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与几友随意闲聊。 A说:“我想,未来做个普通人便好了,开一间书屋,闲暇时可以泡茶发呆。” 我说:“为何做普通人?那样的生活多没劲?” B说:“你想出名,当名人?中国十三亿人,为什么就能轮到你出名?”  相似文献   

2.
名人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样要食人间烟火。但由于名人身份不同,所以名人和饮食之间便有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的趣闻轶事。相声大师马季喜欢吃面食,尤其喜欢自己亲手做的炸酱面。他做炸酱面的厨艺"绝活"是:宽油炝  相似文献   

3.
麻雯 《北京纪事》2009,(6):95-96
浪漫——是艺术家身上最显著的特质。"就像我的姓一样,左边立人,右边是‘官’字去掉宝盖。不喜官帽,做个普通人。"佀明亮便是以这种幽默诙谐的态度对待人生:乐意做一个内心明亮的普通人。而立之年,正值书画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他反而急流勇退,开始了一种更为恬静、洒脱的人生游历。  相似文献   

4.
刘平 《中华魂》2014,(4):59-59
正新世纪以来,话剧创作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创作观念的改变,创作风格的平民化。很多作品把创作视角聚焦普通人,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揭示普通人的情感,塑造普通人的形象,展示"草根"的力量。看这些戏,观众不仅在情感上感到亲切,精神上也产生一种共振并获得鼓舞。写现实生活的戏,尤其是写普通人的戏非常难,因为他们少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春夏秋冬》、《秋天的二人转》、《三峡人家》、《顾家姆妈》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剧中的人物,每天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文学作品中“普通人”形象与“英雄”形象的美学内涵及其在中外文学史上的兴衰流变,具体分析了这种嬗变的历史条件与理论根据,并进而分析了“普通人”形象的美学特征。本文认为,“非英雄化”的过程即是“英雄”的人性复归的过程,而从“英雄”到“普通人”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是“人的发现”,是把文学看作人的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同时也是作家对人生整体观照的结果,因而主张建立一个普通人的人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6.
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美人心计》中,不仅美女如云,诸多美女更是各展心计,让人看得欷歔:幸而为美人,物华天宝,风华绝代。不幸而为美人,红颜薄命,花自飘零。不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美人,永远是一道绝色风景,引人驻足思量。美人心计,无非为上位、为排名、为争宠;争男人、争职位、争地位、争人气。都说做美人容易,美人一句话,便够普通人奋斗十年,甚至一辈子。但想做美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且看美人修炼要经历哪些功课吧。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云: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但并非每个人都会成功。原因何在?卡耐基是研究成功学的大师,他不可能历练过所有大师的经验.可是他成功了。与之相反,也许有普通人做了同样的工作,可是却并不能写出卡耐基那样的书。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善于总结和学习的,只有站在众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成长。成功,就这么简单,记住两点:喜欢分享,敢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8.
教师具有教育者和普通人的双重角色.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人们往往从专业角色来定位和要求教师,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本性.从心理学角度探询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特性,对于管理者对教师的科学管理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细观周围能赚钱的人,他们总是在某一招上强于别人,比如特别勤劳,比如对商机特别敏感,比如爱折腾,比如有耐心等等。虽然只是某些方面优于普通人,但也就只用那么一两招,就足以让其致胜商海。三十岁的潘正平是挺能折腾的人,而且每次跨行都做得风生水起,即便失败,也总有所收获。潘正平现在的职业是装潢设计,按他的说法是,他进入装修  相似文献   

10.
梦境:探秘     
《阅读与作文》2014,(11):10-13
每个人都会做梦,而且梦总是与“奇异”和“不可思议”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梦让我们心旷神怡.有的梦却让我们担惊受怕。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在我们做梦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常常记不住梦中情节?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梦能帮助我们学习吗?我们能做自己想做的梦吗……梦现象令普通人和梦研究者都为之入迷。为了解开梦的奥秘。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如何解释奇异的梦现象的。  相似文献   

11.
世声论点     
《山西老年》2010,(7):66-66
●如今,人们争先恐后地想成为"人物",这时,人性少了"物性"多了。——"人物"之新说●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钱,但必须有大胸怀。——贾平凹教女  相似文献   

12.
灾难片带给人的是感官与精神的双重震撼。艾默里奇的灾难片成功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以个体关注的方式诠释了灾难的发生。艾默里奇灾难片中普通人的形象塑造形成了故事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共通性,从而使受众获得对于人性本身更深层次的追思,同时也增强了观众自我价值的认同,提高了观众在电影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13.
一娴 《人生与伴侣》2014,(10):42-42
前不久听好几个朋友说到买房的事情,也陪朋友看过房子,这几个朋友都居住在美国,有的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的是个人做投资。在美国买房手续很复杂:这里按下不表,只说两个基本方式,贷款和现金。 美国普通人买房普遍是通过银行贷款,这和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有关、使用现金的意思,是区别于贷款,也还是通过银行转账,有第三方监管、并非像有的人想的那样,提着装满钞票的箱子去买房。用现钞买房的也有,极少。  相似文献   

14.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励志片,通过对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描述,阐述了美国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本文从电影中父与子的对话着手,解读美国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及其它们对当今美国人思想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适应的分型与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界对“适应”极少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也许是囿于见识,笔者至今未曾见到)。生物学家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做过大量的研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心理学家也应对普通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时常提到的“适应”进行研究,对人的适应进行自然情境下的观察与思考。本文想谈谈自己对适应分型与适应能力培养的观点,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做一份普通事,仅此而已。”为人低调,不喜张扬;但做起事来却严谨有加,甚至近于苛求。这就是田刚——一位普通却又不凡的广告影视片导演。  相似文献   

17.
丁玲既洞悉作品,也洞悉生活,在进行文艺批评时着重考察作品和生活的关系。一部作品要动人心魄,或者引起读者的共鸣,首先就要写普通人的生活,通过普通人的生活触及到人生和整个社会的矛盾。鲁迅写的就是这样的作品。丁玲说他的小说叫人思索,令人不安,令人不能袖手旁观,令人兴起,是鲁迅写了惊  相似文献   

18.
《雨王亨德森》(1959)是美国现代派作家贝娄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通过主人公亨德森离开美国前往非洲寻找理想,寻找自我的过程,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生活日益空虚,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造成了发达国家的精神困境.亨德森通过探索与奋斗,终于寻找到了自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亨德森是美国的一个百万富翁,但他有着普通人的善良天性:富有同情心,热爱人类,热爱生命.他鄙视“人类还在以伪善的面貌招摇撞骗,不明白这样做已经太落后了”.当他仔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初中历史教学的境况发生了些许蜕变。但调查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缺少对生活和"人"的关注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和普通人,教学中德育的方式忽略初中生这一具体的"人"的特点等。结合杜威谈及的教学内容要起于生活,教学中灌输说教会造成学生对道德冷漠无情等历史教学思想,应对初中历史教学作出思考:教科书编写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学注重介绍历史上的普通人;德育重在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避免灌输式说教。  相似文献   

20.
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家中具有突出贡献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位世界级哲学家。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伦理道德思想占了很大的比重,康德自然也是一位著名的伦理家。康德的实践哲学其主要内容是谈道德,尤其是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道德意识、伦理观念都有明确地表达。康德之所以致力于使哲学真理更为普通人所理解,是因为他相信哲学的真理在普通人的意识里有其根源,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意志,因而他们都有能力按照道德的方法行动。道德上的义务感对于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一、必然与自由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论述了自然与自由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