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是1992年正式公布的。在这之后,1993年联合国又正式发市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虽然在研制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也借鉴和参考了联合国对1968年SNA进行修订的中期意见稿(即1991年在我国内部发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修订草稿》),但由于1993年联合国秘书处最终确定下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在1991年修订草稿的基础上又作了较大的改动,这就使得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标准相比存在较大的出入。为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尽快与…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1993年SNA概述(二)曾声文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与结构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要反映这个过程,就要建立一个反映其过程的诸因子所构成的描述系统。它要能说明下列问题:1.经济立体(交易者是谁?);2.交易项目(做什么?与谁?);...  相似文献   

3.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许宪春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论证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同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对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庞皓 《统计研究》1999,16(3):33-36
一、国际上的四个宏观经济统计规范1993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全面修订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1993年SNA)以后,中国统计学界出现了新一轮研究国民经济核算的热潮。这一轮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热点已经不再是核算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般核算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省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6日在嘉兴市召开,各市(地)县(区)的核算工作人员本加了这次大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全国会议有关精神,布五实施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部署明年核算工作任务,省统计局副局长岑国荣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全省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会议结束  相似文献   

6.
<正>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以下简称CSNA-1992)正式发布。从1992年到现在,不知不觉整整30年过去了。回望过去,追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开发建设过程,可以深切感受到CSNA-1992的历史性意义。一方面是告别过去,它的发布意味着中国放弃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译本即将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这是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ig93年2月22日至3月3日在纽约召开)上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1993年7月12日决议中建议成员国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标准的版本翻译的。这是继1953年、1968年之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史上又一新阶段。1968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被国际上称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那么,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称为“最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功地保留了以前核算体系中的长处,…  相似文献   

8.
许宪春 《统计研究》1995,12(1):23-31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续二)许宪春三、基本核算内容的区别(一)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保留了传统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核算内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始于1985年,在此之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我国宏...  相似文献   

9.
信息专递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0)》可望近期出台 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00年全国统计工作要点规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在总结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核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1993年版联合国SNA为基础,对1992年制定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0)》。新核算体系方案,除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各项核算内容之外,新增加了附属核算部分,设计了“自然核算与环境实物量核算表”以及“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使…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数量描述和对比分析的基础工具,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核算体系主要包含国民账户体系(SNA)、欧洲账户体系(ESA)以及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IPA)。文章从发展历程、概念和分类,GDP核算的相关问题,账户和表式的类型及结构,核算体系及相关文件的修订、发布和使用等方面对SNA、ESA和NIPA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的核算方法差异,总结三种核算体系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刚好的适应宏观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我们在总结199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联合国1993年SNA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试行方案)》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将于年内出台。本文就到目前为止对《试行方案》所做修订的主要内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金融核算具有特殊性吗?王智滨,陈春钱1992年颁布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以下简称《试行方案》)将生产范围拓宽了,金融业被列作生产部门进行产值计算。究竟应如何对金融部门的产出进行核算,是特殊处理呢?还是将其视同一般部门进行核算?以及如何核算...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1993年SNA概述(四)●曾声文●五、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国民经济核算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市场原则和社会性原则市场原则是指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的核算对象,要以是否进入市场为界限。如生产总量、消费总量、只有通过市场交易部份才计入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4.
经济循环账户讲座(之六)《经济循环帐户试编方案》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经济循环账户部分的修订李强,许宪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设计了《经济循环帐户试编方案》(以下简称新帐户方案)。该方案从实践可...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是所有经济分析和国际间比较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我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原MPS体系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历史连贯性和与仍实行MPS体系国家的国民核算资料的国际可比性,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的传统习惯,吸收了SNA体系(1968年版)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以后研制而成的,所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实际上是基于MPS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推算的,它不可避免地会与现行SNA(1993年版)体系中的该指标存…  相似文献   

16.
一、概 论( 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作用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国民经济运行就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即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层涵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3作用:(1) 主要为宏观决策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2) 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3) 为宏观…  相似文献   

17.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决定从1992年起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在1992-1993年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基本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基本完成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正确对待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SNA)的基础上,即没有保守原有的MPS,也没有完全照搬SNA,而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以来,为保…  相似文献   

18.
资金流量核算讲座(之一)适应形势发展搞好资金流量核算刘成相《国务院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发布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1993年底,在国家和省一级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初步过渡的任务。但要实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仍需付...  相似文献   

19.
项目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而项目成本管理则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项目成本管理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订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宝瑜 《统计研究》1994,11(2):23-26
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李宝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核算体系)包含着五大核算子系统。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部门中,对五大核算各自内容与范围的看法不尽一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编写组编写出版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下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