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易明 《北京纪事》2011,(4):94-95
阳春三月,劳作耕耘。城里一个开餐厅的朋友,往年几家店面怎么也要100多人,今年碰上用工荒,勉强弄到80人,还总担心有半途不干的。现在当老板一个字——累,想挣钱也一个字——难。三八节,  相似文献   

2.
辽青 《社区》2010,(8):8-9
现代人把写诗文作书画的酬劳都叫做稿费,古人则称之为“润笔”。稿费也好,润笔也罢,不同阶层的文人,差距堪称悬殊,有一字一两块钱的,也有一字两千块钱的。  相似文献   

3.
让人非我弱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张允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二姐)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的16个字,概括了这位著名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忍让,让他享年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4.
说到“镖局”二字,就会让人想到飞镖、镖师、镖头、保镖等。镖局这个沾了“镖”字的行当,显然是与武功相关的职业。古代镖局是现代物流业的雏形古代镖局的运镖,也就是武装运送货物,或许是现代物流的雏形吧。不过古代镖局运的镖(货物)多是贵重物(如奇珍异宝),因此必须要有懂功夫的人保护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5.
让人非我弱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张允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二姐)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的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位著名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忍让,让他享年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6.
《周易》古经“孚”字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古经中出现频率甚高的“孚”字过去曾有多种解释,本文认为前人对此字的解释是不妥当的,“孚”是一个通假字,其本字为“朋”。“报”乃是一种向神灵敬供饮食的祭祀。在占卜之时,若给神灵敬供饮食,神灵方肯告诉人吉凶,并保佑人吉利。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太太     
金陵客 《社区》2009,(14):8-8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对许多人而言。这个人似乎不存在。但是孔子肯定有太太。因为,《论语》记载着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既然有儿子有女儿,可见孔子一定有太太。  相似文献   

8.
待嵌格式是指两字交替显现、两字(个别的为多字)交替隐含而需人们在使用中将隐含的字填补进去以成就一个新的词汇单位的准四字格式。同《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应用汉语词典》也收释了此类格式,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收释的体例不统一、标示形式不统一、某些格式重复出现、释义内容不统一等。  相似文献   

9.
《诗经·豳风·东山》一诗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行文通俗流畅,不甚艰涩;但是,其中也有难懂的字。比如,第一章中说:“(?)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其中有一个“烝”字。第三章中说:“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其中也有一个“烝”字。这两个“烝”字的词性和词义就不大容易认识。现代各注本对这两个“烝”字的解释分岐较大,就是某一个注本,也往往罗列几种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汉字构造即造字法的内容,历来是一个难点。其困难之处在于,有相当一部分字难以确定它属于六书中哪一书,我们找不到一部标准性的参考书,而查看诸名家学者的著作,既不可能查到所有的字,而对某些字的解释又言人人异,让人无所适从。如“夕”字,高亨先...  相似文献   

11.
虚词“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用在句中表示顿宕的语气,二是用在句尾表示论断的语气。如《论语·子罕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战?不多也。”前一个“也”字用在句中,顿宕一下语气以引出谓语;后一个“也”字用在句尾,表示说话人对所陈述事情的肯定语气。  相似文献   

12.
管继平 《社区》2014,(26):18-18
柳亚子作书极为草率,通常,一幅作品中,时不时地就会有几个字不按着草法来写,就像打牌不按牌理出牌,让人头疼。对这一点,他曾和朋友说:我的字,弄得不好时,是什么人都不认识的。柳亚子先生可以说是一个纯粹而彻底的诗人。诗名很大,文名也不小,早年他创办的文学团体南社,几乎囊括了当时绝大多数超一流的文人学士,其阵容之整齐、影响之风靡,可谓一时无两。  相似文献   

13.
重复是思想史上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只不过,在古典版本之中,重复更多地带有积极和肯定的含义,且将差异纳入自身作为内在环节。但到了机械复制的时代,差异的环节不仅日渐消失,而且重复也日渐成为一种时代的症候和焦虑。现代哲学试图以“生命”和“体验”来对抗机械复制,但当机械复制进一步演变为数码重复这个极端形式之后,这些尝试似乎也日渐失效。由此就有必要如拉鲁埃勒的非哲学那般,首先回归到数码之数字本性,以“一”作为本原和原理来探寻“反数码”的可能性,以及重构主体性的真正位置。当然,拉鲁埃勒关于“一”之为一的思辨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思”之效力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尝试从代码和思辨实在论的角度进行批判性回应。  相似文献   

14.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是精髓。它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古诗中也不乏学生喜闻乐见的趣事,如《舟过安仁》,也有诗情画意的景色。如《山行》,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游子吟》,这些都是学生习作中常见、常用、常感、常写的内容,走进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走进古诗,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  相似文献   

15.
出国前不久才知道日本有一个民间团体,名字叫做“日本中国人强制连行思考会”。开始真不大懂是个什麽意思。後来经人介绍才明白这是一个由日本人和华侨组成的关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被押送到日本强迫劳动问题的研究组织。而且,这里用了“思考”二字,显然不只是一般的研究,其中也包含了“反省”的内容。我们这次东行就是应“日本中国人强制连行思考会”和“中国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的邀请访问日本的。来到东京,走出羽田机场後,欢迎的人群中有一个中等身材,背头方脸,戴著一副白边近视眼镜的中年汉子,话不多却满脸堆笑,…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书坛上,人们对一种似字非字的“书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类似字非字的“书法”有人称为“流行书风”,有人称为“现代书法”,有人称为“现代风格”,……等等。“名”既未正,其“实”亦尚无定准。有的随意拚凑字迹,不成句读;有的故意拆散正规汉字另行组合,不可辩认;有的干脆不写汉字,让人去捉摸一堆线条;有的分明是幅图画,定要说它是“书法”。但是,人们注意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书法”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都以抛弃“传统”为宗旨。 若问:何以要抛弃传统?回答是:“时代变了,书  相似文献   

17.
章系字(照系三等字)与端系字、见系字等皆有谐声关系,且在中古多变为齿音,分化条件复杂,所以,在章系字的归属问题上有两派意见:章系归端,章系与端系相通而不相同。究竟孰是孰非呢?有四点可以证明后说更有道理。一是章系归端论者考证方法有问题,二是古文献材料不足以证明两系读音相同,三是口语材料——现代方言中章系、端系分别明显,四是章系归端则音理难以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8.
汉字里面的“人”字,只有一撇一捺两画;两画相扶持,形成一个立起来的“人”。人为万物之灵,万物因人而生。对这个“人”字,恐怕识字再少的人也认识。但是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则大有讲究,并不是人人都弄得明明白白。 人们一般都提倡做“大写的人”。这在特定条件下,是对的。比如,在提倡高尚人格、精神、品德时,就讲做“大写的人”: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像历史上的苏武、文天祥、岳飞、林则徐等,近现代的鲁迅、方志敏、焦裕禄、雷锋等,都是“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 《社区》2008,(20):56-56
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张剑 《社区》2009,(6):16-17
要说什么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肯定有不少人会把这票投给电冰箱,多亏有了它,才让忙碌的现代人能随时享用各种美食,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冰箱的存在,也让“新鲜”二字日渐离人们远去。大瓶小瓶的牛奶酸奶,自己爱吃的零食,眼看着就奔“保质期”而去了,扔了可惜,吃了又怕坏肚子,这可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