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十年前事今犹昨,携手相期赴首阳。此夕重逢如梦寐,那堪国破又家亡。——《赠达夫》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郭沫若生前手订的《潮汐集》,定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二卷同之。龚济民等的《郭沫若年谱》则定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中旬。我认为都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五幕史剧《棠棣之花》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它虽然完形于一九三七年,改定于一九四一年,但它的草创期却近在二十年代。概括起来说,它是在二十年代初草创的《棠棣之花》(仅发表了两幕)及一九二五年所作的两幕剧《聂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七年,作者从日本回到上海,着手对《棠棣之花》进行一个通盘的整理,“加了一个行刺的第三幕,把以前割弃了的两幕恢复,就这样便使《聂荌》扩大”①而成为了如今的五幕剧《棠棣之花》的雏形。一九四一年《棠》剧上演之前,郭沫若又对它进行了一次重要修改,  相似文献   

3.
195 5年郭沫若先生著《太史公行年考有问题》一文 ,就王国维之《太史公行年考》的观点提出异议 ,针对郭文的基本观点 ,尤其通过对孔安国是否“早卒” ,司马迁与董仲舒、壶遂的关系等史事的辨析 ,认为司马迁并非生于孝武建元五年。  相似文献   

4.
<正> 一、《石头记》“缺中秋诗”辨析《石头记》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面有一扉页,上写:“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这一年脂砚斋根据《石头记》某个底本又一次过录对清,但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拟等曹雪芹来补作。可惜曹雪芹直到去世也未能补写中秋诗,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谜:缺谁的中秋诗?诗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一回的意图何在?  相似文献   

5.
明崇祯十年(1637)九月二十四日,徐霞客从南宁乘船逆郁江——左江而上。十二月初十日返抵南宁,前后七十五天,完成了对左右江下游(今广西西南部邕宁、扶绥、崇左、大新、天等、隆安)一带地貌风土的考察。为实地勘察校核《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引自本书的,仅注页码)和《游记·粤西游路线图五》的地名、定点,我们一行四人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自南宁出发,开始了追寻徐霞客桂西南游踪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正> 成仿吾,中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翻译家和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家。1897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十六日)生,湖南新化人。原名成灏,曾用过石厚生等笔名。成仿吾四岁发蒙,1910年,当他十三岁的时候,随其兄成劭吾东渡日本,怀着富国强兵的目的,先后在名古屋第五中学、冈山第六高等二部和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学习。1920年,成仿吾开始发表《澎湃的黄海》等诗作。1921年4月与郭沫若同行回国,筹备成立创造社,积极从事革命文学活动。从1922年10月到1925年5月,成仿吾在上海与郭沫若、郁达夫等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这一时期发表了不少文学评论和作品。1925年6月到广州,任广东大学理学院教授兼黄埔军校教官。从1923年到1928年,成仿吾先后出版的专集有《守岁》、《灰色的鸟》(与梁实秋等合著)、《流浪》、《使命》、《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郭沫若合著),  相似文献   

7.
<正>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二卷收入郭老读了鲁实先的《〈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后写的《满江红》词,全集注释说:“本篇在收入《蜩螗集》前未见发表过。”此说不确。据查,这首词发表于1940年8月23日新加坡《星洲日报晚版·繁星》,题为《满江红并序》,署名郭沫若。  相似文献   

8.
<正> 《明史》卷八十一食货五“商税”条载有税目“鱼课”一项。其实鱼课并非商税,乃是杂税的一种。 考明代鱼课,在湖广、四川和广东等地的府、州、县建有河泊所。洪武十五年共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处(《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四)。河泊所置大使、吏、典攒以及摧首,征收鱼课(嘉靖《宁国府志》卷六职贡纪,嘉靖《沔阳志》卷七河泊所)。渔户捕鱼与农民种田一样,都要征收赋税。鱼课的客体原是征收鱼油、鱼鳔、翎  相似文献   

9.
《学术研究》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综合类月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 ,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术研究》创刊于 1 95 8年 ,由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刊名 ,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地方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之一 ,长期致力于反映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是广东省第一、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1 996年荣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提名奖 ,自 1 992年以来 ,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文章奖。《学术研究》采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  相似文献   

10.
我在《郭沫若与英国文学》一文中曾经提出:郭沫若最早接触的外国文学,是英国言情小说《迦茵小传》。这个说法需要稍微更正一下。实际上,《迦茵小传》是郭沫若最先看到的欧洲小说。日本文学,才是郭沫若最早接触的外国文学。 早在1903年,郭沫若就读到了日本翻译小说《经国美谈》。那时郭沫若才12岁,正在家乡接受家塾教育。由于他的大哥橙坞考进了省城的东文学堂,“新学的书籍就由大哥的采集,象洪水一样,由成都流到我们家塾里来”,“甚么《启蒙画报》、《经国美谈》、《新小说》、《浙江  相似文献   

