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组成部分。九芝堂通过实施品牌定位、品牌系统构架、品牌延伸等品牌发展战略 ,建立了以主导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品牌系统。九芝堂的品牌发展战略是品牌竞争力建立的前提 ,企业文化是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高质量的产品是品牌竞争力的基础 ,其完善的管理模式是品牌竞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及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竞争力研究是企业评价其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品牌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是企业品牌经营战略的关键之一。品牌竞争力由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关系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和品牌基础能力构成。根据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广州市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品牌竞争力模型和2013年广州品牌竞争力研究的调研数据,从行业间企业品牌、行业内企业品牌和单个企业品牌三个层次分析了广州市国有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国有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为我国国有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品牌本体论实现了对以往品牌理论的突破,具体表现为从品牌"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认识的深化,从品牌"功能制造"到"意义制造"理解的突破,从"品牌信号"到"品牌主体"认识的转变。品牌本体论中的品牌竞争力,是以物质竞争力为基础、以文化竞争力为主导、以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的三因素结构,这一结构它比较明晰地体现了"品牌本体论"的特征。在这个体系中,品牌所表现的主要是文化的意义或价值,因此文化引导着品牌的发展方向,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文化竞争力在品牌竞争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品牌竞争力内涵及其测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品牌竞争力研究是企业评价其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该竞争力受到来自品牌产品自身、企业自身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品牌竞争力内涵及组成结构的研究,提出有效易操作数学方法对品牌竞争力进行测评,从而为企业更好的了解自身品牌并提高品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品牌本体论视角中的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本体论实现了对以往品牌理论的突破,具体表现为从品牌"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认识的深化,从品牌"功能制造"到"意义制造"理解的突破,从"品牌信号"到"品牌主体"认识的转变。品牌本体论中的品牌竞争力,是以物质竞争力为基础、以文化竞争力为主导、以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的三因素结构,这一结构它比较明晰地体现了"品牌本体论"的特征。在这个体系中,品牌所表现的主要是文化的意义或价值,因此文化引导着品牌的发展方向,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文化竞争力在品牌竞争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导向下的品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赢得消费者与保持住消费者的能力上,对品牌竞争力的测评也主要是对这两种能力进行测评.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从移动通信品牌的这两种能力入手,以传播、产品、价格、服务四个方面来反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将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度作为附加竞争力,这样我们就可构建起品牌竞争力的外显型市场测量模型和品牌竞争力的要素构建型市场测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竞争力进行测评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技术品牌是指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消费品有技术品牌,服务产品也有技术品牌。当今技术产品和非技术产品的界限已经模糊,资源优势形成的竞争力已逐渐让位于技术优势。以技术为品牌支点、靠技术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显得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重要。企业不能脱离技术而生存,技术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依靠核心技术创建技术品牌,才能使企业基业常青。  相似文献   

9.
对品牌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是品牌研究的前沿问题,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大部分是从企业内部,从各企业相比较出发来确定评估指标.实际上,品牌竞争力是通过消费者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能力,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对品牌竞争力进行评估更可靠,特别是通过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对品牌竞争力评估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理论上探讨品牌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品牌文化已经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依托.品牌系统中融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更能激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品牌识别特征与创造名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已为我国企业逐渐认识.本文从九十年代中期国外市场营销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品牌概念--品牌识别特征入手,分析了一些品牌的实例后提出建立品牌识别特征是创造名牌的关键.品牌识别特征即品牌所具有的特点,这种特点就象"指纹”一样为该品牌所独有,而且很容易被消费者鉴别.品牌识别特征可以从产品的物质性能、文化和品牌人性化方面赋予品牌,可以从品牌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策划并长期保持和宣传,且要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品牌危机引发的关于品牌维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产品力竞争———促销力竞争———形象力竞争三个阶段。当今的企业应该注重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以此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众多企业先后遭遇危机,中国也进入品牌危机高发期。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不得不思考,企业品牌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品牌形象如何去发展和保护以避免品牌资产的流失,不失去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品牌延伸作为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众多中国企业拓展市场、利用品牌资产的手段。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迫使企业重新反思品牌延伸策略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尝试借鉴国内外品牌延伸理论的研究,结合分析最新的市场趋势和案例,从品牌核心价值的角度看待品牌延伸策略,认为品牌延伸应当以提升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品牌识别的品牌延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 ,盲目进行品牌延伸不仅无助于新产品或业务的推广 ,甚至可能伤害原有的品牌资产。近年来 ,不少名牌企业利用名牌资产整合资源 ,通过品牌延伸走上多角化经营的道路。在此背景下 ,探索和研究品牌延伸理论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品牌识别的角度 ,对品牌延伸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名牌是品牌的升级,只有质量优异、服务上乘,具有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和厚实的文化底蕴,并获得公众普遍认同,能在社会上久盛不衰的产品,才能成为名牌。名牌具有产生市场、为企业创造财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等效应。所以,名牌已成为品牌之王。创建名牌后如何维护名牌、扩大名牌,大约有这样几个方面:应视质量是名牌的生命,开拓大众化市场,以创新应求新,给产品以好的名称,并给予艺术美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品牌个性及品牌认同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品牌个性和品牌认同感的品牌资产驱动结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品牌个性五个维度中的“仁、智、勇”对消费者个体品牌认同感和社会品牌认同感均有显著影响效应,而“乐、雅”虽对个体品牌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效应,但其对社会品牌认同感的效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个体品牌认同和社会品牌认同对态度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品牌权益指品牌所赋予的产品附加价值,它是品牌理论的核心内容;而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借助现有的品牌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或推出新产品。品牌权益是成熟品牌可以支持推出新产品或业务的基础,不同的品牌,其可延伸性是不同的。而且品牌的可延伸性与现有品牌权益中可以转移到新的延伸产品中的因素有关。品牌延伸应注意的问题包括:顾客对现有品牌的态度;现有品牌与延伸品牌之间的适应性;品牌形象的一致性;特别应杜绝的是品牌延伸对现有品牌的稀释。  相似文献   

18.
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运作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对产品品牌与价值品牌的区分,重新界定了品牌和品牌延伸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品牌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品牌核心价值的命题,以及品牌延伸战略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大多数企业将处于内外夹击的境地,竞争更为激烈.要实现顺利过渡,逐渐适应国际潮流,必须创立强势品牌,提高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尽快缩短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20.
论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有利于新产品迅速取得市场承认 ,降低新产品广告成本 ,增强品牌伞的整体效应 ,提升品牌知名度 ,但也存在模糊品牌定位 ,束缚品牌个性 ,损害品牌形象 ,甚至株连影响主导产品 ,导致企业陷入危机等风险。品牌延伸成功应具备品牌知名度和美誊度基础、品牌核心价值适应性基础、品牌资产可转移性基础、原品牌与延伸品牌关联性基础等条件 ,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过程中规避延伸陷阱的方法主要有 :把握时间界限 ,谨防过早延伸 ;明确范围界限 ,防止过度延伸 ;积极使用复合品牌 ;从价值理念的高度构建品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