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影工业产生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聚焦近20年来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武侠电影原有的生产工艺、运作机制,影响了受众的观影习惯,还对传统武侠电影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本质属性提出了重新思考的要求。通过对两部不同时期的经典武侠片《少林寺》(1982)和《卧虎藏龙》(2000)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在数字技术语境下中国武侠电影所发生的变化、存在的困惑和面对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7,(11)
前几年我唯一的女儿去德国留学,满心指望她学成归来承欢膝下,没想到她却留在了那片日耳曼的土地上,因为她和当地一个叫霍夫曼的小伙子热恋结婚了。霍夫曼是个"中国通",小时候看了一场中国的功夫电影《少林寺》,开始向往神秘的东方古国。他是在大学里跟我女儿好上的,管我  相似文献   

3.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全国各地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一角钱的票价,票房竟然过亿。年仅17岁、初登银幕的男主角李连杰声名鹊起,一炮而红。他出演的觉远和尚机智英武、武艺高强.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许多男孩子剃了光头,心怀武侠梦,去少林寺学习武术。  相似文献   

4.
夏榆 《社区》2009,(8):11-11
巴金(1904~2005)的老朋友潘际垌被派到香港《大公报》编副刊,他托黄裳向巴金约稿,正好当时社会上对日本电影《望乡》议论纷纷,批评声一片,巴金恰恰看过这部电影,认为影片不错,就于1978年11-月30日晚上写了篇文章,这就是《随想录》中的第一篇《谈(望乡)》。后来巴金觉得有很多想法需要表达,就在《大公报》上开设一个专栏,一篇篇写下去,一共写了150篇。  相似文献   

5.
脸谱     
正谷尚蔚:出演少林寺首部网络电影少林寺系列网络电影的首部影片《少林寺十八罗汉》近日在横店开机,温籍功夫影星谷尚蔚受邀出演少林弟子悟正,为报家仇出寺抗倭,最终舍生取义。谷尚蔚因本色出演备受关注。谷尚蔚出生于永嘉,12岁入少林习梅花拳,17岁担任武校教练,23岁正式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师,学习"少林禅学",为少林寺第34代俗家弟子。他24岁参加深圳卫视"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获得总冠军。之后他在第十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担任武术指导和表演嘉宾,逐步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7月,60集电视剧《少林寺传奇3大漠英豪》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间播出。随着《少林寺传奇3大漠英豪》的热播,又一股"少林热"再度被点燃。饰演"慧石"的李渊受到了众多观众的热捧,而他在剧中最强劲的敌人不是别人,竟然是他的哥哥李炳雷。李渊和李炳雷在电  相似文献   

7.
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是世界电影事业发达地区之一。1896年,即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香港就有了商业电影的放映活动,1901年香港建立了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1909年香港拍出了第一部故事片《瓦盆伸冤》,迄今已有87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香港摄制的华东语电影达8000部之多。香港华语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母体电影文化的一种延伸、补充和拓展。香港华语电影以其鲜明的商业色彩取胜,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它的选材角度与视听语言,它的制作、发行及宣传方式,它的明星制度与迎合观众的心态,无不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正是由于香港华语电影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  相似文献   

8.
正艺术需要感情,感情需要真挚我再跟大家谈谈在为我的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创作音乐的过程中碰到的事。当时,摄制组在河南登封拍摄,想找一位会写河南音乐的作曲家,河南音乐界的同行推荐了我。当我赶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导演说希望赶快把影片里需要的两首歌曲写出来。按香港的习惯是,先请  相似文献   

9.
郑永 《北京纪事》2015,(3):112-112
看过电影《少林寺》的朋友对少林功夫恐怕并不陌生,而利用少林功夫表演出一个精彩的民间故事,则让人顿觉眼前一亮了。  相似文献   

