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宋时期,青海地区曾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政权更易。北宋初年,该地区尚不在宋王朝管辖区域之内,这里是分散居处的大大小小的吐着部落的天下。到11世纪初,互不统属的吐警部落联合并形成自己的地方政权——确厮咕。施厮坡政权曾强盛一时,不仅受到北宋王朝的看重,也令其他邻国不敢小觑。但约一个世纪之后,确厮坡政权由于内江等原因而衰落下去,北宋两度派军队进入河煌地区,最终将这一地区纳入来朝版图。北宋王朝直接统治河道地区仅20多年(公元1104——1127)就覆亡了。此后,金短暂地统治青海东部。公元1137年后,西夏占有煌水流域,大体…  相似文献   

2.
河西、陇右唐时没入吐蕃。居住在河西、陇右的吐蕃人,自晚唐吐蕃王朝衰落后,仍留原地,同当地的汉、党项、回鹘、吐谷浑人杂居。是所谓“河湟之地”原来就是“夷夏杂居”的地方,但已处在分散混乱状态,种族分散,各有首领,“无复统一”。这种分裂局面,持续了几百年,直到蒙古大汗入主中原,才告结束。 宋夏对峙下河湟地区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北宋、西夏与吐蕃唃厮啰(合并了回鹘、西凉)政权的三角关系:宋保守、夏扩张、唃厮啰依违其间,形成宋夏争取吐蕃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杨文  高小强 《宁夏社会科学》2010,(1):98-101,112
北宋王朝自建立起,国家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中,和西夏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的,困扰北宋民族政策制定的当首推西夏。概要来说,西夏对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只能与河湟吐蕃政权结盟共抗西夏;北宋将招、买马的地点愈来愈倾向于河湟蕃族区域;为消除边患、经制西夏,对河湟吐蕃实施经略是大势所趋;西夏政权对北宋的威胁和河湟蕃族政权对北宋的严重依赖,使北宋“联蕃制夏”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她长期成长的过程中,各民族彼此影响,互相融汇,从而形成了灿烂光辉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人民为主体建立起的西夏政权,曾经拥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方二万余里”。从它统治的时间说,即使不算夏州藩镇时期的157年,从公元1038年西夏正式建国时算起,历时也有190年之久。它先同辽和北宋、后同金和南宋,鼎足而立,关系密切,共同组成了祖国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 北宋初,特别是(口角)厮啰政权时期,青海境的吐蕃人中,封建领主制已取代奴隶制居于主导地位。北宋末年,宋王朝对河湟地区实施了近30年的统治,并向这一地区迁来了一批汉族农民。北宋的封建地主制经济制度对河湟吐蕃人产生了强烈影响,以至数万户吐蕃人“愿比内地”,即情愿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期间,青海东部租佃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弱化,但尽管如此,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金和西夏统治河湟时,生产方式大体保持了北宋末的水平。至于河湟农业区以外的广大地区,长期以来以游牧为生,受汉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影响相对微弱,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仍盛行部落领主制,部落属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相似文献   

6.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羌族为主体民族,在今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等部分省区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历时190年(公元1038—1227年),如按《宋史》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880—1227年)。党项族原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与吐蕃关系极为密切。公元七世纪时,吐蕃在青藏高原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党项羌人不堪其统治,向中央政权提出内徙的请求。唐僖宗时允其内徙,从此党项族与汉族长期相处,汉  相似文献   

7.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王朝分裂后在青海地区建立的藏族地方性政权,政权下辖各部落的关系主要以"立文法"的形式体现.另外唃厮啰面临着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调整问题.同时,宋廷对处理藏族(当时称蕃部)关系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法律措施在调整蕃汉民族的关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的资料,结合<宋史>中的内容,对这一前人尚未展开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刘建丽 《西域研究》2007,492(3):13-20
两宋时期,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凉府吐蕃六谷联盟是"蕃汉联盟"。世袭首领与册封官职并存;唃厮啰政权是以部落为政权的基层组织,"国主"与"议事厅"是其政治特色;高昌回鹘采用王制;甘州回鹘实行部落领主制,官号沿用突厥语名号,但兼采汉制;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双王制与封地制;西辽继续实行"两部制",制定了禁止分封土地、中央控制军队、减轻赋税、实行羁縻等基本政策。这些民族政权机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等,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史、政治制度、法律及综合方面试论西夏政权的性质(孙家华)江西社会科学,1990.3论西夏的后族政治(白滨)民族研究,1990.1.2宋夏景德和约述论(顾吉辰)宁夏社会科学,19902略论党项拓拔部在陕北的割剧(王天顺)宁夏社会学科,19906西夏宫制述略(王绍坤)宁夏文史,第九辑,1991谈西夏蕃官(刘兴全)宁夏大学学报,19911西夏谥法初探(顾吉辰)固原师专学报,19923西夏“称臣请封”析──兼论西夏政权的性质(朱筱新)西北第M民族学院学报,1992.4试论西夏的历史分期——兼谈西夏立国方针的转变(李蔚)甘肃社会科学,19…  相似文献   

