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对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发展现状的几种误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经济法的内涵与外延国际经济法,顾名思义,是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换句话说,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由于对“国际经济关系”一词的不同理解,也由于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经济法的涵义和范围,见...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战略新论述。首先,在国际战略形势判断上,提出了对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全新认识。其次,在国际战略目标的确定上,坚持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主张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际战略指导原则和政策理论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包括世界的多样性、建立国际新秩序、全方位外交、国家安全观、防止“西化”“分化”等,从而形成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资金范畴     
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资金是人们熟悉的一个经济概念。什么是作为经济范畴的资金,它的真实涵义是什么?却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的问题。翻开有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经济学辞典,也难找到一个对资金范畴所下的科学定义。因此,资金就成为一个没有确切涵义到处可用的概念了。比如,有人把钱称作资金;有人把物资的货币表现称作资金;有的说“在社会主义企业里的货币就是资金”;有的则把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表现称作资金,等等。这种情况,无论是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建设,研究资金的运动规律及其经济效果,还是对于指导实际经济工作和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都是很不利的。本文打算对作为经济范畴的资金及其定义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经济关系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前苏联学者普遍认为“国际经济关系是超出各国领土范围的特殊的社会生产联系领域”①;前南斯拉夫学者认为国际经济关系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复合体,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交换关系,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国际转移、劳务和资本的国际流动等”②;我国有学者认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概念是指世界范围内超越于国家界限的各个领域、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经济联系的总和”③;也有学者认为“国际经济关系就是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媒介,它表现为各种形式,如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纬     
克林顿的全球战略思想 1、当今世界尽管共产主义“已经崩溃”,但还存在着许多威胁美国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应当保持警惕。 2、现代安全概念的涵义应当扩大,不仅有军事意义,而且还应包括经济、政治、环境保护等,因此,美国应干预全球问题,美国的生存依赖于美国在全球的领导作用。 3、采取非孤立主义的态度,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霸主地位,建立一个美国所希望的“世界安全、自由和民主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一切社会形态中,都有表现其生产方式的主体经济范畴,它反映这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体现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主体经济范畴,“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它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①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占统治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②资本是主体经济范畴。那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哪一个范畴属于主体范畴、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经济范畴是客观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理论表现。任何一种客观的经济内容在它的生成、发展和衰落过程中,总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因而反映客观经济关系的经济范畴在它的生命历程中总要以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马克思在他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涯中,十分注重分析经济范畴的运动形式。马克思曾赞扬古希腊思想家亚理士多德“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他批评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没有深入研究“作为商品的统一体的劳动赖以表现的特殊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经济范畴的运动形式的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他说:“研究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投资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现实是经济全球化。马克思说过,“法律只是事实的公认”①,“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②。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国际投资法,必然要从一个侧面记录和反映这一现实,并适应其需要而不断地发展。一、经济全球化的合义及表现近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将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地袭卷进去,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其含义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全面展开的背景之下,“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③,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考察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本文试对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条件下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作者提出,应动态地分析有关统计数据的深层涵义,而不能将美国外部经济问题简单地理解成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衰落;美国依靠其经济和科技比较优势以及政治和军事上的霸权地位来增强自己的国际融合能力,并力图在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国际经济主导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作为妥善处理对美经济关系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术界相信,“进步”的社会史观、西方经济学关于“相互依存”和国际“共同利益”的论述,共同构成了威尔逊国际和平合作思想的理论源头。世纪之交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威尔逊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危险”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从时代变化造就的相互依存趋势和战争的无限化趋势中,威尔逊否定了把战争和冲突视为国际社会常态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通过大国和平合作实现全球扩张的美国新扩张主义理想。威尔逊的国际和平合作理想本质上是美国相对特殊的国家利益的反映,但客观上体现了世界的变化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相对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不应把所有制关系视作经济范畴经济范畴是对围绕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活动展开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理论概括,应该说离开了具体的社会生产活动,经济范畴就失去它存在的现实意义。社会范畴是对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理论概括,虽然也涉及人与物的关系,涵盖经济关系,但它是以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中人们之间交往关系为特定内容。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有联系,但不能等同。因为它们反映的对象,涵盖的内容和涉及的要素及基本走向都有不同。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时代是社会范畴概括了经济范畴,人们在认识上尚未将两者分开…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现象,聚焦世界目光于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中国威胁论”。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动机已经表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跨国公司落户中国,往往会凭借其独特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最终会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跨国公司恶意的内部化行为也侵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在世界经济广泛联系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的经济崛起也正是这个开放的世界经济系统所造就的。中国经济崛起奉行互利共赢原则,对未来世界经济体系的合理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全球化形势下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是打着“人权”旗号、披着“道义”外衣的强权政治 ,目标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干涉主义建立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的基础之上 ,不接受国际关系准则的约束、国际秩序的制约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制衡 ,是 2 1世纪初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行政法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际法与经济行政法交叉的产物。国际经济行政法是调整跨国经济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原则的总和。换言之,国际经济行政法是政府规制市场的国际协调法,其内容包括国家间关于经济行政规制的国际公法法律规则以及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行政法规则。作为一种探索,本文主要通过对国际经济行政法的涵义界定、特征描述,在中国尝试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国际经济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以期为成长中的国际经济行政法的法学研究/实践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术界将分析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的“meaning”翻译为“意义”,这是一种误译和误解,导致当代中国文化主流中出现以“涵义”取代“意义”的趋向。“meaning”一词应被翻译和理解为“涵义”,“意义”应对应于“significance”。“意义”(significance)与“涵义”(meaning)分属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中国经济是否具备国际影响力却有颇多争论.本文从美国民众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表明,64.3%的美国民众认同“中国的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党派归属、接触何种媒体并没有就此问题对美国民众施加限制影响,而对媒体的信任程度、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认识到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民意舆论对“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看法后,中国需要客观地、冷静地对待该问题,合理地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来实现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以平等互利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学习邓小平同志“建立国际新秩序”理论的体会何俊林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要论之一1988年12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部条件和资源并通过国际组织等渠道和方式发展自己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经验。中国崛起的动力把前期政策型开放进程推上了崭新的起点 ,强国之路的逻辑在于确立改善国际环境的战略思路 ,建设全面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发展动向上能影响世界经济 ,在改革国际体系进程中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在国际组织面临全球性变动时期 ,积极参与和改革国际机制 ;而在改善国际环境战略的周边策略上应当把“周边是首要”作为战略思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政治学评述张贵洪国际经济政治学,又称国际政治经济学,或世界经济政治学,或世界政治经济学①,是本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随后得到迅速扩展的一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它强调把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揉合起来,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由于它能...  相似文献   

20.
论洋务时期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洋务时期随着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迫使下,走进与世界各国对话和交流的行列,也使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表现为纵论国际局势和关注国际公法.期间出现了“春秋战国”论,即援引春秋战国的历史成例,借此对照和说明新世局;多角度地议论国际问题,即从世界通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和以“均势”原则分析评论国际问题,以及从某国领导人的变动评析国际时事等.这些标志着中国人开始揖别华夷为核心的“天朝”观念,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为中国定位,努力谋求中国振兴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