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青  孟海 《社科纵横》2012,(11):90-91
突厥碑铭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喀喇汗王朝时期突厥语代表着突厥语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通过词汇分析可以看出,突厥碑铭语言和回鹘文献语言,以及紊有突厥语言活化石之称的西部裕固语的基本核心词汇仍然保留在突厥语之中,大量外来语词汇不断地融人突厥语之中,遂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内容语言也就成了空壳。因此,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不可不学习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隶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经济活动、生产方式为基础,以语言...  相似文献   

3.
关于三大历史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求是学刊》2001,28(1):21-28
历史存在是存在的一种时态形式。在历史学中 ,纯客观的历史是不在场的“存在”,那种存在本身并不在历史学的视野中。既然历史事实不存在于当前时空之中 ,那么传统的历史本体论或思辩的历史哲学就受到质疑。批判的历史哲学的研究目标在于 ,确定历史学的学科性质、界限和特有价值 ,使本体的历史变成关于历史的认识。但是 ,历史必须通过语言显现自己 ,语言似乎就是历史的界限。然而 ,从基础和存在论的角度看 :没有历史事实作为对象 ,就不可能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 ;没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 ,也就没有历史话语和历史文本。一句话 ,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语言三个方面 ,共同构成历史意义的显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王忠 《社科纵横》2007,22(12):190-191
本文通过回顾语言教学法的历史以便对现代教学法的讨论提供一个可靠的背景,并建议在分析这些现代方法时所要思考的问题。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所关心的并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法的创新相似于我们一直讨论的并以此为中心的如何教外国语的问题。在语言教学法整个历史当中的变化反映了熟练语言学习者需求变化的认知,诸如: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倾向于口语的趋势而不是阅读理解。他们同时也反映了语言学习以及语言属性理论方面的变化。凯利(Kelly1969)和海瓦特(Howatt 1984)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现存的问题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反映了在通过整个语言教学的历史当中被经常问及到并做出现代反应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的语言规划史是一段复杂的历史,乌语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经历过波折和斗争。本文在简要概述乌克兰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规划后重点分析了制约其语言规划的因素。作者指出,历史造成的双语现象及公共领域的俄语优势,法律、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及地域差异等因素不但影响了乌克兰语言规划思想的统一,还左右了人们的语言态度,造成语言群体的不确定性,阻碍了乌语标准化进程,降低了乌语推广效率。  相似文献   

6.
董立河 《求是学刊》2008,35(3):42-46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重要同时又是最棘手的一个主题,它更是后现代历史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后现代历史哲学从语言的角度解构和颠覆传统历史学的客观性概念,将历史客观性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语言哲学的问题.在它看来,不存在某种历史学家可以接近的真实和实在.历史本身不过是历史学家虚构的、修辞的、文学的或审美的建构.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是我们理解后现代语境下历史客观性问题的有效指南,也是我们批判后现代历史学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张彩霞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通过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日益丰富外,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从国内兄弟民族和国外一些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即外来词,来不断丰富自己。外来词是不...  相似文献   

9.
刘泽财 《生存》2020,(10):0124-0125
童的语言获得需要外部因素刺激,语言刺激反应联结可让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当语言刺激量增大,语言发展水平也会增高,反之,好的民间故事来自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中,它的语言来自于口语,经过历史的积淀,又高于口语。这就决定了民间故事教学能增加语言刺激量。使其拓展小学生的说话语境,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说话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行内部的语言加工,最后转化成自我语言,最终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俊  余虹 《社科纵横》2008,23(11):123-125
海德格尔走的是一条思想的事情的规定的道路,此条道路经验着世界性、历史性和语言性.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体现在世界的世界性和历史的历史性中,但在晚期更凸显出其批判性.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是通往纯粹的,因其通过对非诗意语言即日常语言、形而上学的语言以及技术语言的批判,努力克服了语言的不纯粹性及工具性的理解,为语言的本性即诗意语言的显现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课堂语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更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历史课讲授内容的过去性、时序性和具体性特点要求历史教师更应具备高超的语言艺术.而有些教师虽然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课堂上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则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导致历史课堂有如一潭死水,因而教学效果不好.这样看来,要确保教学质量,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课堂语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东孟加拉语言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国人民极其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传统,把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语言运动看作是为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斗争的第一次发难。诚然,这一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孟加拉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里所说的语言运动,简而言之,是指东孟加拉人民为争取本民族语言——孟加拉语获得应有的法律地位,即使这一语言成为当时巴基斯坦国语之一和本地区行政、教育媒介而开展的群众性运动。  相似文献   

13.
李妙晴 《探求》2020,(3):111-115
本文旨在依据语言景观学理论的分支之一地理符号学理论,针对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南方城市广州市的路牌翻译开展研究。通过对广州街道上同一路牌在亚运前后不同的翻译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亚运前后语言景观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实质,两者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语言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所造成的。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各自的语言上,语言中的颜色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都反映出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之语言底蕴申小龙中国诗歌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体制上的更迭,这种更迭的原因无不在于实际语言的发展。因为一种诗歌体制总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体制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固定的规范,无法自由改变,语言与社会生活却在发展。诗人要表...  相似文献   

16.
韦伯斯特是美国英语教学的拓荒者,是拼写法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行者,是杰出的词典编纂家。文章论述了韦氏的学术遗产及其重视语言新词语,重视人文、地理、历史、宗教方面的知识和追求语言简化的原则,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历史哲学发展的转折点是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史学》的出版为标志的"语言转向",关于历史的理论兴趣由此前认识论导向转向对史学文本的叙述模式或"叙述逻辑"的探究。在此背景下,史学叙述与文学叙述传统上泾渭分明的纪实与虚构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历史表现"的提出试图为此提出某种理论解决方案。最后,关于历史的"崇高经验"维度的揭示隐然呈现出超越此前语言分析研究进路的理论态势,其中所蕴涵的可能的学术生长点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17—18世纪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维柯,在研究人类文化起源问题时提出了诗性话言学的方法,也叫诗性智慧。这一方法把人类历史和人类语言分别划分为三个时代和三种语言,表明了人类心智和思维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同时,这种方法还从共时性的角度揭示出在所有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的文化一致性。文章还分析了诗性语言学方法的意义,认为维柯运用这一方法,挖掘出词语中储存着的人类历史,破译了许多历史之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实。因此,在剔除了维柯学说中的消极因素以后,他的这一方法是可以为我们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时提供某些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宋培杰  何孟良  盂月阳 《社科纵横》2012,(1):173-174,178
语言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熟语作为介于词组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更能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空缺现象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量存在。本文把空缺理论引入俄汉熟语对比研究中,旨在深刻剖析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民族差异成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媒介,消除空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从公民身份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公民身份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实践形式。公民身份意味着人在一个国家中正式的和负责任的成员资格。公民身份认同意味着公民对自己生活的共同体表示接受、赞同和承认,并且以自己忠诚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积极地参与共同体的生活,履行共同体赋予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语言是存在的家,公民通过语言言说认识自己,辨认自己,进而产生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