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上卓越的喜剧性文学作品.本文从"人物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喜剧性错位、它的喜剧性中鲜明的反讽性质和狂欢化特点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这部作品的喜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正>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史上较早的小说集之一,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看都有它的重要价值,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这是研究家们一致公认的.但是其中的几篇作品,即《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从体裁上讲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是小说的当然是大多数,但是,认为不是小说而是散文的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反讽艺术渗透于《傲慢与偏见》整部小说中,贯穿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与小说结构之中,这是奥斯丁笔下喜剧性的精髓。本文试从小说主题、人物对话中分析反讽艺术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应用,从而领略一下奥斯丁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我弥留之际》究竟应算作是悲剧性作品、喜剧性作品,还是史诗性作品,或者其它什么,这的确是个问题。针对评论界莫衷一是的论述,本文拟以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武器,阐述这部小说的悲喜剧特质和传奇或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文博士》是老舍一部非常出色的喜剧作品。作品虽然情节简单,但通过对文博士、唐老爷和焦委员等小说人物丰富、生动的心理描写,讽刺了抗战时期济南知识界洋派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8.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颇具影响的小说,描绘了当代学术圈里发生的故事,笔锋犀利而不失诙谐。在小说中,洛奇利用自己渊博的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了多层主题,包括学术主题、罗曼司主题和朝圣主题。从社会背景、历史因素及作家个人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多重主题,旨在呈现小说多重主题赋予作品的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来融合读者的感知等叙事技巧,康拉德成功地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空间感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康拉德独具匠心的空间叙事不仅提高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鼠疫》进行过细致探查。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医学与文学的融通为导向,分析小说中的医者及“患者”的伦理身份选择。医学需要文学的引领,文学以医学故事为蓝本,从而打通医学与文学的界限,更深入、更立体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多丽丝.莱辛著名的太空小说之一,作品中描绘了很多古老的民谣和宗教仪式场景。从法国文学家勒内.吉拉尔的替罪羊文学分析理论角度看,《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无疑是替罪羊迫害模式的一个典型范本。  相似文献   

12.
《兴夫传》与《春香传》、《沈清传》齐名,同是朝鲜三大古典名著之一。时至今天,这部小说以其高超的思想艺术成就,仍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研究这部作品的成果也是很可观的。但是,在关于《兴夫传》矛盾冲突、主要人物形象和童话式幻想的社会性等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们的见地又不尽相同。由是,笔者不揣文笔之拙,愿就这一论题连同其它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简单考查一下小说《兴夫传》的产生过程,切实弄清这部作品矛盾冲突的社会性,正确解释和评价人物性格与作品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夫传》是以口碑文学为其渊源的。同其它许多从口碑文学发展来的小说一样,  相似文献   

13.
《破戒》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译入中国已有50多年,但是中国学界在很长时间里都把《破戒》当做现实主义文学来看待.小说自身表现出了“无理想,无解决”的叙事逻辑,使用了“内心告白”以及去典型化的手法,并流露出“觉醒者的悲哀”和环境决定论思想.无论从叙事形式还是思想内涵上,《破戒》当属自然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4.
《山椒鱼》和《黑雨》是日本现代作家井伏鳟二前期文学和后期文学的最高杰作.这两部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创作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下,但在作者现察社会的第三者立场、肯定现实的平和态度和追求未来的美好希望这些方面极具不谋而合之处,而且作者的态度更彰显了小说特有的主题精神.  相似文献   

15.
《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两部小说跨越了时与空的界限,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从乌托邦文学角度阐述二者的契合与相异之处。契合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通过小说主人公到海外游历的奇异的经历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二者均属乌托邦文学。而两位作者的经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是造成两部作品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陈彦的《喜剧》在生活与生命常态的表现中,融入戏剧性因素,形成了"不奇之奇"的风格.小说通过现实生活多层面的真实性表现,借助荒诞、魔幻手法,穿透日常经验,深入民族深层精神结构.通过时间维度上的"传统"和空间维度上的"乡村",小说讲述不无矛盾又蕴含希望的繁复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李渔的《怜香伴》传奇与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篇是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专门描写女性精神同性恋的作品。本文拟从两篇作品所叙述的感情历程、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的异同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女性精神同性恋文学的某些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9.
《破戒》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译入中国已有50多年,但是中国学界在很长时间里都把《破戒》当做现实主义文学来看待.小说自身表现出了“无理想,无解决”的叙事逻辑,使用了“内心告白”以及去典型化的手法,并流露出“觉醒者的悲哀”和环境决定论思想.无论从叙事形式还是思想内涵上,《破戒》当属自然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20.
《枕中记》是中国唐传奇中的著名作品,《九云梦》是朝鲜李朝时代(相当于中国清朝康熙年间)享有盛名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虽然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都是以写梦境为主.根据对这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枕中记》对《九云梦》的影响,从而反映出中韩两国文学上相互交流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