对"遗属"的范围宜从形式和实质双重角度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有遗体管理权以及具有丧主地位的当然应该考虑是遗属的范围;从实质上看,与死者曾有密切的家族生活等事实的人也是遗属的范围。各遗属之间必须共同同意方可摘取器官或捐献遗体。尸体器官或者遗体捐献得到死者的书面同意或者死者生前没有表示过拒绝,遗属推定承诺,才称得上是正当合法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从事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历史。人的出生、成长和死亡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在远古,死亡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重大损失。 当原始初民认识到死亡现象与活人睡梦有本质的区别时,即产生了肉体消灭,灵魂不灭的信念。同时,不同民族对待死者采取的不同行为,形成了不同的丧葬文化。如:有的为期待灵魂复归,曾极尽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竭力长期保存死者的尸体;有的相信死者不会起死回生,则将尸体埋之于土,弃之于野,或投之于水,焚之于火……将尸体作“速朽”处理。不同的丧葬习俗,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信仰。“天葬”,仅是世界丧葬文化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丧葬现象。亚洲北部的游猎民族与我国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初民常采用“天葬”形式安顿死者,世代相传,直至近代方大都改为土葬。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怀化师范学院跳楼自杀。死者的身份很快被警方确认:这位名叫吴家辉的男子是河南信阳某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三天后的9月3日晚9点左右,在信阳某学院附近的一出租房里又发现一具已腐烂的年轻女性尸体,经查,该名叫赵小慧的女子也同为信阳某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阿莲 《百姓生活》2010,(6):42-43
黄浦江畔惊现漂浮年轻女尸 2009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七,有人在上海黄浦江畔的叶榭水文站码头发现一具漂浮女尸。经法医鉴定,死者年龄20岁左右,死亡时间在28天左右,尸体已经高度腐烂。  相似文献   

9.
有位金融教授在上课时做了一个调查。他说:地板上有一枚一分钱的硬币,你会弯下腰捡起来吗?没有人举手;一角钱呢?还是没有人举手;一元钱呢?有一个同学想举手,不过,还没举到肩膀高,教授接着说那枚硬币是在垃圾池里,那同学随即把原本没有举高的手又放下了。要是100元纸币呢?很多人举起手来,并且高过头顶。教授说,那100元是别人扔进粪池里面的。只听见教室里一阵骚乱,那是同学们在议论这个话题,一些人就把手放下了,但还是有几名学生一直把手举着。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科学家对50多年前一具神秘的尸体进行了调查。专家们推断,这具无法证明身份的死者很可能是一位外星交通员,在把信息带往地球的途中,由于外星工程专家的操作失误而导致了这一意外。 1948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市附近的海滩,潮汐冲上来一具无名男尸,由于相貌很异常,加上他的口袋里还揣着一份密码电文,立即引起人们的猜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史诗传说、民间故事以及相关的调查研究,可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亲族分食死者尸体的腹葬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习俗逐步演变为砍牛送葬.  相似文献   

12.
去年冬季,广西桂林市某豪华小区,一栋住宅楼的一楼住户在疏通下水管道时候,发现了大量尸体碎块,警方侦查后确定死者是住在该楼的一位美貌少妇陈烨,杀害她的正是她的丈夫,某建筑公司总经理梁勇。年过六旬的  相似文献   

13.
剖胃之谜     
一天夜里,有个守财奴被人用枪打死了,尸体在保险箱旁边,保险箱里的钱已被抢走。死者胸部中两弹,这足以致人死命,但奇怪的是,凶手还用刀残忍地剖开了死者的胃。难道凶手与死者还有深仇大恨吗?不这样不足以泄愤?但根据一般情况推测,即使这样,凶手也是割下死者的头颅或者戳烂死者的面孔,剖开死者胃的实属罕见。那么,你知道凶手为什么要剖开死者的胃吗?是只,恨仇无并者死与手凶,上实事财爱个这,前之枪开在手凶。已而钱抢想,箱险保的他是的到想心一奴财守的命如于出手凶。匙钥的里手了下吞口一便是于打后然,匙钥出取,胃的他开剖好只,奈无。物财部…  相似文献   

