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战略气魄。从理论层面诠释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是公仆意识,目标定位是和谐党群关系,实现途径是制度建设。理论架构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是为其建设实践提供的重要知识保障。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把先进文化的建设自觉纳入到了执政规律的探索之中。新的历史环境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要以发展文化为契机,抢占文化制高点,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先进文化,探索先进文化执政的新思路,答疑解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和新青年作为主力军来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我国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把先进文化的建设自觉纳入到了执政规律的探索之中。新的历史环境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要以发展文化为契机,抢占文化制高点,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先进文化,探索先进文化执政的新思路,答疑解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和新青年作为主力军来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我国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新时期,关于执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特别是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命题的提出,表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的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重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民主建设,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理论内涵的重要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学概念的提出,符合这一学科发展的现实和方向,拓展了视野,有助于推动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的新课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 ,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破解的一个新课题。首先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意识新觉醒的必然结果。执政党意识是指执政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执政党这个前提和基本事实出发。我们党执政以后 ,其执政意识较长时间仍在停留在非执政党阶段。党的十六大科学地判断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明确指出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党建总目标的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关于党建总目标的最新表述。要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重大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 ,最终都要体现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来。党的执政能力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程度。因此 ,应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统一于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 ,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兰华 《江汉论坛》2012,(10):5-9
任何执政党的执政都是在特定的执政环境中进行的,执政环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阶段,党的执政环境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趋势,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放弃传统的管制型行政模式,积极构建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考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可以看出,邓小平虽未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命题,但首先把执政党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党的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性,达到了新境界,是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实践的总结和认识执政规律的升华。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党的执政实践和执政理论的演进过程,说明党把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命题,既是巩固执政地位和基础的客观要求,也是执政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诠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要义: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共十七大对执政党切实改进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命题,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执政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思维,也标志着中国的反腐倡廉进入一个标本兼治的新时期,有助于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态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政党为了维护他的执政地位都要不断建构他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执政、服务,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构是统一的。通过对大众进行社会分层的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特点,采用更具可行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求。科学化是指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用在党的建设上,就是指符合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全面认识和自觉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准则,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与政党、与执政党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化。群众路线规定了党的根本宗旨、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意到执政党在坚持党的性质、党与社会、党与国家及党与人民群众四个主要层次面临着的挑战和困难,按照党的十八大改革攻坚的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重大问题。这是由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执政地位变化的内在要求;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论述了党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基础、关键和途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根本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关键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依靠教育和法制。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产物。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深入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最近,总书记又在“5·31”重要讲话中精辟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对新形势下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剧烈分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对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了严重挑战。迎接挑战必须加强党的利益整合、政治整合和意识形态整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