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为标志的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既广泛借鉴和应用国外公务员制度和人事管理科学中的有益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总结吸收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其内容具体表现为两大特色:一是鲜明的政治特色,强调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二是实践特色,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立我国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2.
日本公务员的考试制度,区分为中央公务员(即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与地方公务员的考试两种,二者大同小异,只是办理的机关及任用的机关不同而已。作者在(台北)《人事月刊》杂志节5卷第4期上发表文章,对日本中央公务员的考试制度作了介绍。日本中央机关办理公务员考试,可分为三种:(1)上级甲种考试,亦称第一种考试,相当大学程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台湾)《人事月刊》第14卷第3期发表文章,根据台湾现行的公务员服务法中有关公务员保守政府机关机密的义务等条文,分别从公务员保密义务的范围,洩密的可能时机、违反盋芤逦竦脑鹑蔚任侍?进行了较详实的论述。作者将保密范围分为国家机  相似文献   

4.
梁裕楷主编的《中国人事管理》一书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的官吏人事制度、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和将要实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制度、法规、政策和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作了系统的阐述,为建立具有中因特色的人事管理学作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该书是建立中国人事管理学新体系的重要尝试。首先,作者探讨了人事管理的一般理论,对人事管理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该书的作者认为人事管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各类人事争议的数量不断增多,但由于人事争议立法不尽完善,解决机制存在诸多缺憾,导致实践中人事争议案件的解决困难重重,因此,完善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人事争议的概念及我国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完善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事回避制度,创立于两汉,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其基本内容包括:亲族回避、地区回避、职务回避、科考回避。研究中国古代人事回避制度,吸取其中合理有用的因素,古为今用,对完善当代公务员回避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伴随事业单位的改革而演变发展,不同时期的人事争议处理制度都与当时的干部人事制度相适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制度也亟待完善。本文从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内涵、意义、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如何完善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的前提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的相互关系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宗 《金陵瞭望》2007,(10):16-17
4月29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发布。专家指出,《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与出台,是中国治贪治庸体系建设的又一重招,它对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勤政廉政、依法履行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进展缓慢,困难重重。争议、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现阶段是否要改革、为何越改越少、为何不改公务员、如何进行分类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的时机不好;改革拉低了事业单位的福利标准;只改事业单位不改公务员;待遇双轨制使然等。要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员、事业单位与企业三位一体同时改革,构建公平有序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分步推进人事工资投入配套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施社会化管理,提高退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间若干自草案公布之初就存在争议而在正式立法中未得到呼应的些许问题、存疑、争鸣无疑还将继续,如选择性冲突规则运用是否妥当、涉外协议离婚法律适用规定有无必要、"没有共同国籍"情形下法律适用是否遗漏,等等。着眼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逻辑、国际社会最新立法经验和中国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适用实践,应就以上问题做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58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存在冲突。从厘清“基本法律”与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位阶问题、铁路交通事故中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考量,《民法通则》第123条应当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民法典制定为背景,探讨了即将出台的中国民法典的立法旨趣,论述了该法典的立法精神和价值追求,提出我们要制定的中国民法典应是一部能够凸显维护人权、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妥善处理法典的安定性和妥当性,兼顾港澳台地区民法学说和判例特点精神的旷世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十四大为界,中国民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1978年是破而未立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是抗争僵化的理论教条、重新探求法学自身正当存在权利和发展规律的过渡时期,出现了《民法通则》这一基本立法;十四大后至今民法科学得以重建,从《民法通则》走向起草中的《民法典》,民事立法也空前繁荣。从民法基本理论和立法实证的变迁中可清晰地读出新中国经历“人治”转向“法治”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主要就民事诉讼法中的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对于再审制度的修改最多,而这里面对申请再审的事由的细化堪称这次修订民事诉讼法的重点。但是,修改之后的再审事由是不是就真如有的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已经完善到了无懈可击,就已经对当事人“申诉难”这一顽疾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呢?笔者就修改之后的当事人再审申请的事由作一个自己粗浅的认识与评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事管理机构的调整一直在循序渐进地进行着,但就政府人事管理体制本身而言,我国政府一直采用党和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分部分级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可是政府人事管理体制中的“管理谁—管理对象:关于我国公务员范围与分类问题”、“谁来管—管理主体:关于党政人事管理部门交叉问题”和“怎么管—管理制度:关于国家公务员制度弊端与改革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探讨的观点众说纷纭,甚至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劳动用工纠纷可从法律上划分为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劳务纠纷及非诉性人事争议四类。实地调研和司法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校劳动人事争议具有劳动争议诉诸外部程序的比例较小、人事关系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等八大特点。高校要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率,须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实施法治化、人本化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维权的作用。为了妥善解决已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高校可尝试成立校内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建立具有权威的内部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以来,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民法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学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集中体现了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冲突与契合。我们要理性看待司法考试对民法学本科教育的负面影响,正确确立民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民法学的本科教育尽快脱离困境,实现民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阈、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规范上存有重大冲突,实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必要性源自环境问题构成现代法学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更深层次原因源自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自身的范式危机。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涉及现有法律体系下,二者如何界分领域、分工;涉及面对同一现实问题时,如何对两种法律解决方案做出选择。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旨在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重构和范式整合;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有利于环境法学和民法学拓宽视阈、转换思路、价值重构、方法更新。在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双向互动的对话中,环境法学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为解决环境问题探寻新的出路;民法学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而这恰是民法典立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界定环境法与民法,应尝试在新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下进行,应淡化“领域定性”观念而代之以“问题定性”观念;为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作,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确立了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务员法>的制定已经进入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但是由于<公务员法>草案中在与WTO和国际接轨、公务员定义和范围界定、公务员的进出升降奖惩等方面、对公务员的监督以及保障公务员权利五个方面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给<公务员法>顺利通过带来了障碍,只有真正解决了以上问题<公务员法>才能顺利出台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