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爆发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为了在军事打击能力方面赶超美国,苏联不惜耗费巨资研制先进武器,甚至曾秘密研制地震武器. 苏联科学家的惊奇发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联科学家曾向苏联最高统帅部建议:通过向富土山口中投掷威力巨大的航空炸弹,从而在日本本土引发大地震,迅速结束战争.幸运的是,这个计划没有得到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否则说不定会发生一场远比广岛和长崎更为惨烈的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2.
海雷丁 《社区》2009,(8):40-41
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被美英法盟军和苏联分头管辖,柏林在苏联辖区内,但东西柏林分别由苏联和盟军占领。1948年,苏军突然切断西柏林的运输线,由此引发了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空运”。  相似文献   

3.
苏联领导人原本准备在 7月底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干涉 ,但由于在切尔纳会议上 ,杜布切克向苏联领导人达成了口头妥协 ,苏联不得不推迟干涉。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不愿与苏联领导人会见 ,引起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忠诚的怀疑 ;苏联对杜布切克选择中央领导人的模糊态度表示不满 ,这增加了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动机的怀疑 ;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许诺恢复对改革进程的控制 ,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以上三点原因成为引发 8月 2 0日苏联武装干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纪念冷战结束15周年15年前的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那面印有镰刀和锤子的红旗在瑟瑟寒风中徐徐降落。它向世人宣告一个超级大国——苏联走到了尽头,同时标志着二战以后左右世界格局的冷战正式结束。冷战的关键词是政治,而最终决定两大阵营命运的却是经济。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遭遇了瓶颈。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自我反省,向经济注入更大剂量的市场化因素进行自救;苏联和东欧,终因固守旧  相似文献   

5.
胡凡  杨磊 《21世纪》2000,(3):12-13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美苏两极格局为征的雅尔塔体制解体,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的消失同时又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能单独与之抗衡的情况下,美国依赖自身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力图维护其一超独霸的地位。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与世界多极化潮流格格不入,必然引发与其他大国的矛盾,从根本上影响世界的稳定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中的本质矛盾就是对未来世界格局看法的矛盾。美国认为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给其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自豪感、领…  相似文献   

6.
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在东欧、苏联共产主义失败和美国为首的联盟对伊拉克的海洛战争结束之后,中东民主化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阿尔及利亚的政治动乱又使这一问题更趋突出。此次政治动乱是由为阻止“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拯救阵线夺取政权而中断民主化进程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在即,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之下,铃木内阁上台。在结束战争的方式上,日本寄希望于通过苏联从中斡旋达到体面的求和,以东乡茂德为首的主和派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先是通过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的接触表达日本政府意欲通过苏联调停的意向,后又有意派遣特使赴苏联代表天皇和苏联谈判,准备以大幅度领土利益上的舍却为代价,换取苏联的居间中立,不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期间,已经得到罗斯福若干承诺,并答应美英两国欧洲战事结束后将在远东战场上对日作战。最终,8月8日苏联对日的一纸宣战书,使日本对其寄予的希望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世界史,是从苏联的兴盛开始的,到苏联的衰亡而结束.引人深思的是:苏联的衰亡是自我灭亡的,并非敌国入侵而灭亡.  相似文献   

9.
洛伊·亨德森是我们研究美国冷战政策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美国国务院最早提出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和主持起草"杜鲁门主义"的资深外交官。自上个世纪20年代末开始,他就确立反苏立场,并坚信苏联将推动世界革命作为外交目标;二战结束后,他从研究美国中东政策入手,向国务院建言插手中东事务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并主持和参与了杜鲁门宣言的起草工作。本文全面探究了亨德森遏制苏联思想的形成和推动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过程,以图对全面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起源与实质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联驻德军管机构、苏联驻朝军管机构,是二战结束后初期苏联对德国、朝鲜占领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它始于反法西斯战争中对欧亚大陆两大战略要地的军事占领,成长于依照苏联模式对当地战后重建的经济、政治改造之中。由此,确立了苏联对两地深刻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冷战战略。这些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的作用,就某一具体战略来说,作用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就以遏制大战略为代表的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而言,则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困难,激化了苏联东欧国内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培植了破坏的种子,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成为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后半期的亚太国际关系史上,东盟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是二战后全球冷战的一个侧面,是大国关系和地区利益交汇的体现。这段历史可分为三阶段:印支战争结束前的有限交往;印支战争结束后的加强扩张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关系改善;苏联解体后的正常交往。东盟国家在与苏联的双方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休克疗法"不但没有彻底解决苏联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反而被激起的公民政治参与失控引发的"政治参与爆炸"摧毁。经济民主化进程滞后于政治民主化进程,从而引发的"差距效应"是导致苏联出现"政治参与爆炸"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时代[。1](P43-46)十月革命开创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等后起的社会主义推进的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以1976年印度支那战争结束为界,此前,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此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和时代主题或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革命和建设的模式及其兴衰成败”[1](P69)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以伟大的十月革命道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模式和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模式。1976年印度支那战争结束,标…  相似文献   

15.
曾景忠  梁之彦 《社区》2008,(5):50-51
民国三十四年二月,美国因为要苏联参战,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与史大林订了雅尔达协定。我们当时为着要打退压境的强敌——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据雅尔达协定,和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中苏条约。在谈判的时候,美国方面有人主张:“要结束战争,必须苏联参加,要苏联参加,他当然要提出对他有利的条件,等到他提出之后,中国政府应该考虑给他好处。”……  相似文献   

16.
刘疆 《南都学坛》2003,23(3):13-17
二战结束后 ,美国杜鲁门政府便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 ,举起反共大旗 ,对苏联进行遏制。然而 ,作为一个实行民选制度的国家 ,在制定如此重大政策时 ,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态度和意愿。为此 ,杜鲁门政府利用媒体不断批评、指责苏联 ,极力将苏联刻画为一个“极权主义国家” ,从而迅速转变了苏联在战时给美国民众留下的良好形象 ,为推行“冷战”政策奠定了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执行“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很快超过了英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为了避免被德国吞并,同时利用德国去攻打苏联,以期坐收渔人之利,便由均势政策转变为纵容德国侵政扩张的绥靖政策。其结果给欧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绥靖政策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8.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后,苏军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就其宣战的原因而言,绝非是出于国际主义的崇高目标,而是为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切身利益。就其选择宣战的时间而言,也是苏联领导层煞费苦心谋求苏联在远东政治舞台上的根本利益的一种刻意安排。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摘     
臧健在《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4期撰文《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以20世纪50年代为例》中指出,在中国的历史中,社会主义苏联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重要影响极为明显。就像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需要依照苏联为楷模一样,战争结束以后,如何  相似文献   

20.
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它发端于战后初期,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