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2-55
论述托马斯.哈代前期的宗教思想在《远离尘嚣》中的体现。通过分析《远离尘嚣》,指出哈代前期的宗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基于宗教原型的情节模式、人物的宗教信仰和结局、《圣经》典故的应用、以及景物描写的隐射。 相似文献
2.
激情的排斥--以女权主义批评解读哈代的《无名的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6-78
淑·布莱德赫是托马·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一位女性形象.本文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为切入点,着重剖析在男权传统对婚姻进行限定,对女性进行压抑的情形下,淑是如何保持着鲜明和独立的个性,如何在婚姻情感中注重自身人格的独立,从而对传统婚姻发起了激情的排斥. 相似文献
3.
田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6):142-144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西方现代派小说大师。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几乎涵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侧面,具有现代社会“百科全书”的美称。笔者本篇论文试图从宗教、军事和城市景观三方面解读《尤利西斯》中所展现的压抑的都柏林形象。 相似文献
4.
“屋子”的寻获与失落——对《远离尘嚣》的一种女权主义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小兵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3):26-29
<远离尘嚣>表现了一个女性的悲剧.小说围绕巴丝谢芭的女性意识、她的追求及追求的失败展开叙述.最后指出这一悲剧是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6.
7.
李川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文化压抑是人类文明化的基本工具.传统文化从人的自我否定入手解决了文化压抑产生的“抽象愤怒”现象.资本主义自由民主通过释放与转嫁文化压抑的方式,向人们空洞、虚假地许诺了一个非压抑性的文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对文化压抑的破坏性利用是集体的自我放纵,已经严重侵蚀了社会的道德基础,必将带来严重的恶果.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许诺的非压抑性文明的迷恋,违背了人真实的、长远的利益,因此是人的自我背叛. 相似文献
8.
李小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31-132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远离尘嚣》进行解读发现,哈代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超越了父权传统,说明他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关怀与同情,但同时他也无法彻底摆脱父权意识的束缚,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依然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这是女主人公反叛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当代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矛盾心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仍存在深刻的矛盾,自尊自强与自卑依赖交织,渴望成功与害怕风险互相矛盾,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发生碰撞,平等追求与现实反差产生背离,成功期盼屈服于社会认同以及可能引起的生活失败。高校心理咨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金艳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
本文从小说中黑人对奴隶制下的悲惨命运的诉说和奴隶制后对这些心灵创伤的记忆重现,对黑人的自我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莫里森在<宠儿>中体现的黑人自我追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王丽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90-91
《呐喊》与《彷徨》中的心理描写形式多样,匠心独特,并艺术地与其他描写方式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一艺术形式,对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薇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5):73-75
当西方女权主义者发现追求经济、政治、职业的平等并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的平等之后,开始强调女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反映在文学上,女性主义作家要求用女性话语颠覆男性权威话语,重构女性形象。据此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对象,从两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在伸张女性、重构女性形象上所作的努力;同时忧虑地指出,当传统的道德观念仍在起作用,当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法权的代表,当女性抛却了赖以独立的手段,女性的伸张会变得无力,她们实际上仍遭受着巨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4.
周薇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83-86
西方女权主义者发现追求政治、经济、职业的平等并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的平等之后 ,开始强调女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反映在文学上 ,女性主义作家要求用女性话语颠覆男性权威话语 ,重构女性形象。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对象 ,从两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在伸张女性、重构女性形象上所作的努力 ,同时忧虑地指出当传统的道德观念仍在起作用 ,当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法权的代表 ,当女性抛却了赖以独立的手段 ,女性的伸张会变得无力 ,她们实际上仍遭受着巨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5.
曹叔荣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45-48
从身份建构的视角出发,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莎拉由于自我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自我身份危机,以及她重建自我身份的过程,以期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汪耀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48-51
《史记》描写人物,注意反映人物内心的喜怒爱憎和行动的思想依据,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和思想矛盾斗争的历程。它能把人物心理描写自然融入叙事之中,善用细微的动作和精美的语言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也能以人物独白的方式来倾诉其心灵情感,从而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书中写项羽迷信武力、李斯内心独白和韩信不忍叛汉等,都写得细致生动、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17.
张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06-207
本文从宿命论角度出发,对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角芭思希芭的生命轨迹进行探索,从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浅析芭思希芭命运悲剧的必然性,从而体会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观点。 相似文献
18.
冯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4):164-165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类重要的心理品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体将来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育要紧紧把握住各种教育因素以促进儿童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以自我控制的内部影响因素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蔡兰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63-65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周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6):85-88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来分析《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夫妇悲剧产生的根源。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麦克白夫妇正是因为他们的本我被激活后,自我在调节本我与超我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时失去平衡,引起压抑和焦虑,而他们排解这些情绪所用的自我防御机制则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