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儒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75-77,80
沈从文的小说,常用内视角的叙述方式,巧妙地利用叙述的中断,紧扣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语言、行为、表情等的微妙变化,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化、外化和虚化等方法和技巧设置空白,从而使他的小说语言含蓄凝炼,意境超旷空灵,具有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 相似文献
2.
论叙事学视域下的"叙述话语"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54-57
“叙述话语”是当代叙事学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叙述”与“叙事”所指不同。叙述话语即“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述时间、人物、叙述者及其视点是研究叙述话语的几个要素,体现了叙事学的文本研究特点。在当下西方文论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其理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重估叙事学尤其是“叙述话语”的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叙事学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之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2):90-92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理应纳入叙事学的研究范畴。该文以新闻事实为基点,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叙事学的故事、话语、叙述等方面问题作了研究,以期构建起崭新的新闻叙事学框架,为新闻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运用意识流技巧方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开辟了意识流叙事的新途径,《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两部作品是其典型范本。今以叙事学原理揭示其作家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创作手法,以此管窥作家在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细致刻画人物意识话动方面的独特技巧,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意识流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5-68
契诃夫是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巨星,他的作品聚焦“小人物”们平淡的故事。本文旨在对其作品从叙述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巧选叙述视角、故留叙述空白、活用叙述层次三个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西方叙事学中语境思想的变化,反映出语境泛化所带来的叙事研究的思维变革.结构主义叙事学对语境的阐述仅限于罗兰·巴特的叙事作品的语境,但到了新叙事学则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赫尔曼和查特曼借助话语语境来分析叙事过程;兰瑟和沃霍尔把故事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来审视;卡恩斯认为,是语境而非文本的形式决定一段话语是否是叙事;韩南和浦安迪也总结出中国古典小说特殊的叙事语境——"虚拟的说书语境".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新叙事学,语境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地位,突破了文本主义,走向更为广阔的话语语境、社会历史语境,甚至被视为叙事的决定性要素.叙事学的语境转向将叙事学引向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极大拓展了叙事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戏剧叙事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永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戏剧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很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人类文艺史上历史形成的口头叙述、文本叙述 (或称笔头叙述 )、舞台叙述和镜头叙述等丰富的叙事形态 ,实际上早已为这一学科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契机和现实依据。它以文本叙述和舞台叙述为基本叙述方式 ,以戏剧的叙述性作为其研究的基本对象 ,以“潜在的戏剧叙述”、“显在的戏剧叙述”和“反戏剧式的意象性叙述”为其研究的基本理论构架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魔幻玩具铺》的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进行分析,具体剖析安吉拉.卡特在该小说中对叙事元素的独到应用,以此阐释其是如何颠覆男性话语,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以折射其性别政治的。并试图挖掘卡特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10.
陈晓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51-54
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基础,采用“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将叙事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做一梳理分析,概括出各种理论的得失利弊,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电影叙事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立人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59-62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杨莉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
《伊豆的舞女》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往的研究多从文学艺术性和文化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常常倾向于将其视为青春爱情小说,而通过对该小说叙事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作品中叙事艺术的成功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景的渲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使《伊豆的舞女》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成为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诉求和人格反省力量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方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35-39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为例,将“空间叙事”视为一种叙事模式来展开讨论。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第二,以空间组织叙事;第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地洞》通过空间叙事模式,叙说着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焦虑、空间危机和空间矛盾,体现了存在与空间之间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目的论看小说语言风格的翻译——以《骆驼祥子》两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51-55
语言风格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传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的论认为源语文本并非处于权威的中心地位,而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实体,是译者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根据目的论理论,目标文本与源文本之间一定存在文本间的连贯,译者要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译改原文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骆驼祥子》两译本为例着重从语言层面进行分析小说语言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黎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2):49-54
儿童视角是儿童发现以后被作家们所亲睐的一种叙事策略 ,它的出现而构成的叙事学意义是多重的 :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的变革 ;形成了活泼天真的叙述者及独特的文本内容、单纯稚嫩清新的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复调的结构特征等等 相似文献
16.
马晓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47
西方叙事文学一开始就形成线状和网状两种结构模式。文艺复兴至 18世纪线状结构成为主要形式 ,19世纪以后结构向综合方向发展。 2 0世纪现代主义打破传统 ,超越时空、自由联想与多角度内心独白等决定了结构的前卫性。至于结构现实主义 ,则在文学结构的创造上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古镜记》的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俐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致分析基础上,认为唐传奇<古镜记>从第一人称叙述出发,构成了含有三个话语层面、六个讲述人的复杂讲述系统.该讲述系统的艺术效应在于:故事饶有趣味又清晰可辨;多个叙述者均为有形象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每位叙述人的讲述都起到验证古镜灵验和奇幻的真实性作用;多重讲述者扩充了文本容量.此外,<古镜记>在时间标志和叙述声音等方面也极有特点.<古镜记>丰富了人类叙事现象,应答了西方叙事学所提出的诸多叙事难题. 相似文献
18.
陈嘉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4):90-94
身体叙事学强调以具有情境性、关系性的身体感知作为叙事的动力,体现叙事的内涵.身体是阐释章明电影的美学风格与独特价值的重要视角:通过非职业演员的运用,使人物回归到未被规训的身体感知;看的动作将身体呈现为一个感官的场所,将即时性的感知作为叙事动力;身体具有媒介作用,能够通过感知具体的身体情境理解丰富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欧阳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6
针对近年关于新闻叙事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话语、叙事话语在新闻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差异,本文辨析了“话语”词典意义与学科意义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叙事话语”在经典叙事学与后叙事学中的重大区别,分析了“话语”“叙事话语”其后的哲学思潮背景,在明确新闻叙事学的应用新闻学根本属性基础上,论述了“叙事话语”在应用新闻学与理论新闻学或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异同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