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有资格做一个消费者吗?你会花钱吗?这似乎是 一句废话,谁不会花钱呢?其实,花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中间的道理多着哩!我们不妨先由一个故事说起……某饭馆来了一位“大款”要替所有在该饭馆就餐的食客付钞,不想食客中有一书生模样的人不愿接受恩惠,坚持自己付钞,被“大款”大大地嘲弄了一通。书生恼怒,问清“大款”的资产状况后,竟以高于该“大款”的资产许多的价格要立即买下:“除了这个人(指“大款”)不要外,其它的东西给我统统买下!”书生对与他同桌吃饭的另一书生吩咐道。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书生竟是北京一家有名的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大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2.
志成(化名),28岁,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子,五官有棱有角,整体上很有气魄,穿着得体,给人的感觉也特别亲切,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很有男性吸引力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却正被自己的一些“辩论性和矛盾性”想法困扰,寝食不安。一天,他来到了我们的心理咨询室。“我很难入睡。”志成说,“我看了一些有关社会、心理或者哲学的书,我总在思考它们是对的还是错的,对的话,会有什么理由证明,错的话又会是怎样的逻辑?一会儿是对的占上风,一会儿是错的占上风,都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显然,志成是一位强迫症患者。作为心理咨询师,我…  相似文献   

3.
罗西 《现代交际》2007,(7):23-23
目前中国最公平与雄厚的两大骂人资源是,年龄与容貌。不久前,徐静蕾在自己博客上“骂”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著名女主持是“大脸”、“中年女人”(当然后来她们都说是“误会”)。你一定会问,这是骂人的话吗?没有错,是最有力量最有攻击性的骂人话,当年梁实秋先生写的“骂人艺术”一书里强调,骂人要骂比自己地位高一些的,这样才解恨,才刺激,那是从骂者的角度分析;如果从被骂者的角度看,一定要骂出真相才是最受伤的,所以有时毫无边际的谩骂,其力度还不如说出一个人的真相,比如说你老说你丑。  相似文献   

4.
执着的魅力     
有位出版商,为使一批滞销书尽快脱手,特意给总统送去1本,并多次去征求总统的意见。忙于事务的总统为了摆脱纠缠,随便应付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得了这句话,出版商喜出望外,随即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由于名人效应,其广告很有号召力,很快,这批书就销售一空。不久,又有一批书不好卖,这位出版商又给总统送去了1本,这回,总统想彻底断绝再纠缠,就故意说:“这本书糟透了。”谁知,出版商闻之,如获至宝,又大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在《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中指出:“妇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女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便是这句宣言的最佳诠释。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穿上戎装,成为创建新中国的战士与和平的捍卫者,在军事史上留下了一道多彩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圆子信箱     
和她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独处的日子漫长难熬,要知道,单身的我过去是多么快乐,现在这是怎么了? 兰州迷糊 一位年轻貌关的女性请教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回答她:你和亲爱之人相处,觉得时间短,和我在一起就觉得时间长——这就是相对  相似文献   

7.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有一次看见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说:“是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答:“我把脑袋给你。你错了怎么办?”颜回道:“我  相似文献   

8.
萧琳 《女性天地》2005,(8):50-51
“中国人缺钙”,这是钙产品广告让“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可中国人的铜摄入情况如何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有一则维生素广告说“中国人不缺磷铜”。无论这句广告词的依据如何,我们还是提醒——  相似文献   

9.
吾之 《老年世界》2011,(11):38-38
中国有句人人皆知的老俗话: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而著名漫画家丁聪就是认真践行了这句箴言的智者。他一副宽边“漫画式”大眼镜,风趣洒脱,无小无老,来而不去,表情中始终没有阴影,爱嚼肉的牙齿永不脱落,鸦羽般的黑发永不褪色,无论是算命先生还是CT检查,都无法说出他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生活智慧     
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潘石屹的书,是很好的生活望远镜,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回忆自己青春岁月,不是也常常感到困惑、委屈、愤怒: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我错了吗?错在哪儿了?就像潘石屹书里说的那样性情中人这个词语,是送给很多自我主义者的高帽子。比如一个人喝醉酒与人打架,本来就是错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  相似文献   

12.
杨绛在《干校六记》里写道,她曾经指着新搭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钟书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我喜欢这表述的朴素及真诚,是“认真想”过,才说不能,因为“没有书”,视书籍为生命中一桩极重要的事,形同水、阳光、空气或者爱。希望不会有人给我这样的选择题,如果一定,我但愿他是说:给你太平洋的一座岛,岛上的豪宅,咱们就住下。我会兴奋地答:书房有多大?读书不过是习惯,其实与生活无关。但读书人,就是不能没有书。像鸦片鬼。有人说,淑女必书女。我倒觉得未必,我见过无数旧式女子,温柔典丽,深谙家务及人…  相似文献   

