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家大院是晋商文化与官商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完美体现,是融我国建筑南北之风以及多种美学理论于一体的山西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王家大院建筑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可观、可赏、可读,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家"之载体追求的高水平体现。  相似文献   

2.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建筑源于人类遮风避雨的实际需要,然而,建筑从来都是以物质性与精神性两方面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建筑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建筑装饰作为建筑的细部构件,成为建筑文化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建筑总是以自有的特性承载着装饰,装饰又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着深层的哲学、美学、艺术等多重文化的内涵.建筑和装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古成为一体,谱写着建筑辉煌灿烂的文化史诗.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代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以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现象,需要追问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建筑更以人为本,更能体现地域文化?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融入每一幢建筑中?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个性化的城市需要独特的建筑文化,这就要求通过建筑艺术来表现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以充分体现以人、环境和地域文化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艾伦·卡尔松对传统的建筑观念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将建筑从传统的艺术范畴解放出来,让它回归服务人类日常生活之本性,使建筑的审美内涵发生质的改观;他同时又提倡日常生活建筑的审美欣赏,将审美视野扩大到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造结构物,使建筑美学的领域大大拓展.这一方面为其建筑美学向环境美学过渡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也为其环境美学开辟...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为了能够更充分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应当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史,以发挥历史研究鉴古知来、资政有人的功能。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语言、哲学、科学思想、教育。宗教、道德、信仰、法律、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建筑美学,生产工具、衣食住行器具及其制造技术。社会制度、社会机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鲜明的特性。一、民族性与时代性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型”范式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鲜明的民族特性,从秦汉到明清,一以贯之,成…  相似文献   

7.
齐国建筑艺术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布局科学合理、规模宏大的齐国故城,详实丰富的齐国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还是独树一帜的齐国军事建筑都充分反映了齐国建筑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源流,影响中国建筑思想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而且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建筑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50年代以来,对传统戏剧遗产的发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今天戏剧面临危机的特殊情境中,对传统戏剧及其理论的探讨,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人物、流派和段代史的著述。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读来使人为之一振。作者姚文放专攻美学理论,已出版著述多种,此次涉猎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是他近年潜心钻研的新成果。作者匠心独运,在整理中国戏剧美学丰富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戏剧美学的历史发展、内在文化意蕴和本体特征。该书不拘泥一家一派,而是着眼于传统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虽已有不少成果,但终有缺憾,尚缺乏“一种以审美理想为中心、联系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来把握问题的更深入的戏剧美学研究”。作者正是依据这样的见识和胆识,进入传统戏剧美学领域并作具有积极意义的开拓性探索,这一探索透露出鲜明的戏剧美学研究建设意向和“文化阐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并与敦煌学、西藏学一起,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三大学派。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形载体的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领风骚,它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市极其珍贵历史文化财富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建筑符号构筑的世界,各式的建筑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活动场所,使人类社会在建筑的保护下得以健康发展。建筑在满足人类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它的功能、空间、艺术、比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于城市建筑美的评价、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地域性建筑的美学体现等研究,深入阐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内涵及建筑美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中,四川作家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且以风格独异而深受世人推崇。其中原因,值得探寻。长期以来,人们较多的着眼于“五四”时潮的影响作用,研究视角多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但就现代作家产生成长的地域效应、群体文化特征,及其和历史传统乃至与之相应的文学美学意识规范的沿承关系等,则注意不够。本文拟从现代四川作家的地域群体效应着手,探讨特色鲜明、格调独异且品位上乘的现代四川作家群体的产生原因和一些创作现象,以及其中所表现的文化品格。一、巴蜀文化品格的形成及特色按照文学发生学的观点,一切个体的审美心理都包含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心理及其对生活传统、远古文化传统的回应和再现,作家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必然地要重复其所处的地域和种族审美模式的某些特征,这是因为,生存于某特定区域的原始先民,在其生存实践中观照周围的世界,其思想意识自然地带有所处环境的鲜明印记。而其意识一旦形成并且物化,它又不断积聚、沉淀,繁衍成为后人生存的文化环境。于是,这个区域独异的客观自然,和其中产生的“第二自然”(人的精神性格及其物化)如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就不  相似文献   

12.
建筑美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美学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述了人类关于建筑美学的发展过程 ,东西方建筑美学的不同影响 ,以及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建筑美学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桂林城市要有特色,除了山水环境特色,还必须有城市建筑特色.桂林城市建筑特色是由城市山水环境和城市文化定位决定的,寻找民族的、地方的建筑文化意义并与山水环境相和谐,这是桂林城建自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山地资源作为可再生复合性资源,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坚持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合理地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是实现山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山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应建构一种统筹关系,探究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山地旅游之间的关联模式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建筑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如维吾尔族的建筑,蒙古族的毡包,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等等。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融汇的集中呈现,体现了一种文化类型,其空间图式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建筑文化景观。通过空间图式及建构比较,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西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与文化内涵,并在跨文化语境下,去发现和思考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的同与异,探寻产生此共性和差异的自然地理、文化本源、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原因,从而深化对整个建筑文化现象的本质认知和理解。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比较将在实现在地化同全球化和谐交流的愿望下,重新确立文化自信和自觉,探寻具有国际价值和中国特色的主流设计实施路径,实现当代建筑形态的跨文化重构,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徐胤嫣 《晋阳学刊》2022,(2):130-133
始建于1756年的山西乔家大院,继承和发展了晋派建筑艺术文化,是晋派建筑艺术文化的极高成就。乔家大院建筑雄浑巍峨,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筑风格古朴雅致,是传统儒家礼乐传家伦理观的继承与发扬。建筑布局大气细腻,表现了传统民俗中刚柔并济的审美观。建筑装饰飞跃灵动,昂然有生气,是道家自然创造观的继承与发扬。乔家大院既保存了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又推动了实用建筑文化的发展,加速了人本建筑文化的进步,在推动晋派建筑艺术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绵延四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历史地形成意识形态各部门的独特传统。这种独特传统,在美学领域尤为鲜明突出。中国的文学艺术,无论书法、绘画、音乐、建筑、剪纸、刺绣,牙雕、诗赋、词曲、杂剧、小说,全部沿着独立的民族传统向前发展,以别具一格的风采辉耀于世界。而在这块瑰丽宏伟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基  相似文献   

19.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睿  李泽琛 《东岳论丛》2005,26(4):143-145
《周易》一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传统建筑的史料,对我国的建筑文化影响深远。《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出了哲学阐释,形成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源自《周易》的宗法礼制也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影响,堪舆相宅理论也是由《周易》的术数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象可以展示文化持有人群对其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建筑作为文化运行的重要产物,正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土楼是客家人从中部平原地带迁入南方山区之后所发展起来的特有建筑形式,其中尤以福建的土楼最为典型和著名,而同样生活于山地的贵州苗族则多以干栏式的吊脚楼居住.福建客家土楼和贵州苗族吊脚楼两种山地建筑在选址上的风水讲究、用料上就地取材的方式和楼层房间的布局,还有通风、采光、保暖、抗震等方面独到的设计以及修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技艺,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