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     
今天中午,没有一丝风,树呀,甍呀都好像被钉子钉住了似的一动也不动。天气很闷,人好像被关进了一个没有窗户的屋子。燕子飞得很低,蚂蚁忙着搬家,蟋蟀们也烦燥地呜叫着,蝉更是扯着嗓子拼命地叫“知了,知了……”  相似文献   

2.
常恕田 《社区》2005,(7):37-37
因住房动迁,我临时租了一处住房。租房时,就听人告诉我说,这房子以前的住户在这儿住的时间都没有超过3个月的,原因是与对门的邻居处不好,受不了他的气而搬走的。可我没当回事,心想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处不来往就是了。可事实上“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来往并不等于不相处,邻里矛盾会自己找上门来。搬家那天,对门的邻居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在搬家公司的人往楼上搬东西时,干活的人有时要喊话,上下楼走路的动静也很大,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可偏偏这家邻居不理解。不一会儿,这对夫妇来到我家,那位中年男子不顾我正在忙着指挥搬家公司的人放置…  相似文献   

3.
佚名 《社区》2013,(29):51-51
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人们忙着赶路,忙着开会,忙着享受,忙着追求,忙着争斗,忙着投机,忙着浑水摸鱼……如此忙着,忙得披星戴月,忙得魂不守舍,忙得昏天黑地,忙得乌烟瘴气,忙得精疲力竭……  相似文献   

4.
乌鸦搬家     
森林里,乌鸦正背着行李忙着搬家。百灵见了,问:“乌鸦姐姐,这么热的天,你忙着干什么呀?”“我要搬家。”乌鸦答道。“住得好好的,干吗要搬家呢?”“唉!这里的人都嫌我叫声太难听,大人们咒骂我,孩子们用弹弓打我,就连你不是也瞧不起我吗?”百灵说:“是啊,你的叫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除非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不然的话,你即使搬到新家,那里的人也会讨厌你的呀!”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哀叹周围的环境,埋怨不通情理的老板和同事,可他们从不在自身找原因,对这样的人,我们应大声对其断喝:改变自己,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关于张爱玲散文的研究硕果累累。该文从张爱玲散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张爱玲散文的本体研究以及张爱玲散文的比较研究这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整理,以期能为当前的张爱玲散文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缺憾孙秉生张爱玲,于1995年9月8日上午被发现在其寓所内逝世。她是在美国洛杉矾的一栋公寓内,与中国以及海内外千万读者诀别的。她走了,走得那样悄然离奇,给我们留下了“张爱玲的缺憾”。张爱玲是在1943年,“几乎是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上海沦...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创作的辉煌期只有短短的两三年(1943—1945),在这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寻求认同的主题从集中凸现到归于退隐,这与张爱玲寻求认同的心理状态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样分析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张爱玲其人其文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8.
孙冉 《社区》2009,(17):10-10
把小说不当小说来读,这差不多是《小团圆》如今未售先火的原因。当然这也是张爱玲的目的或者说是不得已的悲哀。而最先把张爱玲拉入这个陷阱的,还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这本书完成于1959年,书里胡兰成描述了和自己有关系的八个女人。这本书打从一出生就充满着争议.因为它离那八个女人的时代太近了。与其说是“高山大海不可以儿女私情”的诉说,倒不如说是一种沾沾自喜的回味。  相似文献   

9.
从张爱玲出名开始 ,就有许多人来评说 ,但是大多如凌空一掌 ,劈在空处 ,到头来暴露的往往是自己的短处 ,说不到张爱玲的真实处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功利的非审美的眼光来评说张爱玲 ,同时也就限制了张爱玲 ,理解不了张爱玲的精神境界。刘锋杰教授所著《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是国内第一本有关张爱玲接受史的研究专著。它搜集了各个方面的资料 ,吸收了它所需要的营养 ,试图突围这种困境 ,要还张爱玲一个清白与真切。《想像张爱玲》涉及了第一个评说张爱玲的傅雷 ,又审视了张爱玲的知…  相似文献   

10.
乌鸦搬家     
《人力资源管理》2010,(4):89-89
乌鸦急促而忙碌地在搬家。鸽子疑惑不解地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嘛还要再迁徒搬家呢?”乌鸦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相似文献   

11.
黄恽 《金陵瞭望》2008,(19):69-69
我不研究张爱玲,不过在看旧杂志的时候也留心一点张爱玲的讯息,从是没见过别人说起的,我就摘录下来。因为不研究张爱玲,所以很少浏览已经热了几年的“张学”,每在书店看到到足以汗牛充栋的有关张学的著作,无不抱有深深的敬意,却无意去费心翻一下,  相似文献   

12.
虽然张爱玲和简·奥斯丁是分属中西两个不同国度的著名女作家,并且生活的时代也不同,但是她们的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这也相似之处展开论述,挖掘出简·奥斯丁与张爱玲的共通点,以便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赏析或评价简·奥斯丁与张爱玲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变态美编织的世俗传奇──论张爱玲小说审美形态特征之一游友基(宁德师专福建352100)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张爱玲热”。人们选择不同的视角,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奥秘。最早评价张爱玲的傅雷(迅雨)惊呼张爱玲的作品“太突兀了,太象奇...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张爱玲最新"遗作"《爱憎表》手稿整理结束,并在台湾和内地相继刊出,这一自传性散文的发表为考察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提供了重要资料。张爱玲在早年散文集《流言》和晚年散文《爱憎表》中对相同事件有着不同的表述,通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可以探析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她对死亡的重新思考和对回归家庭之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别了,老房子     
盼呀!盼呀!我终于有一个漂亮的新家了,有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妈妈说,明天就要搬家。这时我倒有点不想搬家了,不想离开这曾经居住三年的老房子。这时我不由地想对你说——别了,我那可爱温馨的破旧老房子。是你,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将是我一生中难以忘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社会、历史和化背景使她与西方现代主义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现代主义精神和技巧也表现在张爱玲小说内容和形式的诸多方面。同时,通过回归传统化和技巧,张爱玲极大限度地实现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化的整合,把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推向高峰,其小说创作也成为新学第三个十年现代主义成熟之标志。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文本所充斥的大量的细节描写,是消费社会与日常生活领域的完美的书写记录,意外地暗合了现代性文本阅读经验。这主要是由20世纪上半叶上海这个城市的都市化进程所造成,张爱玲生活在其中,并运用她独特的叙事方式与艺术技巧,提前宣告了中国大众文化(当然只限于上海)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电影艺术手法对张爱玲作品的影响,揭示了在借鉴这一新兴语言时,张爱玲与新感觉派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相契舍,这种契合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张爱玲早年生活体验不啻为一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典型案例;其次,张爱玲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第三,张爱玲对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