10.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问题及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经过青海地区的通道,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羌中道"、"河南道"("吐谷浑道")、"青唐道"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尤其是公元5-9世纪,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唃厮啰政权时期,青海道又以"青唐道"的名义再次复兴,持续近百年。其余较长时期使用频率相对不很高。  相似文献   

12.
金朝时期所辖的陕西五路,在历史上亦称作秦陇。秦陇自周秦以降至唐中叶,一直是历代中原统一王朝的政治重心所在。唐末五代以来,随着政治重心向东、经济重心向南发展,秦陇一变而为中原统一王朝的西北边区。不过北宋时期因与西夏文兵,秦陇首当其冲,国防战略地位亦是举足轻重,因而从周秦到北宋,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力经营该地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元112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率众揭竿而起,推翻辽朝建立大金政权,次年灭亡北宋,至1131年金朝奄有北宋原陕西之地。那么金朝对陕西经营的如何呢?目前似无人讨论,故本文试作探讨,略称管见。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拓跋畦是鲜卑族杰出的首领,他不仅恢复了拓跋部,而且征服了强邻,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包头地区培育了我国古代许多游牧民族,在这个时期它又成为鲜卑族成长和发展的摇篮,使之统一了北方,主宰着我国北方各族人民的命运。随着拓跋鲜卑北魏政权的腐败,“六镇”人民大起义更动摆了北魏王朝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4.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据《旧唐书》所载:“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①。析支,即今青海河曲一带;宕昌,即今甘肃宕昌;邓至,即今四川南平地区。周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成为这一地区的主体民族,开始强盛起来。由此看来党项族的发祥地应在今甘肃、青海、四川接界地区。西夏人自己写的宫廷诗《夏圣根赞歌》的前三句与上述记载相符,汉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宋之际,割据于陕北夏(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银(今陕西米脂县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县)、宥(今陕西靖边县东)地区的党项羌拓跋部政权,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夏王国的前身。与此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藏族的吐蕃、白族的大理以及蒙古、回鹘诸部和于阗、龟兹、高昌等西域小国。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辽先强大,与北宋对峙。金继起灭辽灭北宋,和南宋对峙。蒙古诸部在十三世纪初由铁木真统一,再过70多年,即公元1278年,中国大地上存在的所有对峙之国、酋豪领地,统统归入了蒙古族建立的大元帝国的版图。在这长达将近四个世纪的岁月里,其余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之国,割据领地只能蜷处于边僻一隅,不能于中原大地上的庞大王朝对垒角逐。而党项羌拓跋部却能够从陕北高原上崛起、扩张,建立起幅员二万里,立国近二百年,先与辽、  相似文献   

16.
柔然与西域关系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然,又作蠕蠕、芮芮、茹茹等,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在蒙古草原兴起的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自公元402年其首领社仑自建可汗尊号算起,直至555年被突厥破灭为止,柔然支配蒙古地区达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除不断南侵中原外,柔然还西向西域扩张;其目的主要在于争  相似文献   

17.
一、上古洪水原于农业对生态的破坏 几乎所有民族其文明曙光初露的时代都流传着一串洪水故事。中国的洪水故事若从伏羲、女娲(现已发现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而伏羲女娲是农业发明前的首领)算起至大禹平治水土,至少经历了6000年之久。或曰这洪水原于第四季冰川,而第四季冰川距今在一万至一万五千年前,似不能造成6000年的危害。而且究竟有不有第四季冰川,也在争论中。我想即使有,经过一个夏天,”冰川也就溶化了,一个夏天溶不了的第二年也难溶化,何来六千年的大水?古之天如今之天,从日月之食来分析,古今相同,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8.
藏民族文化是青藏高原所独特的一种文化,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轨迹。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吐着诸部,建立了吐著王朝。这一王朝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对外进行过武力扩张,征服了以吐谷浑、党项和白兰为首的众多部落和邦国;控制和占领了西藏以外的青海全境、甘肃大部、川西高原、滇西北高原及新疆南部部分地区。一度控制扩张到整个青藏高原。就在这一政权形成、壮大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周边各民族在文化上发生碰撞、交流、影响和融合,特别是与以中原王朝为主体和核心的文明发生碰撞,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藏族,并有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迁徙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北方许多民族南下或西移,随之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地方割据政权。青藏高原北部羌人故地,也先后出现了几个鲜卑人建立起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其中有占据青海中西部地区、前后历时长达三百五十余年之久的吐谷浑王国,占据河湟地区十八年的南凉王国等,史籍对它们均有记载。而介于其间、地处青海湖滨的“青海王国”即“乙弗勿敌国”,《北史》只附带记述了短短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党项羌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西夏如以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公元1038年)起到末主李力屈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公元1227年)止,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