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向何处”的时代难题,张岱年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认为中国文化建设应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科学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文化建设的民族主体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力;实现中西文化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理论是多种文化理论与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利于民族文化重建的理论方法。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民族文化重建中的理论实践,首先要“各美其美”,即重视民族文化重建,弘扬民族文化势在必行;其次要“关人之美”,即心系民族性的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建立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民族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萍 《天府新论》2005,4(3):99-102
文化民族性指各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文化民族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其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文化民族性是沟通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的纽带;它能够自我继承并对该社会发生影响;文化民族性为人们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敲响了警钟;文化民族性为我们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傅钱余 《天府新论》2014,(4):156-160
随着民族文学的崛起,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也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民族文学民族性倾向于与民族精神相联结,导致民族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文化简单对接,并误导了民族作家的伪民族文化写作。民族文学民族性研究应从文本本身出发,民族性是民族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或气质。文化与文学的互动生成民族性,需以作品为中心,讨论文化的各层面进入文学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在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人类文化视野中,民族美学研究不仅是一种部门性质的美学理论活动,而且是美学走向文化过程中对自身全面本性的立体展示。有关民族美学问题的探讨,应该说,既是美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美学自我发展的文化迫力之一。一、“民族的”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不仅精辟概括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定性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高度统 一,更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动态有机结合,即面对全球化,突显民族性,面对 多元化,坚持科学性,面对市场化,立足大众性。  相似文献   

7.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依赖于具体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文化典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以文化典籍为探寻国俗语义的着眼点,从诗经中的诗歌到元曲,主要是唐宋诗词中探寻并比较“雁”、“燕”两词的国俗语义,对于领略历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准确、全面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民族性愈强烈愈浓厚的作品愈有世界性“没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东西,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文艺的民族特点,不只作为标志说明民族文艺发展的成熟和对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而且直接显示出民族物质与精神文明达到的高度,以及其拥有的民族自信、自强和独立性。因此创造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文艺,愈来愈成为文艺家自愿的强烈愿望和艺  相似文献   

9.
建构于近代民族国家基础上的世界格局,从根拳上将民族的演进历程区分为王朝帝国的民族阶段与民族国家的民族阶段。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人类的民族形态与民族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民族时代”。王朝帝国的民族阶段的法是宗族性法,民族时代的法是“民族性法”。尽管民族性法在当下世界各国国际国内都还有着现实基础和实际影响,但“后民族时代”的民族与法律的总体关系已经出现了对民族性法的一系列新的修正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下)●张继良洋为中用,古今贯通,在此基础上整合中西思想文化,一直是近代以来文化精英们试图建造的中国文化结构。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经常困扰着人们找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结合点。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除具有人类文明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风格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作为古典风格理论主题形式的“气”论、古典风格理论主要艺术手段的“喻”论、古典风格理论典型美学特质的“风骨”论,在民族性的共同主题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审美民族性就是民族性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它蕴涵在民族文化艺术的形态中,体现了各民族的价值和情感取向,是各民族民族性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审美民族性的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意义重大:其一,能强化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形成文化上的向心力;其二,可激发边缘文化的巨大活力,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和制约力量.其三,可为人类的生命本真存在的意义之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20世纪走过了坎坷的历程。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中国文化从 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走向衰败,以至于在一片“全盘西化”的喧嚣声中,“中国文化究竞有没有未来”都成了必须划上大问号的问题。然而曾几何时,伴随着中国大陆“国学热”的出现,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的广泛关注,有人却又作出了“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的乐观论断。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究竟会有怎样的前景?本文拟从分析中国文化在现代所面临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张力入手,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关心中国文化未来命运的方家与同道。 一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有其原始的亦是内在的统一性。由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系统总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系统的民族性特质,而且这种特质总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处于自然的发展演进之中,因而在资本主义尚未兴起、现代世界体系尚未形成之前,对于尚处于“自为”阶段的各个民族文化系统而言,其民族性与时代性无疑是有着原始的、内在的统一性的。但是,当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首先在西方文化中出现并进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以后,对于后起的现代化民族的文化而言,这种统一性就不复存在了。被视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生为现代文明之子,研究任何世界性的历史问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表明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如何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重大课题,是把十五大精神同云南省的实际相结合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走向21世纪的云南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文化的民族性来看,民族文化是指某个(某些)民族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所创造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因此,民…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上 ,知识分子早年激进而晚年回归传统的“精神还乡”现象屡屡出现。一方面 ,还乡者在晚年所要皈依的只是传统的“理想性文化”,而对现代化的“实用性文化”却并不回绝 ,这就决定了另一方面 ,在理智上图存的坚定信念使还乡者接受了文化时代性 ,但在情感上 ,他们却更为认同文化的民族性 ,亦即作为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理想。实质上 ,这种两难心态正是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矛盾在知识分子内心中的投影 ,文化“精神还乡”的实质亦不离于此  相似文献   

16.
李业杰 《东岳论丛》2007,28(1):139-143
毛泽东的文化“精华糟粕论”是结合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而提出的,与新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联系,毛泽东关于外国文化之批判继承及其“精华糟粕”的划分标准,不是性质标准论者,而是实践-价值需要的标准论者,划分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有用”为标准,突出主体需要这个价值,突出拿来主义这个态度,突出主体实践选择这个中介和手段。吸取和对待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有效方法是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存民族特性的必要性。前者(不是全部)固然有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的偏颇,在理论上也确实对此问题探讨不够;而后者对文化的民族性亦缺乏明晰的疏义界说,甚至把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也当作民族性来宣扬。鉴于此种情形,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就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18.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2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3—2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经典学说的现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研究”及其他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文化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西民族学院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领导出席了会议。一、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在…  相似文献   

19.
齐峰  贾中海 《北方论丛》2015,(2):134-139
继葛兰西第一次系统提出“文化霸权”理念后,萨义德对其进行了解析,并展开了深层次批判。在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统一性和民族性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文化安全议题。当代中国应加强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保护,使民族文化在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从而构建自己的文化理论、思维结构和行为准则。中国在抵制文化霸权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传播民族文化价值力量,增强文化独立性;二是创新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展现民族文化多样性。三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化是最具民族特性也是最具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品类,正是这种民族性和差异性最容易引起关注.但是一味主张文化“绝对性”“原汁原味”地对外传播,对“国家公关时代”的国家形象建构而言是不现实的.传播者在选择传播内容和方式时要有所取舍、提升和创新,注重对世界文化共性的展示和文化差异性的改造,注重用现代元素展示传统文化主题.这种文化调试应该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对外传播,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