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曾臻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Z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思想转型和文化转型同时展开, 作为摇滚乐分支之一的华丽摇滚就在社会转型大时代的背景中异军突起,并在青少年亚文化中备受推崇。华丽摇滚内在的文化内涵与现阶段中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亚文化达成契合的内在关联尤需我们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5.
6.
7.
马新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52-56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企业家是企业活动的主导因素,企业家资源是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要素资源,企业家资源发展在本质上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源泉。文章从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要素、经济发展源动力等视角探讨了企业家和企业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价值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陈阳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25-27,35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企业家与企业家才能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企业家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企业家本身不能作为生产力、土地、资本后的第四要素。认识了企业家才能,正确地使用,并赋予利润的索取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也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19-21
企业家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诸因素中的根本性因素.市场经济造就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界定了公司企业家的研究领域,将该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结合起来,建立了公司企业家的研究构架,并对研究构架和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外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我国此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承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2,1(3)
"行走者"是贯穿中国摇滚始终的一个形象.梳理中国摇滚十多年的脉络,我们看见,行走者离我们越来越近,其形象却越来越小;他的姿势由行走变成了奔跑,其意识却从清醒走向了迷惘,从痛苦走向了狂欢.由此,中国摇滚完成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文化转型,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刘承云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73-75
"行走者"是贯穿中国摇滚始终的一个形象.梳理中国摇滚十多年的脉络,我们看见,行走者离我们越来越近,其形象却越来越小;他的姿势由行走变成了奔跑,其意识却从清醒走向了迷惘,从痛苦走向了狂欢.由此,中国摇滚完成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文化转型,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的稀缺已成为约束企业发展 ,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培育企业家市场 ,造就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企业家队伍已刻不容缓。本文试从文化和体制上探析我国当前企业家队伍薄弱的成因 ,并提出构建我国企业家市场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袁西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6):160-162
从大众文化学视角,分析黑撒歌词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社会与时代内涵,认为黑撒作为一种新的方言艺术样式和地域摇滚样式,有利于扩大陕西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传播,为提升陕西方言的生存空间、地域文化认同以及我国摇滚歌曲的民族性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佟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5)
使用2008年全国工商联第8次私营企业和企业主抽样调查数据和相关访谈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与男性私营企业家相比,女性私营企业家以中青年为主体;女性私营企业家多从业于服务业,经营规模不大;女性私营企业家的收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与男性有极大差距.女性私营企业家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积极的能动精神,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和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社会建构了独特的女性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家的“定义” 在企业家理论中,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无疑是独特的。他认为,企业家是站在生产要素之外,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即建立新的生产函数的人。因而,企业家必然是创新者。企业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新质量的产品;(二)采用新技术实现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五)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把上地、资本、劳动以及企业家才能本身等生产要素按最有效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企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讨论了转型时期民营企业家的生成和企业的行为特点, 并基于企业家理论对政府提出了相关的宏观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邹辉霞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6):702-707
企业家制度建设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是制度企业家产生的基础,也为制度企业家发挥创新才能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制度企业家诱致性制度创新及理论支持,源于对新制度服务的需求,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供给,由此演绎出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三种模型。制度企业家以其有别于企业家的独有的特质创新着企业家制度环境,两者互动促使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