13.
轶事     
盛宣怀向辜鸿铭索取辜英译的《中庸》一书,以为《中庸》为经世济民之宝册。辜问:“《中庸》一书要旨,宫保谓当何句?”盛反问说:“君意云何?”辜说:“贱货贵德。”盛默然而言他。——《学林散叶》有一次俄国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要举行独奏音乐会。消患一传出,票很快就售完了。有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自恃其贵族身份,便到后台去找鲁宾斯坦索果。鲁宾斯坦很看不起这类人,顿时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俗话叫“清晨一壶茶,气跑卖药家”。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对茶的保健功能心知肚明了。老人饮茶可以延年益寿,女人饮茶可以美容健身。年轻的妈妈,你知道吗?只要在茶中施一些小小的魔法,好多令妈妈们头疼心疼的病症就会远离你的宝宝……  相似文献   

15.
一个英国传教上在中国呆了几十年后回国写了一本书,书中只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虽然中国的典籍堪称世界上最纯粹的经典著作,但有些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什么都粗俗化,不管是手中的什物,还是脑中的念头。”虽然他说的是大清末年的事情,但放到今天居然也依然毫厘不爽。所以我就搞不明白,是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没有发展,还是大清末的同胞们的智商都已经过了250?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每天都有个同事在那里讲“赞医生系列”,每当他讲到高潮处,女同事们则低眉顺耳,傲羞涩状。这对我倒没什么伤害,因为我也  相似文献   

16.
这是10年前发生在一个幼儿教师家的故事:这位老师天天给不满两岁的儿子讲故事,一天,儿子问她:“妈妈,你肚里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童话集,对儿子说:“那些故事都写在这书里。”儿子又问:“妈妈,这书是你写的吗?”她摇摇头说:“不是,书是作家们写的,妈妈写不好。”幼稚的儿子此时并不懂得关于“作家”的任何概念,也不知道写书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便幼稚地问妈妈:“我能写这样的书吗?”她毫不犹豫地答道:“你可以啊!不过,你现在‘写书’还需要妈妈帮忙——因为你不会写字,只能用嘴说,妈妈帮你记,等你学会写字了,才可以自己完成…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业务员去某公司推销产品,遇到两位服务小姐,两人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又是端茶递水又是嘘寒问暖,于是业务员便想讨好一下两位小姐。他先赞扬了一番 A 小姐:“你真漂亮,简直是美若天仙!”然后掉过头来,对 B 小姐说:“虽然你比不上她漂亮,可是,你的亲和力却比她要好得多!”这对于 B 小姐而言,不消说也是一句赞美话。可是,令业务员始料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结婚前,男追女;结婚后,女追男。但是,这句百试不爽的俗话,多半不会被恋爱中被男性百般呵护惯的小女生所认可,因而不会及时改换角色“与时俱进”。对角色的认识往往是从婚姻失败的教训中完成的。于是,一位不便公开姓名的名女人才会说,离婚教会了她如何做妻子。很多女性在第二次婚姻中的表现,比第一次善解人意得多。初婚时她还是一枚生涩铁硬的青毛桃,再婚时,桃子红了,也心甘如饴  相似文献   

19.
朱哈路过市场,有人从后面跑过来,重重刮了他一个耳光。朱哈痛得大喊:“你干什么?”那人道歉说:“对不起,朱哈,我把你错看成我的一位朋友了,我和那位朋友是不讲客气的。”朱哈不放过他,把他告到法官那里。但那人是法官的朋友,法官听了两个人的话后,就判那人让朱哈副一记耳  相似文献   

20.
纪云梅 《女性天地》2006,(11):46-47
那个晚上,因为儿子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白天的考试又出了几个不该错的错误,加之还有不好好吃饭的老问题……于是“新仇旧恨”一齐袭来,忍不住对着儿子吼了很长时间。心里想着养孩子的那么多苦,忽然泪汪汪地对老公说:我深深理解丁克族为什么不要孩子了。老公慢悠悠地说了一句:丁克族有你快乐吗?我说:我有什么快乐的!老公突然像连珠炮似的问:怀了十个月生下来你快不快乐?儿子长牙了你快不快乐?儿子会叫妈妈了你快不快乐?儿子会走路了你快不快乐?儿子考了好成绩你快不快乐?这一连串的“快不快乐”像是一记棒,把我从委屈中敲醒。想当初儿子会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