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2014年12月18日报道,中国于13日成功进行了一次“东风-41”洲际导弹试射,这次试射中测试了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技术,意味着“中国首次完成洲际导弹多弹头战斗部试验”.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技术能提高导弹的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对整个亚太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势都是有益的.美国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东风-41”的成功或将使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失效.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一些媒体和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为代表的政要自媒体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异托邦”化建构。美国媒体对中国“异托邦” 化建构实则涉及“身体”、空间、常识三个方面,它们统一在“异托邦”的权力场之中,均为美国“权力话语的实践”“权力机制的运行”服务。而中国的抗“疫”实举,则生成了一种主动、能动的力量,它们不仅消解了美国权力他者对中国进行“异托邦”化建构的权力机制,并且整合出了利于全球疫情防控和世界文明多元发展的平等机制。  相似文献   

3.
道格拉斯·凯尔纳是西方著名的文化批判家,本文以其《媒体奇观》一书为蓝本,对其“媒体奇观”概念进行解读,从理论解析到理论溯源,深入分析理论内涵,介绍凯尔纳的“诊断式批判”的研究方法.并从政治角度探讨媒体奇观在美国国内政界的应用以及美国文化输出的实质,最后结合实例分析,简要提出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战争是媒体的狂欢节,而美国媒体向来是擅长同战争“共舞”的。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媒体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媒体对现代化战争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战争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美国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扮演着一个全新的角色,这为如何在现代战争中运用媒体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带给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分析媒体对中国形象构建的研究不断出现。而其中一个具体问题-“中国梦”是怎样在中外媒体中构建的一现阶段尚未引起关注。当代媒体多以图文形式对新闻加以报道,新闻主题经常以多模态形式展现。本文拟从多模态隐喻角度研究“中国梦”在中外媒体间的不同构建.由此揭示媒体利用图文隐喻对以“中国梦”为核心的中国形象的塑造或颠覆方式。  相似文献   

6.
孔琳 《国际公关》2009,(6):16-17
11月9日,胡舒立辞去了《财经》主编一职,被媒体爆炒了一个多月的“财经变局”似乎也划上了句号。这本令人尊敬的杂志.在过去11年间,深刻影响着中国媒体人的行为,缔造了一个传媒英雄的范本。胡舒立被评为“中国最危险的一个女人”,因为她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得淋漓尽致,赋予了《财经》锋芒毕露、挑战权威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5):19-22
郎朗,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青年钢琴家。他是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他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做“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人物》杂志称其为“将改变世界的二十名青年”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使用的政治符号可以了解中美关系的大势。如果说冷战后的中美关系是非敌非友或者既敌既友 ,中美两国既冲突又合作的话 ,《纽约时报》上意识形态类政治符号与其它两类政治符号 (即地缘政治类和法律类 )的比率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冷战后 ,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意识形态类的政治符号明显增多 ,但并没有出现 195 0、6 0年代意识形态类政治符号一边倒的局面。意识形态类政治符号的出现说明中美两国是有政治上的冲突的。很多美国人仍然认为共产主义是邪恶的 ,希望共产党在中国垮台。同时 ,由于改革开放 ,中国在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毕竟不是前苏联 ,她对美国的利益即使有“威胁”也远没有前苏联那么大。美国媒体上意识形态类符号的回归非常有限这一事实表明了这一点。它也同时表明中美两国合作的领域还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美媒体话语权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传媒全球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传播,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媒体之间的交锋。关于“媒体话语权”的讨论由此进入了国内外学者的视野。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当今中美媒体话语权冲突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中国媒体话语权崛起所要面对的困难,并从“国际媒体报道”和“国内媒体力量整合”两个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措施,以期在西方媒体霸权主义盛行的今天,为我国媒体力量的发展探索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众媒体传播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体具有生态道德教育、监督环境污染企业以及帮助环境弱势群体进行利益表达等功能,因而,大众媒体成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公器。但是,在中国语境中,大众媒体有被“权力宰割”和“资本侵蚀”的双重风险。在这个意义上,重塑大众媒体的“公共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1.
苏方中——在浙江省温州市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早在1986年11月,经浙江省人民银行批准,苏方中开办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温州市东风城市信用社,后来被某些媒体和机构选入《共和国之最》予以广泛宣传。1988年,苏方中兼并了3家国有企业,创办了温州市第一家民营股份企业——东方企业集团,自任总裁,事业达到了顶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能人”,2001年11月13日却以被告人的身份在法庭上接受审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的发展从“相加”到“相融”,再到“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不仅传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也兼收并蓄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特点。融媒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融媒体的传播是最好用、最管用、最实用的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危亡,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好融媒体的优势巩固和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中澍 《中国农村》2007,(11):53-56
又一起10亿以上的特大传销案! 广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广西永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就在全国发展了2800多家商行,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全国媒体包括最权威的媒体和地方小报都争相报道。称之为“中国营销史上神话般的奇迹”。公司总裁李国生则荣获“2007创新竞争力十大年度人物”。该公司也荣获“2007年中国创新竞争力十大品牌”。  相似文献   

14.
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有机、完整的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使中国数字媒体各产业集团达到共赢,以利于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长久健康发展。在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注重其产业价值的同时,不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业内动态     
行业新闻>第三届中国公关节12月20日在京举办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关节暨大型圣诞嘉年华庆典即将于12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办。作为中国公共关系领域最具号召力的大型活动之一,本届公关节将发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2005年中国十大公关事件”的评选结果。此外,还将广泛邀请新网络、新媒体的代表人士,首次就“新媒体、新传播、新公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近400名来自政府、企业界、媒体界、公关界、广告界的专业人士将汇聚一堂共度公关盛会。>第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初审结束12月12日消息,第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迎来了新局面,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被应用到文化传播中,自媒体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播方式,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自媒体“李子柒”为例,讨论如何善用自媒体做好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以期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9日,在“中国心脏大会2013”上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每天多喝1瓶含糖饮料,冠心病发病风险增16%在中国心脏大会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教授,呼吁大众尤其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少喝含糖饮料。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渐成热点,但研究论域和框架仍有待廓清.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在西方可资借鉴的若干理论资源或研究路径,以及在当下中国面临的特殊社会语境.结果显示:与西方聚焦的跨国移民性质不同,中国的移民,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村—城市”单向性国内移民.由于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与间离,研究我国“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的关系”,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语境.另外,“移民与媒体”议题应该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因为结构与政策的错位和冲突,是中国国内移民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9.
据新浪微博统计,截止2012年11月18日,媒体微博账号达到了1.8万,数量之大的粉丝群也促进着媒体微博的快速发展。媒体微博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用“微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以中国目前的状况,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运作方式,答案是模糊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浅析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在微博环境下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5,(4):27
英国《金融时报》3月17日爆出新闻称,继英国之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3个欧洲大国决定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这一消息立即激起全球媒体的热烈讨论。现在这个被冠以“亚洲”名称的银行似乎越来越可能成为一个首次由中国主导的、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发端。一些西方媒体大谈这一时刻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而中国国内则有不少人担心中国在亚投行的影响力或因欧洲大国的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