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文苑趣话     
佛印巧对下联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在一起谈论佛事。佛印和尚信口开河,大吹什么佛法无边,神通广大。这些话,恰巧被躲在屏风后面的苏小妹听到了。她有意要和佛印和尚开玩笑,便写了一张纸条叫丫环递给苏东坡。苏东坡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个上联,要佛印对下联。那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相似文献   

2.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幽默。 一天,苏东坡唤来书童,叫他去佛印那里取点东西。书童问取什么,苏东坡说:“你戴上草帽,穿上木鞋去,他就知道你取什么了。”  相似文献   

3.
<正>因为鸭脖子,所以北京人都知道湖北人爱吃辣的,因为清江鱼,所以北京人都知道来自鱼米之乡——湖北的鱼是真好吃。而我今天要讲述的这个土家族的小伙子——来自湖北宜昌的李乐,既能吃辣的,更了解什么鱼最好吃。2年前他来了北京,于是,北京多了一个吃鱼的湖北餐厅——鱼豆吉,北京人又多了一个了解湖北特色菜的窗口。鱼豆吉做的是鱼,难道北京做鱼的餐厅还少么?鱼豆吉的鱼好在哪里?想要搞清楚,就需要了解鱼豆吉的主打菜——豆浆煮鱼。  相似文献   

4.
佚名 《老友》2008,(10):49-49
大文豪苏东坡在江北瓜洲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论道。一日,苏轼自觉修行有得,撰诗一首,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  相似文献   

5.
豇豆剖割器     
我妈妈是个做菜的好手。她无论做什么菜,我都爱吃。妈妈还会调剂。夏天蔬菜又多又便宜,她买回来稍做加工,晾成菜干,冬天再上桌,就别有滋味。比如她用干豇豆炒肉,或者把干豇豆用开水一焯,用来蘸酱吃,就特受欢迎。许多人吃都没吃过。冬天有时来了客人,点着名  相似文献   

6.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者阳己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  相似文献   

7.
我妈妈长的很漂亮,剪了一个最流行的波波头,—双又大又有点可爱的双眼皮,眼毛很长。 我妈妈不但人长的漂亮,而且还是一个炒菜能手,每次吃饭,我和爸爸不吃到两碗米饭决不罢休,我特别爱吃妈妈烧的小黄鱼,香香的、嫩嫩的,咬下去就让人回味无穷。我家来客人了,吃了妈妈烧的菜,没有一个不举起大拇指说一声好的。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相似文献   

9.
王吴军 《社区》2012,(20):40-40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十分喜欢植树,并为此写了许多植树的动人诗篇,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  相似文献   

10.
清蒸、水煮和糖醋鱼放黄酒做清蒸鱼、水煮鱼和糖醋鱼前,可用精盐、黄酒、胡椒粉等将鱼腌制入味。在腌制过程中,黄酒既能更好地保持鱼的鲜味,有利于咸、甜各种味道充分渗入鱼中,还能在烹调过程中去除鱼腥味。料酒是以黄酒为酒基,经过调制加工的一种调味品。在烹饪中,黄酒和料酒可以通用,但料酒不能当黄酒喝。  相似文献   

11.
小雪 《社区》2002,(10):29-29
晓美结婚后,没有再工作。她说为了丈夫的事业,她甘愿在家带孩子,甘愿做家庭主妇,天无想着烧什么菜才能让丈夫爱吃,每天她都早早地准备好晚饭,等他回来。开始时,丈夫还能按时归来。可后来他却三天两头不能准点回家了。女人总是很敏感,于是晓美就开始怀疑丈夫是不是有了外遇了,丈夫一回家就不住地盘问他。丈夫工作本来就挺累,加上这一闹,夫妻关系便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丰收 《华人时刊》2013,(5):50-52
陈戴维是美国洛杉矶的华人美食家,几年间品尝过全球6146家中餐厅的美食,被称为中餐达人。作为一名"超级吃货",他立志不但要尝遍中式美食,还要吃透藏在中餐里的秘密和文化!学中餐娶洋妻,勾的是情怀陈戴维祖籍广东台山,祖父早年移民美国。他从小在美国长大,不谙中文,只会几句简单的广东话。家里人偶尔会做些中餐来吃,他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祖母还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饺子,但到了他这一代人,中餐几乎在他们家的餐桌上绝迹了。他的美食生涯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那时候陈戴维在洛杉矶加大法学院学习,学校开设了一门中美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13.
小企鹅乒乒和乓乓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做什么事都在一起。有一天,他们一起去钓(diao)鱼,可是鱼没钓着,两个好朋友还吵起架来,差点成了大鲸(jing)鱼的美食,不过,最后还是和好了。  相似文献   