11.
《女神》中最早的诗篇究竟写于何时,解放以来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邓牛顿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八年夏秋开始试作新诗。”(《南开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谷铺林同志说:“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一八年初夏从事文学活动……”,并且具体地指出:“第一篇《死的诱惑》写于一九一八年初夏”(《破与立》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楼栖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九年就开始写诗”(《论郭沫若的诗》一九七八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韩立群同志说:“《女神》写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破与立》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2.
<正>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一生出版了十几本诗集。关于他的诗作在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思想意义、对后世的影响,几十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及,但从诗美的角度探讨其美学意义及艺术特征,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郭沫若早期的诗,主要指他二十年代分别出版的《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诗集,这一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正> 《郭沫若楹联辑注》一书1983年出版。此书辑录郭老楹联101副,迄今我们又搜集30余副。郭老的楹联大部分散见于报刊及一些楹联集中。我们搜集时发现,有的楹联名为郭沫若题撰而其实不确。下面列示数例,并为辨正。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此联初见于《古今名胜对联选注》(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误注为郭沫若题新疆天池联。其实这原是郭沫若一首律诗的颈联。1971年9月,郭沫若偕于立群陪同柬埔寨友人访问乌鲁木齐,9月16日游天池,即兴口诵七律一首:“里加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文艺论集》出版于1925年,此后郭沫若多次进行修订改版,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不同版本显现着郭沫若不同时期的思想差异与身份差异。初版本《文艺论集》中所论述的问题以及整体框架,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响应,是从中国现代文化体系建构方面考虑文学理论问题的。1929年和1930年,郭沫若对《文艺论集》连续进行了两次改版,更明显也更集中地表现着郭沫若努力于"文学"的目的,或者说是郭沫若以"革命者"、政治家的身份,进行了一次"文学"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大文学院各位教师同志: 您们给我的信接到,感谢您们的鼓励。我深愿和各位共同勉力,以期对于人民、祖国和保卫和平事业能有实际的贡献。此致敬礼! 郭沫若一.二十八此信原载1952年3月8日中山大学校刊《人民中大》第32期,据原信手迹制版。1951年12月20日,“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委员会决定把奖金授予郭沫若和其他五位国际和平战士;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华全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戏剧与日本歌舞伎靳明全郭沫若留学日本期间以及返国初期写的戏剧也称郭沫若的早期戏剧。主要有:《月光》、《卓文君》、《王昭君》、《聂》、《孤竹君之二子》、《广寒宫》等。这些戏剧的艺术特点均与日本歌舞伎的大致相同。日本歌舞伎是由道白、音乐、舞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偶然翻到《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的一篇短文——《“郭沫若的化名之作”小解》(作者史明),读后想说点意见。该文作者指出我和单演义先生合编的《鲁迅与郭沫若》一书中,对鲁迅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五日致杨霁云书中所说的“郭沫若的化名之作”,未能注  相似文献   

18.
朱成甲 《河北学刊》2004,24(5):195-200
郭沫若与李大钊在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曾有一段心神相通、旗鼓相应的密切联系.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1913年冬赴日留学后,李大钊以论文《青春》、郭沫若以新诗《女神》又为再造中华和重铸国魂而发出共同的爱国主义心声.《女神》是李大钊青春思想的诗化;《青春》是郭沫若理想国家的象征女神的理性化身.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郭沫若的旧体诗词,意境声调,俱极深闳,誉驰中外,脍炙人口。他们生前都曾为日本友人书写过传诵一时的诗章,这里介绍的是他们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为同一位日本友人书写的旧体诗。鲁迅所写的是《送O.E.君携兰归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郭沫若所写的一首(未著诗题),则很少为人所知,现录郭诗如下: 菉葹盈室艾盈腰,谁为金漳谱寂寥; 九畹既滋百亩树,羡君风格独嶕峣。小原荣次郎君作兰华谱索题赋此以应丁丑新夏郭沫若(印) 鲁迅的一首写于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即柔石等五烈士被害的前五天,是他避难花园庄旅社时所书。当时处境十分险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治史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擅长于研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据粗略统计,郭沫若涉及到的古代君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农民起义领袖等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的历史人物不下一百人.其中花力最多、研究时间最长、著述文字最丰的历史人物,是二千多年前的楚国诗人屈原.郭沫若研究屈原的文章,在三十年代有《屈原》、《屈原时代》;四十年代有《关于屈原》、《革命诗人屈原》、《屈原考》、《屈原的艺术与思想》、《屈原思想》、《深信有一,不望有二》、《屈原·招魂·天问·九歌》、《屈原研究》、《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五十年代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