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滔 《职业》2008,(4):44-45
人才招聘进入了新一年的高峰期。通过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找工作,招人才,图的是机会多、成功率高。但现在,这一曾深受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喜爱的人才集市,其成功率却让求职者很受伤。很多求职者在参加完招聘会后感到自己投放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信。在人们熟悉了大集市的人才招聘方式之后,也越来越感到集市招聘存在的弊端人满为患、成功率低、信息掺水……越来越多的招聘企业和求职者对人才市场开始失望。  相似文献   

2.
元祥 《职业》2008,(31)
在人才市场越来越买方化的今天,不少大学生求职都有一些失败的经历.尽管招聘者的权力对求职者的去留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求职者因自身问题而导致应聘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招聘方的行为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身的错误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那么,大学生在求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周斌 《职业》2007,(7):33
"我们企业实行日薪制,就是按天核算工资,你进厂后根据你的工作岗位和自身表现定出日薪,做一天就有一天的工资,不干活就没有工资." 近日,在东莞智通人才市场,一家塑胶模具制造厂的招聘工作人员向每个前来应聘的求职者都作如此介绍,并强调辞工也不会扣押员工的一分钱工资.  相似文献   

4.
聚焦就业中的歧视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延  张矢 《职业》2002,(7):32-33
就业歧视现象种种 年龄歧视纵观当今的招聘广告,我们不难发现诸多的企业招聘员工时,招聘条件几乎都刻板成统一模式了:"男,35岁以下"或男女一律"35岁以下".这让众多胸怀大志的、35岁以上的求职者望职兴叹.某地人才市场某一日的招聘信息显示:137家现场招聘的单位中,有113家对求职者的年龄作了明确要求,其中有82家单位明确表示,35岁以上者免谈!  相似文献   

5.
在"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但那些已经退休或下岗的中老年人反倒成了职场上招聘企业竞相追逐的对象,银发族俨然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日前,北京市雍和宫人才市场举办了一场中老年人招聘会,主要为下岗、失业或退休的中老年人寻找工作机会.这场相对"小众"的招聘会依然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求职者,会场内人头攒动,甚至比一些面向年轻人的招聘会还要热闹. 日前,前来招聘的多为学校、机械厂家、文化公司等企业,提供的也多是班主任、医生、工程师等高端岗位.几家招聘单位都表示,退休人员的经验优势是年轻人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人才稀缺的行业,年轻人很难在短期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而退休人员正好可以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6.
孔伟明  牛毅斌 《职业》2013,(13):36-38
每逢招聘和求职旺季,无论是大型招聘会的开展还是校园招聘的紧锣密鼓进行,企业为了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和求职者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均会使出浑身的解数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层出不穷的招聘模式中,微博招聘作为新型、便捷和有效的招聘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关注。为更深入分析微博招聘模式,首先需明确微博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7.
林泽炎 《职业》2003,(7):6-7
这个季节,正是大学毕业生唱着“打起背包就出发”,扬起职业生涯风帆的时节,也是非典过后才市重张开业,众多企业虚位以待,上演人才争夺大战的火爆时刻,但我们的耳边却时常萦绕着求职者找不到理想工作和招聘单位寻不着合适人才的抱怨。如何求职和面试,怎样让招聘者一见钟情?如何招到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怎样才能降低人才成本提高招聘效率?面对这些问号,一两本纸上谈兵的专业著述很难给出所有的答案。于是有不少求职者打来电话渴望编辑部为其找到引路灯塔式的求职宝典;也常有招聘经理发E-MAIL过来表达企盼掌握点石成金的觅才方略之愿望。带着一份责任和任务,我们在非典过后的炎炎夏日深入人才市场,连线求职应聘者,走访企业和专家,从实用的角度编采了一组文章,其中既有企业人事经理坦诚亮出的招聘家底和“核心秘密”,也有经历过失败与曲折的求职者的内心感悟;既有各大名企耳目一新的招聘方法集纳,也有业内专家对求职招聘者所陷误区的指正……它算不上宝典,但可以给你一些另辟蹊径的思路;它也称不上指南,但能够给你一个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宝民 《职业》2013,(10):81-81
大学毕业以后,他去省城找工作,在人才市场转了转,发现求职者人山人海,而招聘单位却少得可怜,于是,他一份简历也没有投,就悄悄退出了。  相似文献   

