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东西南北》2013,(9):30-31
1位男护士,1位IT专家还有1位单身妈妈,他们都是三四十岁,受过良好的教育,此前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并且都属于一个叫做“五星运动”(M5S)的新兴政党。而就在几个星期之前,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自己祖国意大利的国会议员。  相似文献   

2.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07,23(5):78-80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对中国历代文学的总体进程和文学史规律认识的集大成的观点,近年学界不断对这一学说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这一重要理论资源中所包含的"时代精神"要义研究得很不够。"时代精神"应是成就一代文学之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年过而立、演技好,却仍处二三线的影视男星如何熬出头呢?曾经的大牌男星们已经达到事业高峰,而他们的身体已开始走形。新一代潮男们未来会不会大红呢?他们少有绯闻、少有丑闻、少有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两代男影星面孔、演技、手腕拼一拼,不过事实谁也取代不了谁。娱乐圈是个浮躁的圈子,一夜天堂一夜地狱。看看吧!大浪淘沙,一代潮男正在淘旧男。  相似文献   

4.
李邑兰 《东西南北》2011,(21):58-61
“纯粹的自卑” 万宝宝的生活被各类时尚派对和名流间的私人聚会所填满。2011年9月3日傍晚,她穿着一条LV赞助的新款斑马纹连体抹胸裤裙,参加某时尚活动的开幕式走红地毯。在前一晚的另一个时尚派对中,她穿的碎花裙来自迪奥的赞助。  相似文献   

5.
胡佳恒 《东西南北》2013,(18):10-12
“笑点”本身当然有意思,不过更有意思的,是政治家们如何主动找到“笑点”,直面某些敏感的内政话题,并将它们一一化解。这些往往需要直面敏感的高层人事,或者与“不受欢迎的人”保持沟通。  相似文献   

6.
文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主要包括四组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是:文学政治与政治文学、作家政治与政治作家、文本政治与政治文本、接受政治与政治接受,由此构成了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德"在其"政"面前,是方法而不是基础,"德"以"政"为取向和目标,"为政以德"不是政治伦理而是伦理政治。因此,对于《论语》中的政治与道德,我们不能从道德的视角去观察政治,而要从政治的视角去观察道德才符合孔子的思想逻辑。具体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我们可以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基础,而不能由此推论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言 《东西南北》2011,(21):25-27
“今后左右日本政局的既不是民主党,也不是自民党,很可能是松下政经塾。”和日本政界有着很深联系的企业家吉川明希说。  相似文献   

9.
10.
朱林  李华丽 《社科纵横》2012,(2):144-14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后工业社会,生态环境的转换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不是被置于意识形态迷雾下的"政治人",而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生态性及互为生态性存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李天雪 《社科纵横》2003,18(3):70-70
“山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三国史书中出现的“山越” ,由于民族融合和史书编撰等原因 ,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民族概念 ,只是强调其地域性特征。山越是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出现在三国时期的文献中 ,并以一个多民族的联合体形式出现在三国的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2.
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人们曾一度把他看作是一位解释政治哲学传统经典的优秀阐释家,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他看作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哲学思想成名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千年难题.  相似文献   

13.
福柯“生命政治”中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政治话题的探讨无论如何绕不开福柯,厘清福柯所使用的生命政治及与其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研究并透视福柯生命政治思想厚度的重要前提。福柯对生命政治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基于对生命权力及生命政治中力的分析和揭示。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揭示,福柯赋予了生命政治以全新的激进内涵: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对各种人口现象的治理不再以统治而是以治理为中心。挖掘福柯生命政治概念中的深层次内涵对人类面对并解决治理实践中的一些棘手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月风暴发生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思考,阿尔都塞于晚年正式提出偶然相遇的唯物论,以反对目的论国家观.一般观点认为,从阿尔都塞的前期理论背景来看,阿尔都塞以“唯物论”确认了经济基础是人们政治实践活动的先决条件,意图以人们对自由价值的追求凸显人的选择的优先性,避免历史领域的主体性丧失.但是,这种看法却忽视了阿尔都塞的真实意图,即利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瘫痪的有利境遇,联合各种进步群体从事政治实践活动的本意.而造成这种“误认”的原因便在于其理论自身包含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文化转型态势日益明显,其基本路径是从“共识政治”向“对抗政治”的转变。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推动了这一转型进程的加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他与所有其他美国总统不同,从未放弃总统竞选期间的分裂性逻辑,使既已存在的“冷内战”全面升温。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加速态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政党极化甚至相互仇视为特征的政党对立,以少数族裔总体支持民主党、白人总体支持共和党为特征的族裔对立,和以城市支持民主党、乡村支持共和党为特征的城乡对立。拜登当选并执政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冷内战”的温度,并可能使“共识政治”得以复苏;但迄今为止美国仍未找到摆脱政党对立、族裔对立和城乡对立等“冷内战”的有效途径。美国政治文化的当代转型仍是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且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以空前的力量削弱了弱势金融区位国家的地方性金融保护,从而加强了世界金融体系中强势金融“区块”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规训。资本全球化所形成的等级秩序,使被凝结在差异性地缘空间中的政治景观出现异化,即以强势金融“区块”的货币霸权体系为手段,通过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资本供需进行干预,形成了区块的“异质”;资本不均衡的地缘性发展在塑造资本空间结构时,使国家地缘战略的一般图景被不断置于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的基本框架中,形成了区块的“裹挟”。哈维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下的地缘性空间政治危机,即新自由主义霸权对金融区块的“异质”与“裹挟”,以此揭示资本空间秩序的异化属性。在确证正义性空间政治实践完成从“物”到“人”的地理景观跃迁过程中,哈维塑造了多元空间权利分配体系,在关系性时空中探索资本空间格局的“解域”路径。  相似文献   

17.
霍华德·威亚尔达对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随着其调研的深入一直在"变",从最初发展主义理论的支持者,变为发展主义理论的批判者,他认为发展主义理论是一种种族主义,不符合非西方国家的发展现实,非西方国家应基于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来构建本土发展模式。随后,他从文化解释视角提出了适合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东亚、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模式,以及基于政治文化视角和利益集团视角构建的法团主义理论,成为非西方国家实行官僚威权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理论支撑。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威亚尔达又提出一种修正的发展主义,他对非西方国家民主的定义更加宽泛,建议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和现实主义的方式将发展主义、依附理论、法团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主理论,来解释非西方国家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但威亚尔达始终"不变"的是对西方民主的认可,尽管对发展主义理论有批判,他并没有全盘否定这一理论,在时代背景变革的形势下他又重新对发展主义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是不同类型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是人民民主。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相比,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需要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反思。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战略进攻”相比较,用“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来描述当今更为合适。政治战略进攻,脱离了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国情,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罗曼蒂克式的政治发展;从浪漫主义的政治发展经过改革、退却到不合格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趋向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发展;从多元政治主体关系中谋求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主导和定向的政治变迁,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和合主义的中国式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4,(21):22-24
苏格兰独立以失败收场,拯救了卡梅伦的政治生命,结束了萨尔蒙德的部长生涯,英镑走高,股市回暖,人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但是,这场公投给苏格兰社会和英国政治带来的后遗症,仍在发酵。  相似文献   

20.
薛庆超 《东西南北》2011,(24):74-75
如果说毛泽东有遗嘱的话,这就是毛泽东的“政治遗嘱”。83岁的毛泽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但他既没有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无力去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