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秀 《晋阳学刊》2021,(2):30-36
历史上对私有财产及其本质的把握没有超出意志关系的范畴,依据不同的意志关系为私有财产权利确立了正当性的基础。马克思在揭露作为意志关系的私有财产的实质中从"副本批判"转向"原本批判",在真实意义上完成了现代哲学任务的转向。马克思依据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意志关系转向生产关系把握现代财产关系的总和,但是由于从生产关系把握私有财产及其关系易于成为从人类发展进程描述私有财产起源和发展的事实,因而必须在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关系中完成对私有财产及其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中,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引发广泛争论的话题。回到青年马克思集中讨论异化劳动的笔记本I中去,结合其写作顺序和原始档案,可以发现存在三次理论总结。在开篇工资部分的总结中,马克思运用国民经济学的话语,论证了市民社会与劳动者的对立,深化了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解。在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三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中,马克思发现了地产转化为商品并受工业统治的事实,进一步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中私有财产的神秘主义,澄清了地产析分背后的历史过程意义。因此,尽管在笔记本I的最后,马克思化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国民经济学的事实和私有财产进行了概念解释,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异化劳动理论背后所包含的对市民社会内在结构及其历史趋势的发现,以及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批判背后所蕴含的新世界观萌芽。在此过程中,青年马克思理论探索的时代意义也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林锋 《学术研究》2015,(2):10-15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观是"不成熟"甚至"不科学"的。事实上,《手稿》的"自由自觉劳动"这一提法有其具体的语境,马克思是在分析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差别时,在相对的意义上、有针对性地讲劳动的"自由自觉"的。他并未抽象地、无条件地谈论或夸大人类劳动的"自由自觉"特性。"自由自觉劳动"不仅仅是马克思当时关于人类劳动的一种理想,它还是一种"曾在人类史前时期真实存在的具体劳动形式"。《手稿》用关于人类劳动的理想来批判私有制社会中人类劳动的现状,谴责其"非正义性",这并无不妥之处,并不构成"唯心主义"。另外,《手稿》并未对私有制社会的现实劳动进行单纯的道德批判或加以简单否定,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科学态度,在批判其"不正义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估《手稿》及其劳动观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延续和开辟的新维度。通过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之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整体结构,从而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现实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由此发展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来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私有财产和拜物教的批判,真实地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切入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找到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真实路径——私有财产;找到了揭示隐藏在"物与物的社会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秘密——拜物教;找到了现实的人受到奴役和压迫的抽象实体——资本。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祝小丁 《南方论刊》2006,(11):49-50
马克思主义一贯致力于反抗私有制、经济剥削、劳动异化。女性主义从追求男女性别平等入手,逐渐过渡到反思人类男权文明,当女性主义注意到私有制和男权社会的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就对女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方式,都对女性主义的理论以极大的推动。因此,女性主义研究应当重视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尚未形成有关资本主义(内在方式)内在本质的深入解剖,并以现代私有制社会这个有待提炼的概念指认资本主义现实,但他们还是在新的理论框架中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全面分析.具体包括:现代私有制社会的历史性本质在于分工基础上的机器大工业和竞争产生了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分离;现代私有制社会中的个人由于分工和货币的关系而形成了一种抽象的偶然联系;私有财产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人;工业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必将冲破资产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即共产主义将通过占有和联合的形式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之后,马克思作出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但这一论断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个意义上作出的。如果从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意义上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从原生态意义上说,异化劳动不是私有财产的原因,恰恰相反,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结果。在私有制社会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得以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原则,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奠基和初步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物质力量,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功能与社会批判功能的对接,预示了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理论从其产生起,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批判各种社会思潮并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之改造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性质,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以无产阶级的现实力量去历史地追求社会正义的活动,最终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彻底解放的过程。它理性地回应了当今许多国外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各种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异化既不是精神异化,也不是宗教异化,而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异化劳动表现为四重规定性;异化劳动起源于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相反;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正确的解释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大平 《人文杂志》2005,42(6):15-20
(上接第5期)三、生产力与历史意识的客体向度现在,我们回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这个理论武器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但同时也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把工业与私有制剥离开来。这个问题是这样产生的。他从异化劳动角度证明,私有财产是人的异化的本质,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①。而从“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个黑格尔辩证法原理出发,马克思说,既然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那么私有财产便是这种主体本质的对象化,即客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看到了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对“劳动”与“休闲”对立面的批判,而忽略了他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在建构一个新社会时对二者辩证统一的论证。马克思认为:劳动与闲暇均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私有制的未来社会二者将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不乏有正面的阐述,但更多是通过社会批判理论加以阐发的。离开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社会历史理论。在当代西方学界,大多数社会理论也都是批判理论,但这些批判与马克思的批判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批判不是简单的文化批判、现象批判,而是一种根基性的批判,因而有其重要的历史深蕴。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之所以能够执行社会历史理论的阐释功能,原因就在于这种批判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从迷乱错综的历史现象中,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必将由资本主义发展、变革为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就是消灭私有制。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深刻省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视域重建使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概念具备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出发,联系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副本”来批判现代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原本”;在宗教批判层面上,将宗教神学批判和政治现实批判同步推向纵深,揭露现代国家与宗教国家的共通属性;在制度批判层面上,剖析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在实践批判层面上,揭示政治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为超越现代国家、扬弃政治现代性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马克思现代国家批判的四重维度共同构成一幅内在逻辑嵌合的理论图景,蕴含着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历史命运的洞察。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日本马克思主义者广松涉编著的《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及相关著作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内在包含了两个充满张力的逻辑向度.第一种逻辑建立在“异化劳动”理论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用私有制来阐释社会分工,从而在道义上批判分工;第二种逻辑则立足于现实社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以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为主线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8.
周丹 《学术研究》2012,(12):37-4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私有财产"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私有财产是一个人类社会概念,资本只是私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并且资本运动逻辑就是异化劳动全过程。私有财产和劳动、资本和异化劳动一一对应,"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导航。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8-24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亦是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蒲鲁东的关键所在。蒲鲁东从批判作为所有权的基础——劳动出发,力图确立和建成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公约。而马克思则以劳动问题作为突破口,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发展进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找到了解开人类历史和生存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胡绪明 《学术论坛》2007,30(7):58-6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资本统治的确立指认为异化劳动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其实质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即积累起来的死劳动对人的活劳动的统治,揭穿了现代社会异化关系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成为现代劳动.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