9.
元祥 《职业》2008,(11):46-46
在人才市场越来越买方化的今天,不少大学生求职都有一些失败的经历。尽管招聘者的权力对求职者的去留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求职者因自身问题而导致应聘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招聘方的行为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身的错误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3,(6)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计划,然而在这非常时期,有一种人才求职和招聘方式,却因其高效、快捷、安全而受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是网络求职。结合我们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在此介绍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人才网站,希望对单位和求职者能够有一些帮助。本介绍排名次序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1.
皇帝造型+PK招募令 上榜推荐语:现场PK更显英雄本色 上榜理由:20年换了20多份工作.今年43岁、来自哈尔滨的求职者佟德伟标新立异,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的一场夏季人才招聘会上,以皇帝造型的装扮求职,并当场开擂与人PK.其雷人的举动不但引起众多求职者的关注,也吸引了一些用人单位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杨莉 《职业》2009,(16)
求职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扇窗口,是毕业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的有效媒介,也是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写出一份既符合自己风格、反映自己能力,又能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的求职简历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童佳瑾 《职业》2003,(2):49-50
随着社会各方面竞争的加剧,“重视招聘”、“重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招聘工作却是五花八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看重文凭,一张“纸”决定应聘者的命运;有的企业重关系,“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大胆地把“学历”抛到一边,看重“能力”。究竟哪个是科学的标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无从把握。上述企业招聘工作发展的不成熟现状造成了个体在求职过程中的诸多困惑:1.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还是“能力”?2.求职者应该如何才能为自己的身价增加砝码?3.职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的招聘会接连不断。与往年相比,不仅场次增多,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大,但还是场场爆满,求职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2004年企业究竟钟情什么样的求职者呢?为此,本刊记者连线了十大有代表性的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或招聘主管,“刺探”了一些人才需求的“情报”,供广大求职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10,(4)
编者按:在这个人才要求越来越精准的精细化招聘时代,同质化求职者的路将会越走越窄.如何在求职中一鸣惊人,个性与精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标准.<职业>联合全球知名求职全程解决方案提供者"橙之信"推出专栏,将正确的求职理念和科学的求职技巧倾囊相授.  相似文献   

16.
张小明 《职业》2002,(12):25
在招聘会上,经常有一种现象:有的人花几元门票一次就能找到工作,而有的人带着厚厚的一沓简历表东奔西走,频繁地步入各种招聘会,花了数百元也难尽如人意。另据悉,一般人才市场中介的成功率只有20%,而且这其中有不少水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高。那么,在求职的道路上如何才能“一蹴而就”呢?  相似文献   

17.
姜菁 《职业》2003,(7):8-9
一方面是招聘单位求贤若渴却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求职者踏破铁鞋难得一份称心的工作。谈到这种现象,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市场与信息部副处长朴久富打了个有意思的比喻:“现在社会上的单身男女很多,迫切想有个家的也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想娶娶不着,想嫁嫁不出,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双方在选择对象时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一点和现在求职招聘市场的形势类似——找工作的人成千上万,空闲的职位到处都有,但招聘方与求职者一拍即合的却不太多。”谈到求职招聘中的误区,朴久富列举了几种现象。求职者5大误区求职观念远离实际求职者都想找个…  相似文献   

18.
在通胀压力下,建立经济实用的人才消费机制,立足"小本经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以降低人力成本,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招聘人才--实用为要 有的中小企业打肿脸充胖子,在招聘人才时动辄打出"非硕士、博士不聘"的广告,把好多经济实用的人才拒之门外.这样做既浪费了人才,又增加了企业人力成本.须知聘用一个博士生与聘用一个专科生相比,一年的薪水开销就要多出好几万.而且有的博士生也是"银样鑞枪头",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19.
任颖 《现代交际》2002,(1):60-61
随着Internet的普及,网上招聘正在逐渐流行,电子求职简历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网上招聘、电子简历等方式大大减少了招聘的周期和费用,提高了效率;对于个人求职者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10,(2):58-59
在这个人才要求越来越精准的精细化招聘时代,同质化求职者的路将会越走越窄。如何在求职中一鸡惊人,个性与精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标准。《职业》联合全球知名求职全程解决方案提供者“橙之信”推出专栏,将正确的求职理念和科学的求职技巧倾囊相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