14.
楼丹影 《社区》2013,(15):22-22
“大妈,今天又来给孙子买好吃的菜了?”“是呀,排骨、西红柿,每天换花样,孙子爱吃,关键是这里的菜新鲜、放心,还便宜。”这热络的对话在“乐我家”菜园每天都会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北干二苑社区,  相似文献   

15.
一 张武小说的地方特色,是他在长期刻苦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追求的结果。他曾说,在创作上,从一开始,就努力探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法,用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用群众喜欢看和听的故事来反映生活。他甚至还借我国不同地区人们爱吃不同的“面食”作譬,说:“四川有担担面,陕西、甘肃有扯面,山西有刀削面,我们宁夏有小揪面。我希望做出为群众喜欢的‘小揪  相似文献   

16.
小猫 《人生与伴侣》2008,(12):54-54
粉蒸排骨即将排骨腌入味,撇上蒸肉米粉和清水抓匀,然后铺于番薯块上,放入锅内隔水清蒸至熟即成。唯用蒸肉米粉才能做出美味的粉蒸排骨,虽然排骨蒸熟后肥而不腻,软烂入味,但饱吸鲜味的番薯块。才是此菜的精华所在哦!  相似文献   

17.
(一)《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为明朝未年人,一生没有作过官,著有《茅盾集》流传不广。本文系从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中选录来的,课文对原文有所改动和删节。明末的雕刻家王叔远,以他奇巧的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用桃核雕刻成以“苏东坡泛舟赤 璧”为主题的小舟,并塑造了“各具情态”的苏东坡、黄鲁直、佛印等人的生动形象。魏学洢对这一艺术珍品,经过详细观察和欣赏,用文字予以生动的描绘,使之再现于读者眼前。读了这篇文章,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超人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了解到驰名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12)
一位叫卢旭东的河南小伙子在北京三里屯菜市场摆摊卖菜。尽管他每月靠勤扒苦做,也能挣一千多元,但干了5年,却只能养家糊口。一天,卢旭东卖菜时,发现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在他的菜摊前认真地挑选一些看上去精致小巧的菜,他很奇怪:中国人都喜欢挑选个头大的菜,老外为什么却偏偏挑选小的呢?后来,一些老外来买他的菜,也是要个头小的。他就多了个心眼儿,特地请了一个大学生老乡,用英  相似文献   

19.
兔年说兔     
孙丽丽 《源流》2023,(1):54-55
<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时候我们都喜欢这首儿歌,这首儿歌更多的是对兔子乖巧可爱形象的喜爱。兔子有两只大耳朵,凭借这对大耳朵,周围哪怕有很轻微的声音,它也能听到。当兔子警惕时,会竖起并转动双耳来仔细探听动静。相反,如果它认为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时,耳朵就会向下垂。兔子前腿较短,  相似文献   

20.
邓晓瑛 《社区》2011,(34):47-47
想好好做一桌菜招待亲朋好友,但许多菜做起来很麻烦,光是洗、切、配,就得忙活大半天。于是,许多人经常提前就把菜洗好切好,等到人齐了再下锅炒。但专家指出,做菜的准备时间要遵循“2小时原则”。如果超出了2小时,不但营养会损失,还会导致细菌滋生,埋下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