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英颜色词“黄”(yellow)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中"黄"和英语中"yellow"这对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在语义上有同有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对其国俗语义异同并存现象作一探讨、对比,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翻译与教学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分析汉英动物词语国俗语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对国俗语义的研究,采用语义描写和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汉语词语"春"的国俗语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深入探讨。分析显示,国俗词语是范畴化的一种表征;作为范畴,"春"包含若干个子范畴,其中代表概念意义的子范畴具有原型理论的典型特征,属于春范畴的典型子范畴,其国俗语义延伸属于该范畴非典型范畴。国俗词语的意象图式主要表现为部分-整体图式,中心与边缘图式和系联图式。  相似文献   

4.
词语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并与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承载极大文化负荷。在词语概念意义基础上增添附加的民族文化含义,读者要了解民族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这种语义称之为国俗语义。由于文化差异,一种语言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词汇,这种现象称为国俗语义词汇空缺现象。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造成英汉语国俗语义词汇空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英汉国俗语义空缺现象,指出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主义和隐喻理论是解释英汉国俗语义空缺现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汉英颜色词“红”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这是汉英民族长期以来经过千百代人民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在语义上既相似又相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和发掘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蕴涵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以汉语中的“红”和英语中的“red”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英汉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引语、典故入手,结合中西文化的风俗习惯,对比分析了英汉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之异同,探究了其异同的文化根源.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英汉互译、词典编纂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 ,还包含着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通过实例分析、考证了英语中一些特有植物词汇所蕴涵的国俗语义 ,从中可以看出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宗教文化特点、审美心理态势和价值观念。指出语言研究不可忽视对词汇国俗语义的挖掘 ,只有这样才能为跨文化交际扫除障碍 ,为民族文化交流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8.
从误加、误代、遗漏和含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动物国俗词语的偏误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留学生在动物国俗词语习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对动物国俗语语义把握不当、学习策略不当和文化差异等三个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动物国俗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要强化动物国俗词语的教学意识、适当应用文化导入、改善动物国俗词语教学方法和完善留学生动物国俗词语的偏误整理和归类工作。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英汉双语颜色词的不同涵义,从而反映了英汉语言的国俗语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俗词语是我国五千年优秀文明的历史积淀,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俯拾即是。古诗英译中国俗词语的处理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不同英译本,分析在古诗英译中国俗词语的损失及补偿。  相似文献   

11.
国俗语义研究是翻译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国俗语义词的差异模式,提出在翻译中可以从语境、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进行顺应,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同时也为具有较强文化背景的词汇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期对词汇的国俗语义的不重视,导致了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语用失误。本文总结了美、汉国俗语义差异的主要方面,提出对英语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达到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13.
英汉民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但基于对动物属性的共同认识,动物名称"鼠"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名称"鼠"具有英汉国俗语义基本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其国俗语义丰富生动。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很多译者倾向于全盘直译,致使在翻译过程中国俗语义或流失、或变化,从而导致文化误读。本文将从译者心理、翻译的具体表现与不足、处理建议三方面对该做法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的国俗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词汇、习语及成语典故上.在词汇方面表现为,词汇空缺;指称相同,褒贬意义不同;指称相同,象征意义不同;特定的人名;地名;颜色词概念意义相同,所指不同;对数词的使用偏好.在习语方面表现为,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在成语典故方面表现为,不同的成语典故反映不同的历史文化.语义的国俗性是汉英语言的重要特征,是语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英汉民族由于受到宗教神话、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的影响,动物名称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首先用相关例子对国俗语义的五种模式作了一番阐述;其次就英汉语言文化中这些动物词所具有的比喻和象征意义进行对比;最后揭示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差异,进而促进跨文化之间的语言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红、黑、白三个色彩词国俗语义的异同及原因,并通过考察分析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基本色彩词的一些实例,指出基本色彩词的理解和应用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影响,其正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或成败。  相似文献   

18.
套译是英汉习语翻译中被频频使用的一种翻译方法。文章拟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套译的因素:归化策略的的观点为套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习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则可能制约套译的质量。实例分析表明套译中存在着归化过度现象,其本质不利于习语的国俗语义在不同文化中的充分传递,二者的矛盾限制了套译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英汉国俗语义差异性表现为一语独有、截然相反、大相径庭、大致相同、大同小异等方面。这种差异性产生原因在于民情风俗不同及历史、宗教文化、地理环境差异等。  相似文献   

20.
词语的联想色彩有明显的民族特点 ,各民族由于文化及心理的差异会赋予词语以不同的联想色彩 ,从而 ,各语言的国俗语义也各不相同。汉语中的萤火虫 ,其国俗语义有这样几种 :一、凄冷 ,荒凉的象征 ;二、喻苦读 ;三、尽绵薄之力服务于人的萤火虫精神 ;四、迷人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