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相似文献   

2.
尼采认为美体现在强力意志、超人之精神 ,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唯全意志意欲的艺术才能让人摆脱生之悲剧。而海明威其人以及其作品中的硬汉精神、主人公的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创作语言方面正好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和悲剧人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悲剧不论从哲学上还是从艺术上考察,都是对人性和现实人生苦难的关怀,重思悲剧,悲剧的内涵包括悲剧的生存、悲剧的本质、悲剧的自我意识、悲剧的情感性质与悲剧的超越精神;从悲剧的内涵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的心性论结构,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缺乏悲剧的精神意识的原因,就是根源于我们的人性结构失却对人性悲剧性内涵的认识。重思悲剧的内涵,是为了构筑一个切实充满对人性和苦难关怀的社会和一个真正充满自我反省和自我建设的全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异化方面,但是,无论传统悲剧理论还是现代悲剧观念,即对“悲剧性”的认识,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生存困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根本问题上,却大抵是一致的;悲剧从古典戏剧文体发展到现代美学范畴,是在美学家或艺术家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时对感性生存的本体论位置的忧虑、对个体生存实践的自由意义的探索中出现的;人类历史的悲剧性、人生的悲剧性是永恒的,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是永存的,那么作为人类生活审美化超越的艺术就不会失落悲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6.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7.
阮籍“忧生之嗟”透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识,不能深刻理解和解读阮籍的悲剧意识,是导致阮籍接受史上出现阐释混乱的主要原因。阮籍的“忧生”将对人生的苦痛悲怨的情感直接升华为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这种体验在中国文学史中是非常独特性的经验,所以显得陌生而难以阐读。  相似文献   

8.
悲剧性时代与悲剧性人生孕育了晚清词人王鹏运的悲剧意识。他的悲剧意识在悲剧性时代与人生中滋生、衍变 ,相应地影响了他的词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至的叙事诗并不是哲理诗,而是诗人对生命反复“体验”的结晶,体验到的是悲剧性。冯至叙事诗的悲剧表现形态为爱情的悲剧、艺术(美)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文章从悲剧主人公、悲剧情节、悲剧冲突和悲剧的审美心理效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悲剧的特性——轻型悲剧;并从冯至“隔”的技巧的运用简要分析了产生轻型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池莉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讲求生活流式的自然单纯的艺术结构。因此,许多人都从市民情趣和平民化角度去解读池莉的作品。但如仔细挖掘其作品,可以发现一种隐含在平凡生活中的悲剧意韵,并可以从社会生活环境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剧两个大方面来看人生三部曲赋予我们的悲剧性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必须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哲学思想层面,从那个时期人的社会理念、人生感知能力上分析,并研究自古以来的戏剧、诗歌、散文、小说中所包蕴的悲剧性,了解中国漫长历史中文人墨客的悲剧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奋斗精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悲剧性因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注重对人的主观意志的描述。作品在处理忧伤情绪时,往往会刻意放大悲剧意识。但中国人往往不愿承认人生的悲剧面,对温情美满的和的生活抱有一种天真而执着的信念。对人生,他们坚守着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信念,所以中国入很少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对未来总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创作了不少悲剧童话故事,以独特的叙事风格赋予悲剧作品深刻的内涵与意蕴。他在故事中融入丰富的想象与情感,抓住物质与精神矛盾的两极进行叙事布局与铺陈,以先"扬"后"抑"的叙事基调、静默的隐含作者、二元对立的叙事视角、宗教的救赎精神,以及暗合的同性恋观讲述悲剧主人公们无法圆融的爱情与人生。这些悲剧作品无疑潜藏着王尔德个人的人生路线,预言着他的最终归宿,并验证了他对生命与艺术本质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可以称之为悲或悲剧性,它包括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存在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悲剧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人类在从不自由走向自由,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遭受种种现实力量的阻碍、压抑,苦恼、不幸、哀痛、毁灭难以避免,人的生命价值和内在激情在生生不已的追求中显现,在抗争苦痛与死亡的冲突中升华,在压抑毁灭中新生,这是悲剧的历史,历史的悲剧。悲剧艺术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展示,是人的悲剧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类几千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悲剧定义与本雅明的悲剧理念一样,都是对现代性所获得的震惊体验和深刻反应。将鲁迅的悲剧理论与本雅明的"悲剧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极大的互文性阐释空间。悲剧理念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悲剧的价值维度;寓言与毁灭:悲剧价值的现代展现方式;救赎与给人看:悲剧价值的目标指向。通过在互文性的空间去比较和重读鲁迅的悲剧理念,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革命意识,以及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在形成过程中早已达及的理论层面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酒神精神教人超脱生命,正视人生痛苦,在痛苦中获得悲剧性陶醉。魏连殳是在“五四”新化运动的春之来临和启蒙主义之催眠药中觉醒的知识分子。其反叛精神在当时的中国被视为异类而被攻击和驱逐。他只能凭借酒神的方式,挣扎长嚎、倒戈反击,最后用灵魂的自我毁灭判定了世界的不可救赎性质。这源于鲁迅灵魏深处的“鬼气”:一种混杂着清醒、失望、惶惑、痛苦的孤立感。这便注定了一场命运悲剧:绝对的孤独,徒劳的挣扎。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解读人生、解读死亡的过程中,伍尔夫认识到人类是面临着无法摆脱的悲剧性结局。她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她对死亡观念、人际隔膜、战争恐惧的感悟与理解之中。她的悲剧意识源于个人悲观意识和对自己处境的困惑与迷惘。虽然伍尔夫在生命中顿悟了死亡的真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将生命交于死神。这种选择并不在于展示人生的不幸,其目的是要展示人的主体精神对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俄国流亡作家伊凡·布宁凭借复杂的人生体验,多种艺术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富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也营构出一种悲剧性的叙事空间和极其诗意化的氛围.从主体间性美学视域来看,布宁小说在传达着一种平等精神和宗教情怀的同时,也使小说的悲剧性叙事意义获得提升和超越,从而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架起了一条由文学通达哲学、美学的道路,进而呈现出复杂性、融汇性内蕴.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代表作《传奇》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它对生命价值的观照和对人性的探究上,也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传奇》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美学追求密切相关,又是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