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琼 《东西南北》2011,(5):36-3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2011年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稳健”其实就是“灵活”——根据经济形势相机决定松紧。过去十年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发钱最快的国家,而且是钱最多的国家。更糟糕的是,只要外汇继续流入,中国就不得不印刷更多的新钞票。2010年,新增货币10.38万亿元,增幅高达19.46%。同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利益的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世界经济日益成为投资主导型经济。由于战略性资源短缺、利用外资与境外投资比例失衡等诸多问题的困扰,突显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前,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虽然取得不小进展,但存在许多问题。基于国家利益的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必须明确中国境外投资的战略目标取向,选择与培育适合境外投资的主体,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组织机构及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加强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谭畅 《东西南北》2011,(18):55-57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那些曾影响中国时代进程的领导人们。在艾得胜那双粗糙的大手下——“复活”。瞬间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伟人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李早 《东西南北》2011,(6):12-14
2010年的政坛到底有多给力? 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领导人为了百姓拍案而起, 贪官们随之倒下。 2010年可能是近年来最“给力”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2011,(8):42-43
押钞官兵押运着上亿元的钞票走南闺北,押运途中,他们执勤站在钱箱上,休息坐在钱箱上,晚上睡觉躺在钱箱上。他们24小时伴随着钞票,却完全是另一番感受:“睡的是钞票床,住的是铁皮房,夏天热得难忍受,冬天冻得透心凉。”  相似文献   

6.
朱念 《创新》2017,11(1)
桂籍华商与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交流频繁,对于研究投资东盟的国家风险因素更具识别价值.文章通过对桂籍海外华商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识别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海外投资的国家风险识别因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事件特征等四大类因素影响.同时,桂籍华商与专家学者在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识别因素的认定上存在较大差异.积极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桂籍华商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识别能力,建立桂籍华商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防控机制,完善桂籍华商相关组织机构,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国家风险.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的GDP为39.7983万亿元。按此推算,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历史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8.
舒眉 《东西南北》2011,(5):38-38
“中国花瓶”震惊了全世界。 2010年11月11日,伦敦远郊一处小小拍卖行,一件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花瓶以5160万英镑成交(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高出拍卖行此前的评估价40倍。这是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品迄今为止的全球最高成交价。  相似文献   

9.
2011年对“金砖四国”来说会比2010年更加艰难。印度和俄罗斯可能会从当前的低谷中有所反弹,但中国和巴西的经济增速都会放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科院自2010年起设立“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论坛旨在设立中、外人文社科交流的高层平台,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国学术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将以社科院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为基础,广泛的对外学术交流网络为依托,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2011,(17):28-29
1953年,张召忠出生于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河北沧州,但没有去习武,而是成为一名被誉为“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的“文将军”。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11,(6):44-46
2010年6月, 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 正式踏上长达520天的“火星之旅”, 人类开始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 作为参加“火星-500”计划唯一的中国志愿者,  相似文献   

13.
邱龙宇 《学习与探索》2020,(12):154-161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制度质量成为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等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东盟制度质量能够显著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其中总体制度质量较好的国家更能够吸引中国直接投资。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对中国企业而言,对东盟的投资需要更加重视制度质量因素的考量,充分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多维度制度差异,并根据投资类型科学、合理、及时地评估风险。未来,中国与美国在东盟地区的战略竞争不会减少,中国需要进一步促进与东盟国家双边关系的深度互动,加强政治互信,优化投资制度环境,构建良好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关系,维护中国对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11,(11):14-17
何为投资移民? 是指具有一定资产.并且符合其它一些限制性条件的移民申请者以获得目标国身份。从而享受等同于投资国国民的福利和待遇为目的。将资金投资到目标国政府批准的投资基金或合适的商业项目的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15.
前后对比,是商家惯用的营销手法。两张照片,同一个美女却前后迥异:第一张面色蜡黄,第二张肤如凝脂。你能猜出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吗?答案很有趣。  相似文献   

16.
袁小良 《社会工作》2024,(1):130-157+166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转向社会投资范式试图超越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本文利用经合组织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数据库(SOCX)和福利国家比较数据集(CWS)建构了涵盖18个经合组织福利国家1990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福利支出指标和税后基尼系数为代理变量,检验了福利国家社会投资转向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特别是福利体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福利国家提高社会投资类政策支出比例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在主效应的前提下,福利体制对两者的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强化了两者关系,而南欧和东亚福利体制削弱了两者关系。这表明福利体制对理解福利国家的社会投资转向改革以及缓解收入不平等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最近获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奖,该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研究员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并作为项目代表出席了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影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协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化理论为主线,对中、德、日三个民族独立国家60年(中国的1949-2009年、德国的1871-1931年、日本的1868-1928年)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问题--民族国家重建和经济成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德、日三国这60年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其共性在于:立国前都有外国侵略的历史或者压力,都有浓厚的振兴本民族的欲望,都强调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性;立国后都致力工业化的发展和富国强兵.其差异性在于:对外基本国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以及立国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德国在统一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30年阃工业增长率很快就超过英、法.尤其是将法国远远地甩在后面.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济增长率比同期的德国低了近一倍,比新中国低了两倍.但是,在此期间,日本的教育现代化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也远远高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德国.新中国在60年的现代化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强国、富国、富民、智民等四个方 .面.改革开放前30年中,我们虽然走了一段弯路,但在强国方面做得还是基本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们在富国、富民、智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化道路基本畅通无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30年曲折所带来的不足和缺憾.中、德、日三国60年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基础是1061份在俄罗斯境内进行的社会调查问卷,问卷根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所设计,力图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外交关系等主要层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出发,考察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俄罗斯民众中的认知与认同。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对中国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正在不断提高,中国软实力在俄罗斯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中俄两国在价值观层面有较大的共识,在制度层面没有明显的敌视和排斥,中国文化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成就对俄罗斯民众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俄罗斯民众对中俄关系也给予普遍赞同。但受访者对中国制度方面的认知有偏差,对中国存有一定的戒心,对中国人的诚信和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抱有疑虑。论文力图多维展现中国在俄形象,并探其缘由,为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