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慧宗果禅师是宋代临济宗著名禅师,在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在其生前及去世后,有多种版本的语录存世.本文概述了<大慧语录>的编辑情况,分析了<大慧语录>的别本、选本、全本三种型态及其相应的著作.文章最后描述了日本所藏汉文佛教文献目录中关于<大慧语录>的记载情况.  相似文献   

2.
温乃鹏 《老友》2014,(11):1-1
正武则天崇尚佛教,在请120多岁的慧安禅师来宫中给她讲课时,见慧安禅师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便问其多大年龄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武则天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年龄呢?"  相似文献   

3.
拥有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禅师答道:“有。”信徒问道:“是什么呢?”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相似文献   

5.
平常心     
佳桐 《社区》2013,(11):26-27
大珠慧海禅师曾说自己的修道用功之法:“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这又有什么异于常人呢?因为多数人吃饭时总想着杂事。却往往忽略饭菜的滋味:睡觉时更思前顾后,乃至夜不能寐。对大珠慧海禅师而言,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绝不无谓地劳心伤神。他认为,世人难以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百种须索”.“千般计较”,故此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应有的平常心。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一个叫源律师的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行用功吗?” 慧海禅师爽快地答道:“当然用功啊!” 源律师紧接着问道:“那您是如何用功的呢?”  相似文献   

7.
心安是禅     
演翔 《社区》2014,(17):22-22
游嵩山少林寺,见立雪亭门前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亭内供奉的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及其弟子二祖慧可禅师,亭中上方挂一匾额,清帝乾隆御笔4个大字“雪印心珠”。这是乾隆皇帝对慧可“断臂求法”故事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真假妄语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  相似文献   

9.
虚空眨眼     
《阅读与作文》2009,(3):78-78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地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相似文献   

10.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慧忠谦仰地问:“久闻您能够了解人的心迹,不知是否属实?”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慧忠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慧忠微笑着点头,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  相似文献   

11.
好好珍惜它     
耽源禅师有一次提着篮子要往方丈室去的时候,路途中,慧忠国师叫住他问道:“你盛那么多的青梅子做什么用?”“供养诸佛菩萨用的。”耽源禅师回答道。  相似文献   

12.
尤今 《社区》2012,(2):22-22
有一天.一个叫源律师的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行用功吗?”  相似文献   

13.
南宋初期的士大夫张九成是著名禅师大慧宗杲的居士弟子,他本人的佛禅知见,契合于大乘经论与诸禅师的论道,卓然深刻,受到宗果的称赞和肯定.可见张九成在佛法修证上下了一番工夫,佛法在他心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傅大士弟子慧和,事迹主要见于南宋楼炤所编《善慧大士语录》。隋代注疏和唐初道宣撰《续高僧传》中有“和阇梨”“和禅师”的零星引文和记载。排比史料可知,存在一个活跃于南方的和阇梨,此人是傅大士的弟子慧和,他早年在建康求法,后来到广陵、晋陵、会稽等地讲法。大同六年以后,主要活跃在东阳乌伤一带,卒年略早于傅大士。其北上邺城的经历,在《续高僧传》有所暗示,或许出于道宣误判,又据北宋初年刊刻的《善慧大士小录》,可以断言《语录》相关记述为后世杜撰。  相似文献   

15.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圜悟克勤禅师书写的一幅墨宝,后经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禅师传给其弟子日本明庵荣西禅师;荣西又传给其第47世一休宗纯及其弟子村田朱光禅师。这幅墨宝现在还保存在日本大德寺酬恩庵。他们体悟到了"茶禅一味"的理趣,并充分发挥了它的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16.
星云大师 《社区》2012,(5):19-19
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盘永琢禅师。他一生接引学人,要求具有佛心和高贵的道德。他说法事理圆融,深入浅出,不仅易懂,还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信徒很多。  相似文献   

17.
野狐禅     
刘墉 《可乐》2010,(9):41-41
一天,百丈怀海禅师说法圆满之后,大家都退出法堂。一位老者却依旧站在原地,不肯离去。  相似文献   

18.
心境与界境     
吴礼鑫 《社区》2012,(5):1-1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9.
有位老禅师经常告诫他的四个弟子: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一天,师徒五人动身到一个很远的城镇去。老禅师在乘坐的牛车上很快睡着了,牛车摇曳,老禅师的头巾在一摇一摆中脱落了,但禅师浑然不觉。当禅师醒来,摸摸光秃秃的脑壳,追问弟子情况时,弟子如实告知: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  相似文献   

20.
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住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因为他知道其实宽容是一种爱,通过宽容可以达到无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