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方社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明确其功能定位。所有智库最根本的职责都是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这相应地要求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在社会研究方法这一领域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目前地方社科院部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法不规范已经成为制约社科院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从社科院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发展定位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智库的需求出发,阐述国际化视野是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和研究的必然要求,进而对现代西方智库研究主题演变、发展模式变化以及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和研究的国际化道路进行梳理,并以湖南社科院为例,从开设智库培训班、出版智库研究专著、举办国际论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地方社科院的智库建设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以省级社科院为代表的地方社科院是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社科院要成功实现向现代智库的转型,必须处理好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科研队伍与管理队伍的关系、研究成果与宣传推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转型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地方社科院的新型智库建设都还面临重重障碍,如认识不到位,沟通渠道不畅通,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研究方法不适应等。因此,地方社科院要顺利实现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民族省区社科院调整定位,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应用对策研究,围绕新型智库进行转型,围绕地方优长学科进行创新,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进行创新。本文论述了民族省区社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围绕地方民族特色的转型与创新,提出了民族省区社科院转型与创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科学社会化的发展,地方社科院行政科辅人员的作用发挥在“合格智库”建设中越来凸显,成为地方社科院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但现实中,行政科辅人力资源开发被边缘化,日益成为地方社科院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瓶颈。针对地方社科院行政科辅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合格智库”建设的客观要求,从岗位设计、能力建设、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上加强地方社科院行政科辅人力资源开发,最大可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社科研究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门机构的地方社科院,有责任、有义务回应社会巨大转型所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理论解释与支持。为此,地方社科院要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科研理念,为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2001--2010年社科院系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类别、年度分布、单位分布、学科分布,并与前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社科院系统仍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次要承担者,但所占比重逐年下降;项目立项存在地区分布、学科发展失衡,中国社科院一枝独大的现象。建议继续加强地方社科院研究经费投入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方社科院的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已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主要表现为:缺乏活力,缺乏开放性和效益低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地方社科院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探索性改革。改革的思路是突出地方特色,发挥优势,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增强整体合力;激活内部管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开放体系,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地方社科院的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还需要一定  相似文献   

10.
地方社科院的角色定位问题,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陕西社科院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办院思路,逐步明确科研重点,积极引导科研人员紧紧围绕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贴近决策,逐步成为省委、省政府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一、构建为党委和政府服务的载体(1)编撰蓝皮书。从1998年起,每年编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卷、社会卷)蓝皮书,年底出版,年初发行,分送省人代会代表、省政协委员人手一册,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参考读物,深受社会欢迎。(2)编写《送阅件》。不定期的将科…  相似文献   

11.
"势"概念的科学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属性,即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活动,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生产更多的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信息势。势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求导过程,其构建了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通起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尤其为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真正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青年社科人才培养是地方社科院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为青年社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机制和组织保证,大力提高青年社科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术不端者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人们一直以来对于科学研究求真务实行为寄予期待,因此对于频发的、超越道德底线的学术不端难以接受。学术社团是学者的自发组织,在保护组织成员利益的同时,更应本着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肩负起发展学术、保持科学纯洁性的历史使命。在预防学术不端、倡导学术道德的过程中,学术社团应该在明确规范、认定成果、保障法律赋予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arguments for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sciences. We underst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s an umbrella term that includes different ways of bringing scientific disciplines together. Our focus is on four arguments based on different ideas about how the cognitive scien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social sciences: explanatory grounding, theoretical unification, constraint and complementarity. These arguments not only provide different reasons why the cognitive social sciences—i.e. disciplines and research programs that aim to integrate the social sciences with the cognitive sciences—are needed but also subscribe to different visions as to how these sciences might look like. We discuss each argument in three stages: First, we provide a concrete example of the argument. Second, we reconstruct the argument by specifying its premises, inferential structure and conclusion. Third, we evaluate the argument by analyzing its presuppositions, the plausibility of its premises, the soundness of its inferences and potential conceptual ambiguities. In the final discussion, we compare these arguments and identify the most compelling reasons why the cognitive social scienc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5.
张杨 《社会》2009,29(4):148-166
本文回应了尹海洁等两位作者对笔者的批评,并再次质疑了证伪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适用性。本文指出,由于“迪昂奎因”命题的存在以及社会科学命题的或然性,简单证伪并不可能;而波普尔和尹文所谓的复杂证伪则不可取,因为这种证伪本质上基于归纳法,相对于证实并无优越性和简便性,因而也就失去了波普尔立论的根基。同时,社会科学的统计检验自有其意义,并不需要冠以“证伪”的名号;而“可证伪性”即使存在,但在定量研究中既缺乏操作性,又完全被涵盖于 “解释力”这个概念之中。基于以上理由,“可证伪性”不具备成为社会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的意义,证伪主义不是社会科学赖以立基的逻辑基础。本文还延伸讨论了证伪、限界条件和发展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Popper's theory of demarcation has set the standard of falsifiability for all sciences. But not all falsifiable theories are part of science and some tests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better than others. Popper's theory has led to the banning of metaphysical and/or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from science. But Joseph Agassi has supplemented Popper's theory to explain how such theories are useful as research programs within science. This theory can also be used to explain how interesting tests may be found. Theories of rationality may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by showing how they fail or succeed in producing interesting and testable hypothes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在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 ,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北京抗“非典”实践中所做的工作 ,说明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求"真"和社会科学的求"善"完美地融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之"美"。但自从培根和孔德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后,因研究领域的完全不同,加之知识界的文人相轻,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完全断裂,互相排斥。本文就是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上,主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促使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结盟,探索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回顾6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我们对前辈们满怀崇敬之情。在新的历史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任在肩,要继往开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will be discussed. Applied sciences don't regard causes and effects but only means and ends. Therefor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means-end-argumentations in social sciences will be shown. One can perceive also the important part of normative statements. In summarizing, we can declare that in social sciences there is partly a need to reflect on the postulate of a value-free social science. But it is not our purpose to introduce normative statements as scientific ones. What counts is a liberal attitude towards all realizable n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