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鲁迅作品里,常用连词“一面……一面……”表示两项动作同时进行。例如: (1)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故乡》) (2)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社戏》) 鲁迅常用“一面”的连用格式来刻划人物形象。例(1)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表现了杨二嫂的气急败坏和尖酸刻薄;例(2)的“一面跳,一面说道”,则显示了阿发动作的敏捷和性情的爽快。  相似文献   

2.
杨二嫂作为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个配角人物,作者虽然对其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但却造就了小说艺术中一个极其经典的配角形象,很值得以后的小说家学习。  相似文献   

3.
德国语言学家福斯勒有句名言:“语言是精神的外观。”不同的语言不仅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职业、文化素养、思想性格,也能微妙地传达出人物不同的处境与心态。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总是十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那些富于个性特色的语言,去进行典型形象的塑造。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就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等手段,着力表现出闰土少年时与中年时的巨大变化,以高度性格化的语言使人物神情毕肖,凸现层次丰富的立体感,并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性的压制与摧残,及自我对故乡美好憧憬的破灭,从而有力地烘托、渲染了主题。把小说中少年闰土与中…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多年来研究分析者颇多。但是,由于作品含蕴丰富深刻,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题的认识迄今还很不一致。 部编中学语文课本注释说:“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一九八○年,陈根生同志在《辽宁师院学报》二期发表《〈故乡〉主题商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主题定位一向有误区。二十多年前海边沙地“神异”的景象并非写实,是童心对美好的虚幻憧憬,反衬对现实的失望和悲哀。杨二嫂形象所重不在其破产,而在揭示人与人理解与沟通的困难。闰土的变化不是困顿与压榨所致,而是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隔膜、悲剧。  相似文献   

6.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在她的早期作品《波西米亚女郎》中,她第一次用怀旧的深情和赞美的笔调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故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情,着重塑造了波西米亚女郎克拉拉的形象。本文从分析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了女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指出作者的婚姻观与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在婚姻恋爱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在她的早期作品<波西米亚女郎>中,她第一次用怀旧的深情和赞美的笔调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故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情,着重塑造了波西米亚女郎克拉拉的形象.本文从分析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了女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指出作者的婚姻观与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在婚姻恋爱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红字》中的珠儿是作者霍桑着力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她是自然、完美的象征。她的形象映照出小说人物的矛盾关系和当时的社会宗教矛盾,同时展现了作者霍桑矛盾的思想。她的完美揭示了矛盾的存在,并在这种碰撞中给作品以希望的闪光。  相似文献   

9.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是鲁迅作品中最让人喜爱的作品之一。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一、回忆中的“故乡”“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丽故乡。它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他的著名小说《故乡》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辛苦麻木”的普通农民形象——闰土,并通过“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的悲惨遭遇,诅咒了旧中国黑暗、凄凉的人生,揭露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对贫苦农民精神和肉体上的推残,提出了闰土的下一代“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吴胜家,王先引“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一点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一愈是开放的、世界的,便愈能丰富民族性和强化民族凝聚力”,人们可能就有异议了,但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一、悠久的开放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日益形成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周国平 《社区》2003,(14):1-1
一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二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三 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有人说:“用钱可以买时间。”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时间就是金钱”,买得的时间又追加为获取更多金钱的资本,则一生劳碌便永无终时。 所以,应当改变大前提: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相似文献   

13.
黄绣球是作者颐琐在《黄绣球》中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这个为了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晚清小说中,应该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她以自己超越前辈的崭新风貌、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站立在我国古代文学妇女形象的画廊之中,成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形象长廊里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成为“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相似文献   

14.
《故乡》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中的篇目,是一篇脍炙人口之作,百读不厌。小说中那“深蓝的天空”和“金黄的圆月”,“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和“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的猹,还有那“细脚伶仃的圆规”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鲜明的印象能从小说中凸现出来,正是因为《故乡》在艺术手法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对比的运用。 对比在文中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故乡的面目,照出故乡人的形象。《故乡》全文突出一个“变”,故乡在变,故乡的人也在变。这“变”使故乡的过去与现在、人物的过去与…  相似文献   

15.
鲁迅《故乡》发表近百年了,评论《故乡》的文章已有数千篇,专题评论宏儿的文章却不曾见一篇。原因诸多,主要是过去评论《故乡》多用阶级论、阶级分析方法,着眼点自然就落在闰土、杨二嫂身上,忽视了宏儿。以往评论研究《故乡》的结构,多是在表层结构上作文章,而不是谈深层结构。本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评论研究《故乡》,探求宏儿在《故乡》里的意义与价值:宏儿是《故乡》的光明使者。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不仅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谋篇布局,而且巧妙地将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探索、理解与认识,寓于并贯穿于生动形象的描绘里,融和在人物、场面的血肉中,因而创造出了《故乡》独特的结构美:通体在在相宜,局部熠熠闪光。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有了它,作为文章灵魂的主题、文章血肉的题材才有所附丽。但要真正安排好文章的结构确非易事,因为这不仅是个写作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思想认识问题。一篇文章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生活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的,艺术构思正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主题思想关于《故乡》的主题思想,说法不一致。目前流行的是:一,通过“我”和闰土重逢时所表现的隔膜和痛苦,“揭示了阶级社会的罪恶”,提出对没有阶级压迫的“新生活的希望”;二,通过“故乡如故”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指示人们寻求新的革命道路。我们认为,《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闰土一家三代反复着同样生活道路的事实,指出封建精神枷锁的束缚,是农民不能改变奴隶命运的主要原因,表现了作者对劳动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改变劳动农民奴隶命运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归纳,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对晚清创作与小说批评的影响很大,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不少同志对这一理论表示了肯定的意见。有的说它“代表着当时先进文学思想的最高水平”,有的认为“作者已经谈到了小说以形象反映生活的特点,涉及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等问题”,有的断定“他比较明确地揭示了小说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一基本艺术规律”,因而礼赞它是“高论千言出胸臆”,等等。然而,当我们细读梁启超的有  相似文献   

19.
欧也妮·葛朗台是同名小说中的主要正面形象。巴尔札克给她以特别的重视,甚至把她也列为《人间喜剧》中“无可疵议”的人物。作者把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视为自己笔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①,这同欧也妮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关系。 小说中的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首富家的独生女。老葛朗台是靠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削起家的暴发户。讲起他的理财本领,已非高布赛克之流的前辈能够相比;可要说贪婪吝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天,在参加“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悼念活动时,我忆起了一件往事:1992年9月23日,两位当代国际知名的宜兴籍艺术大师吴冠中与顾景舟有过一次不寻常的会见。 是年9月下旬,中央电视台要为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拍摄一部专题片,为寻找哺育这位艺术大师的土壤,吴老带领摄制组一行四人,于9月19日来到故乡宜兴。我有幸应邀全程陪同他们进行拍摄。当时,宜兴紫砂正风靡全球,“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自然成为众所瞩目的人物。有次在闲谈中,我问吴老有没有会见过顾老,也许能为这部专题片增添几许色彩。吴老欣然同意。于是,我便着手安排。当时顺老身体欠佳,我找到顾老的儿媳妇吴菊芬,托她代为安排。不久,她捎话来说,顾老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