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人的个性是胡锦涛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尊重与发展人的多样化个性、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是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为人的个性发展及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高效率的网络技术、虚拟化的网络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影响到人们思维、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对人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本文着重指出网络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又在某些方面束缚、阻碍了人的个性发展。人们应客观地看待网络在人的个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更好地利用网络,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个性从自然和社会必然性中争取解放和获得自由的过程。社会进步激励着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促使社会不断进步。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个性从自然和社会必然性中争取解放和获得自由的过程.社会进步激励着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促使社会不断进步.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个性"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了解马克思对人的个性的探究历程及其个性观点是彻底掌握唯物史观的基础。马克思虽然没有为人的个性及个性发展问题专门著书立说,但"个性"一词却经常出现在马克思的众多著作中,从这些零散的论述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马克思个性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个性观点呈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逻辑,经历了在"自我意识"中探讨个性、在"劳动"中寻找个性、在"社会关系"中发展个性以及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这四个认识阶段,这为他后来"自由个性"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以"精神"或"类"为依托的抽象个性观不同,马克思的个性观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认为社会性是人的个性的首要特征,自主性是人的个性的重要表达,独创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高级显现。在马克思看来,"个性"不是抽象的意识流,而是根植于人类实践、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现实存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马克思对人的个性的探究历程及其思想本身,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找到实现个性自由的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哲学上的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和自我观念方式。人的个性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是人的个性生成和发展的社会化交往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的双重扬弃,为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成为人的个性生成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哲学上的个性是指属于人的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和自我观念方式。人的个性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现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的双重扬弃 ,为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既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有着消极的作用。人的个性的发展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要求从人的“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念 ,人的专业才能的培养和提高 ,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和健全的社会性格四个方面去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个性不仅仅指人的心理特征,而是指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主体行为特征。人的个性发展就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学校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落实的莫过于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开好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考试的正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冰梅在年月日《文汇报》撰文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与塑造良好的个性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人的全面发展  就谈不上塑造良好的个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塑造良好个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  塑造良好的个性  又会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由个体的自身条件与特定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人作为个体  都有自己潜在的个性因素  有可能通过教育的作用  被塑造为具有完善的个性者。而事实上  许多人的个性潜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甚至被某种社会环境所扭曲。我国目前的教育  一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对个性教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46
蒋冰梅在 2 0 0 0年 9月 9日《文汇报》撰文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与塑造良好的个性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人的全面发展 ,就谈不上塑造良好的个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塑造良好个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 ,塑造良好的个性 ,又会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由个体的自身条件与特定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人作为个体 ,都有自己潜在的个性因素 ,有可能通过教育的作用 ,被塑造为具有完善的个性者。而事实上 ,许多人的个性潜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甚至被某种社会环境所扭曲。我国目前的教育 ,一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对个…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浪潮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构成了新的挑战,又给予了新的发展机遇。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首要之举,是要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拒斥与接纳的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去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价值观念、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就业压力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也使学生工作服务的时象带来许多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未雨绸缪地研究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市场用人的政策变化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针对这些变化以及时新时期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发展引导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以及就业工作这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与人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知识、能力、心理素质、行为结构方面,对人才发展提出新要求;从个性、能力发展、人才市场开放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新平台;于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教育事业、法制观念建设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文化发展中,处理好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普遍价值作为人类文化的理想维度,维护着人类整体的发展与进步,而民族文化个性是世界文化生动性的核心要素。在文化重建中,应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二重视野,实现文化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机遇期。在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以下四大发展态势:由英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由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统一教育转向个性教育;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 ,高师政治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为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 ,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改革考试方法 ;在课程体系上 ,要浓缩学科专业课程 ,拓宽基础课 ,增加选修课 ,重视隐性课程和特色课程 ;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树立现代个性教育观。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没有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完善个性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完善个性既是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又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理念。尊重和升华个性是古往今来教育成功的真谛,同样也是素质教育实践的真谛,不尊重和升华个性就不会有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8.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逐渐自觉,诗歌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诗人们更加注重诗歌“缘情”这一原始功能与本质。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寒士诗人,鲍照在作品中倾注了其大量的个人情感与思想,从而使得诗歌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分外鲜明,以自我意识、个性意识、自由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为内容的主体意识成为鲍诗的一大特色,并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新课程贯穿了以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主体交往的理念,强调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的理念,强调学会学习的理念。新课程的这种理念要求教师角色必须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争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是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