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被称作“存在主义之父”的祁克果关注的实际上更多是“个体的人的生存”这一基本问题,而并非由他肇始的存在主义思潮中纷繁不一的各种“存在”问题。从西方哲学史上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出发,通过梳理祁克果对施莱尔马赫和黑格尔关于“存在”和“生存”等概念的扬弃,找出祁克果生存思想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试析文化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洁 《天府新论》2005,1(2):108-111
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类历史现象 ,既有相对性的特质 ,又有绝对性的因子。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性、稳定性可看作其相对性特质 ,而普遍性、一元性、流动性可看作其绝对性特质。文化的相对性中寓含着绝对性 ,文化的绝对性通过文化的相对性而得以展现。文化就是在其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张力中发展前行的。只承认文化的相对性会走向文化相对主义 ,取消了文化比较、文化对话、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只承认文化的绝对性又会陷入文化绝对主义的偏执 ,导致某种民族中心主义 ,取消多样文化存在的可能性。文化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不可偏执一端 ,惟其如此 ,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抽象的、共性和普遍性能作为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的依据吗?具体的、个性和特殊性能作为同一性的相对性的依据吗?特提出如下浅见: 一、关于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问题争论的焦点 对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把矛盾的斗争性的抽象的、共性和普遍性作为绝对性的根据,把具体的、个别的和特殊性,作为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的根据?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比较。 从理论上说,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等范畴之间,抽象的、共性和普遍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许多同志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具有双重含义,即既指矛盾存在的绝对性,又指矛盾的共性。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赋予矛盾普遍性双重含义造成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共性应该各自单独成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不同于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作出科学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人们往往将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体系和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原则对立起来,甚至认为他以概念的普遍性扼杀了生命的个体性。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黑格尔在对概念自身发展的描述中已经将概念提升到了一种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原则。这个提升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可称为概念的自我化;第二个阶段可称为自我的个体化和生命化。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上升到了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原则  相似文献   

6.
试论价值的绝对性——从道德和宗教的层面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和宗教作为价值的最典型的人文形式 ,充分体现并表征着价值的绝对性质。在道德层面上 ,价值绝对性主要表现为道德的自足性和普遍性、善的不可定义性和不可言说性、道德语言的独特性、道德的超时代性和超民族性。善与善的冲突及其所造成的两难选择 ,并未证伪绝对价值的可能性。在宗教层面上 ,价值绝对性则主要表现为信仰的无须理由和上帝的隐蔽性。宗教冲突缘于经验规定 ,因而不能成为否定宗教境界之绝对性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治哲学中那些根本的二律背反集中反映在个体与社会的二律背反之中。从形而上学追问的方式上看,现代政治哲学中缺失一个普遍性的个人概念作为其哲学的基础,从个体的前提出发达到共同体,而个体又被设想为自由自主的个体,这都体现了现代性困厄。黑格尔意识到的现代性问题却不再针对现实性。就此而言,如何诠证一个充分而周全的个人概念问题上,应该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对现代政治哲学所面临的历史困境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王淑娟 《社会科学》2020,(12):118-129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施勒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等德国早期浪漫派学者敏锐地洞悉了启蒙运动以来基础主义哲学体系的专制,从源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概念出发,提出了反讽的概念,以作为反基础主义的哲学方案,试图恢复有限物、感性因素、个体性在无限彼岸、理性体系、普遍性面前不可消解的地位,并提供了普遍历史意义上的民族精神概念。但是由于浪漫派在主观性的方向上走得太远,个体自我意识难以承担自我设限的重任,陷入了个体的绝对主宰与绝对臣服、追求至善与虚无主义、无限变化与寂静主义、革命性与保守主义的重重悖论,最终错失了启蒙的遗产和个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矛盾观述评李德明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最有成就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把古代哲学中的矛盾现,发展到了当时历史条件所允许的高度。本文拟就此作一述评。对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学外因论进行批判,论证了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一)敏锐地观察到我...  相似文献   

10.
权利概念的提出是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差异觉醒联系在一起的,市民社会的成长促使个体的人的生成,通过自我意识而实现了差异的觉醒.工业社会治理方式的建立无非是在差异之中发现普遍性和提供普遍性.所以,有了权利的观念,并在权利的基础上建构起了完整的社会治理体系.权利作为一种理论设定,应当具有满足差异与普遍性之共同需求的功能,在权利的基石上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体系应当承担起承认差异和供给普遍性的双重职责.然而,从近代以来的政治实践来看,权利在形式上满足了差异与普遍性的双重要求,而在实质上却造成了对差异与普遍性的双重损害.20世纪后期以来,"承认差异"的要求再度出现,特别是新市民社会的出现,指示了一条超越权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善恶评价标准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善恶评价标准包含了主体性的因素,更是呈现出了变动性和复杂性,并表现出一元与多元的矛盾与对立。善恶评价标准的一元与多元是与善恶评价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具体性相联系的。善恶标准的一元与多元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具体体现为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代性和地域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多样性和并存性的统一、保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在同B.S.香克兰的谈话中说他建立相对论并不是按照逻辑一步一步地走向答案的。他在多种矛盾中选准攻关的突破口,对其科学事业的成功是有重要意义的。古典力学的绝对时间概念、同时性绝对性概念原来缺少实验依据。而时间概念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性绝对性概念又是牛顿力学中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因此,对同时性概念的审查,也就是对经典物理理论基石的检验。爱因斯坦把自己怀疑的目光集中在同时性概念上,作为自己攻关的突破口。他抓住了关键,揭示同时性的相对性,乃是走向相对论道路  相似文献   

14.
对集合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下列问题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关系 ,集合体与个体、完全体与部件、类与分子这三对关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同一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而不是机体的同一性,它与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自我”、“个体”、“灵魂”、“精神”等密切相关。人格同一性概念内在的含藏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实体人格同一性、现象学的逻辑人格同一性和自由意志的道德人格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兰州学刊》2007,(12):9-11
文章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在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市民社会的概念结构及其与家庭、国家的关系作了一个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力图阐明特殊性与普遍性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是市民社会概念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张广生 《东南学术》2006,(4):104-109
本文尝试从文化与文明的对立入手解读现代性的困境,这一困境的秘密深藏于现代思想的人性假设之中.这种人性论否认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而把人性问题变成了历史问题,正是现代性所许诺的主体权利的绝对性在历史中催生了文化与文明的对立,这种对立的解决又要求我们反思现代性概念的自然权利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论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主体死亡的思想 ,实际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个性的消亡 ,而是近代以来把“主体”视为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规定的存在或具有支配性、绝对性作用的存在的观念的死亡。后现代主义反主体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西方传统观念中的主体观念的批判 ,另一方面又是对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主体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亮 《东岳论丛》2002,23(5):81-8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真理论中是两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虽然有相通之处 ,但揭示真理的角度和范围不同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对范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原理,运用辨证思维认识论的方法论,客观的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决策中某些失误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