10.
香港“黑道”电影是香港电影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商业类型电影而存在的香港“黑道”电影,在更大的意义上,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艺术家们对自己的社会理念和想像所进行的隐喻性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的“英雄片”,到90年代的“卧底片”,再到新世纪初的“交叉卧底片”——《无间道》系列以及更晚近的《黑社会》系列,香港“黑道”电影完成了由“盗亦有盗”到“春秋无义战”的基本转型,并经由传统中的“情义”到现实中的“利益”追求,诉说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与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黑道”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在某种意义上的同构关系,为香港“黑道”电影的阐释与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及现实思考的深度。在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香港电影中的“黑道”,其实并不是以一种完全负面意义的形象出现在香港类型电影中的。1980年代的“英雄片”作为最早得以表现黑道生活的现代电影类型而广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成功地将古装武侠片里的“侠义”精神巧妙地移植到对黑道生活的想像性表述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中,“侠以武犯禁”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建构机制。江湖道义、社会准则和法制伦理构成的复杂的认同与反叛的交织,形成弥补官方价值体系缺陷的一种另类价值认同体制,与官方伦理共同参与了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建构。当然,这一经典类型呈现的比较外在的价值取向在今天的香港“黑道”电影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盗亦有道”的独特价值认同方式和“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区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已经被没有明显价值判断的“春秋无义战”所代替。但我们当然不能愚蠢地把它看作是简单的“礼崩乐坏”,而应当向更深刻的人性思考寻求答案。无论人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这类影片在香港已经开始走出回归后经济文化的低谷,在港片越来越以大陆市场作为预期目标的今天,其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1.
摘要: 华语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裔电影之总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海峡两岸暨香港三地的新一代导演以其现代性的文化品格而崛起,实现了华语电影世纪性的文化整合。到了21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在《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之后,华语电影业已进入了“后‘大片’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严峻语境,如何认知华语电影现实的生存境遇,促成华语电影在产业与文化上渐趋良性、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一个具有迫切性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电影《甲方乙方》是在葛优的煽情中结束的,带着一贯的独特京味儿,葛优缓缓说道:"1997年过去了,我怀念它。"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贺岁片撬动了中国院线的票房杠杆。更重要的是,贺岁片,这个源自香港的本来具有喜庆色彩的独特片种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3.
艺术之不同于生活、科学、历史,它有一种“可言不可言,可喻不可喻”的意境,“羚羊掛角,无迹可寻”的味道,“神余言外”的寓意,“似曾相识”的回想……如把电影《少林寺》还原为少林寺内的碑文、《唐书》关于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的记载,就显得索然无味,而根据一些历史片断创作的小说《李自成》却受到千百万读者的热烈欢迎。之所以会如此,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再创造的艺术作品通过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似与不似”的中介,取得了艺术生命。诗是艺术的一种,当然不  相似文献   

14.
《无间道》是2002年香港出品的一部警匪电影,《无间行者》是2006年好莱坞根据香港电影改编的一部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上票房走高,而且获得多项奥斯卡奖。为什么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被翻拍后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都能够被接受,还获得巨大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电影透明叙事方式的运用。透明叙事理论是美国评论家斯科特·奥尔森提出的一种电影叙事方法,目的是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也能看的懂,引发共鸣。比较两部电影,可以发现《无间行者》在三种叙事机制方面:背景、角色、话题采用了透明叙事策略。而这种透明性是多元文化主义面具下美国文化意识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侠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上海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很长一个时期的蛰伏,然后于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得以延续,并于60年代通过一次现代化转型走向新的发展历程,再在八九十年代反过来影响大陆的武侠电影创作。因此香港武侠电影在整个中国武侠电影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或桥梁的作用,而邵氏兄弟公司的武侠片创作则是这种承上启下或桥梁作用的集中体现者。张彻的《独臂刀》和《新独臂刀》能体现邵氏武侠片的现代转型和创作走向,并能进而揭示香港乃至中国武侠电影创作的某些内在机制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身高1.85米的胡军曾因主演同性恋电影《蓝宇》而一举成名,荣获香港第七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因主演内地板《天龙八部》中的大英雄乔峰而星光四射,大红大紫。2007年1月,被誉为“荧屏硬汉”的胡军再度成为猪年伊始娱乐圈最夺人眼球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7.
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师王熙梅,彭飞、邓牛顿等三人于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起在香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三位学者在中大分别作了题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国内宋元南戏研究的新成果》、《萧红研究近况》的学术演讲。彭飞参加了香港举办的“中国戏曲电影展”的活动,並在揭幕式上发了言。邓牛顿在香港学者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改编电影有1956年北京电影制品厂的《祝福》、1957年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的《阿Q正传》,1981年的《阿Q正传》《伤逝》《药》和1994年《铸剑》六部作品。这些改编电影在寻找忠实文学原著的精神内涵和契合改编的时代语境间平衡,艺术表达上暗隐当代中国文学性渐弱而视觉性渐显的趋势。改编电影从原小说中挖掘贴合电影表达的质素,强化电影的故事性,强化情节结构,增添情感元素。充分利用原小说中包含着现代性的“看”的思考和现象,在银幕上下、故事内外的各种历史文化影像中试图寻找小说和电影共通的解读编码,演绎成各类影像化模式。鲁迅小说电影改编的实践经验都显示了20世纪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中的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影响和交融日益加强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字文化经历影像转化进入更为宽广的“公共领域”的努力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丁磊 《金陵瞭望》2011,(18):85-85
《最爱》确实不是顾长卫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却是顾长卫拍的最可看的一部电影,蛰伏4年,顾导演以《孔雀》和《立春》的腔调包装了朴实而华丽的《最爱》。  相似文献   

20.
3月初,香港的多家传媒在头版都刊登了一幅电影海报,人们猛一看,以为又是什么大制作电影作推介广告,细一读文字,才知是香港娱乐圈淫媒事件大曝光。这张电影海报印刷非常精美,片名为《青春梦醒人》,男主角是被称为新四大天王的陈晓东,女主角则是名不见经传的严慧敏。其实这部片子子乌虚有,它只是卖淫集团利用电脑制作的冒牌电影广告,卖淫集团制作这种电影广告为的是将手下的卖淫女子吹捧成“玉女新星”,以此抬高他们的身价,向海外嫖客“推销”。而令人吃惊的是,这次揭露此案的不是别人,正是制作假海报的“淫媒”(即皮条客)古惠珍。 淫媒自曝大丑闻 古惠珍今年49岁,说起她的名字,香港娱乐圈的人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