14.
记“■鹛”     
一九五二年春初,成都市东郊八里庄基本建设工程中,掘出墓葬一座。棺木和尸体都已朽坏,有两块一尺五六寸左右见方的青砖底盖相叠,放在死者足部。翻开盖砖,有白粉书写的“路引”,是发给死者的“阴间通行证”。载有死者的姓名、籍贯、性别、生前居住地址、出生年月日时,注明死者因往阎罗殿报到,凭这“路引”通过各关卡云云。 根据砖上的“路引”,得知墓主是一位女性的普通居民,享寿约七十岁左右。死于元朝至治年间,距今约七百年,生前的居住地点在成都左护卫的“鸩鹛街”。  相似文献   

15.
论宋、元、明时期尸体防腐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宋、元、明墓葬中的尸体防腐技术》一文中,笔者曾经论述,宋、元、明时期,是我国古代尸体防腐技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该文的下篇,本文拟探讨这一时期尸体防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概括起来讲,宋、元、明时期墓葬尸体防腐技术的巨大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是在当时新产生的“宋明理学”的直接影响下,经过一些著名理学家的提倡,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6.
空心爱     
每次他来,她都会偷偷地在那只胖胖的小猪扑满里投一枚硬币。她用这种方式,记录她的爱情 最初几次,因为扑满是空的,投进的硬币落下时发出好听的叮当声,很清脆。 后来慢慢,他去的次数多了,扑满里的硬币也渐渐多起来,空间小了,硬币落下去,即使和其他硬币相撞,声音也有些沉闷了。  相似文献   

17.
一艘来历不明的飞行物,坠毁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罗拉镇。一具酷似人类的神秘尸体,被葬在了小镇的墓地中。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演绎了100多年的传奇。这一切,究竟掩藏着怎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释"弔"     
殷人游牧,逐草而居,家庭成员或有死亡,随地草葬.草葬之俗,"不封不树",既不能防止禽兽对尸体的撕毁,又没有死者安葬地的明显标记.故草葬后,生者将随身带的牧鞭插在死者身边.高竖的牧鞭风吹飘动,既能殴赶威慑禽兽的逼近,又能标记死者的安葬地.这种取象牧鞭飘动的文字,殷人叫做"弔"."弔"像悬挂于细长的竹木竿上的牧鞭摆动之形,其作用是"殴禽"和"标墓".唐代以后演变为"灵旛".  相似文献   

19.
今天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新闻,我读到了这样一则让人痛心的报道:5月1日下午2时,福清市有五名学生结伴到一废弃采石场的水塘边游玩洗澡,结果两名学生溺水身亡。当时学生小高最先下水并遇险,学生小林为了救小高也进入水塘,因为两人都不识水性,双双溺亡。其余的学生受到惊吓后无所适从,竟然不懂得呼救,就各自离去了,回家后也不敢声张,结果两死者尸体于次日上午7点浮出水面后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20.
当心蝮蛇     
事情发生在日本。一个晴朗的日子,一对喜欢徒步旅行的夫妇到京都郊外去采春天的野菜。当他们走到一个小池塘边上的杂木丛林时,突然发现地上倒着一个中年妇女的尸体,于是惊慌地报告了警察。看上去这个中年妇女也是来采山野菜的,采到的山野菜都装在塑料袋里。经过初步鉴定,死亡时间为前两三天,但在尸体上却找不到明显的外伤。为慎重起见,警察把尸体交给大学医院解剖,医生们通过解剖发现,死者的血液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酶。“卵磷脂酶是什么,先生?”年轻的刑警听到陌生的专业用语,问解剖的医生。“是蛇毒,这毒液进入人身体的血液后,血清中的磷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