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更迭,社会处于“天崩地解”之势。面对这一历史巨变,社会各层作出不同的回应。就知识界而言,为维护文化传统和矫挽晚明王学空疏之弊,“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取向一时成为潮流。在此潮流酝酿之下,礼学的兴起成为有清一代经学复兴的先导。其中,大儒张尔岐对《仪礼》所做的句读、考辨,以及对礼意的阐发,倡清代仪礼学之先声。张尔岐为学路向的确立,以及其对《仪礼》研究的疏理,奠定了他在礼学研究领域和在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汉宋礼学思想史上,郑玄和朱熹的礼学体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玄精心构建了以《周礼》为中心的礼学体系,而朱熹却反对以《周礼》为经礼,主张《仪礼》是礼经和本经。郑玄的三《礼》统摄诸经,影响极其深远。朱熹注重学人研习《仪礼》,其《家礼》《仪礼经传通解》对宋以后的学术和社会都有着深远影响。与郑玄礼学重文本不同,朱熹礼学更重礼义的创发,其对《礼记》中《大学》《中庸》的诠释最见其礼理双彰的礼学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称“礼是郑学”,究其原因,一因郑玄礼学著作甚多,特专精于礼学;二因自郑玄兼注《三礼》,始有所谓《三礼》之学;三因郑玄能将其礼学付诸实际运用,为朝廷制礼;四因郑玄能以礼律己,“非礼不动”。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郑玄兼注《三礼》之后,后世之治礼学者皆以郑学为宗,而不可舍其书,自魏晋至隋唐皆然,故孔氏有“礼是郑学”之称。  相似文献   

4.
郑玄是东汉后期经学大师,其注经思想特别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和体系特征.高居其上的是“述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齐”,这是郑玄遍注群经的主导思想,也是郑玄的人生价值取向.在“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的背景下,惟有“博综众说,会通今古”,才能达到这一至高目标,没有这样的胆识和才智是决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为力避今文经学“繁琐寡要”之弊,郑玄确立了“举纲张目,凡说不解”的注经思想.如果还是像今文经学家那样,一经训释成百万言,其注经宗旨仍无法得到彰显.“疑以传疑,不知盖阙”是郑玄注经坚守的基本准则,亦由其注经宗旨所催生.至于“声近义通,因声求义”思想,既来源于郑玄对汉字音义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郑玄解决“同事相违”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使得郑注更具创新品质,郑注一出,旷日持久的今古文之争宣告结束,郑学由此大行天下.直至今日,郑注仍然是我们理解经籍要义、研究先秦两汉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疾病中心理学问题及其对疾病病理过程的影响。我国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虽然较晚,但许多医家在实践和理论上早已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包含了许多医学心理学的思想,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岩 《理论界》2005,(8):200-201
中国的孝道始盛于西周,周人治理天下也已将孝道作为其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礼"即<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的成书年代虽有争论,但其中所富含的孝道思想反映出孝道在西周的盛行,对后代孝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礼"既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亦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儒士们对"礼"进行了持续不懈的论究:从具体事物的礼仪规范,到普遍的社会规则;从礼的内涵本质,到礼的价值功用;从制礼的准则依据,到礼与法(刑)之间的关系等。《礼》有"三礼",其中的《礼记·曲礼》提出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著名论题,由此也引发了历代学者的争议和探幽。对这一论题进行当代诠释,既有助于深化对古代社会礼治思想和制度的理解,也有助于当今中国在"新时代"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方略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毕生热衷于求仙和鬼神之祀,方士们因此进献了大量的“方”。这些“方”可分为长生方、接神方、杂祀方、巫方四类,尽管它们尚无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行为也荒诞芜杂,但后世道教修行的主要方式都已出现,这些“方”是后来道教实践部分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生要分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要分现象的影响下,原先的价值标准、价值刚性变得可以变通协商,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大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要分行为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单位、家庭和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应加强道德建设、制度建设,改革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优体系,以维护校纪、校规和校风,还神圣教育殿堂之清名。  相似文献   

10.
11.
"要眇宜修"出自<楚辞>,本形容女子精微细致之美.清词人用之论词,以确立词的艳丽本性、婉约体格、蕴藉气质,使之获得了有别于诗的形式美感和文体风格,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赵和平 《河北学刊》2015,(2):37-41,50
在中国古代,中华礼制是国家大法,又是道德准则。追求礼义是中华礼制实施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的重要特点。中华礼制在漫长的形成、衍化过程中,对提升民众道德、提倡仁义政治、维持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宁、缓和民族矛盾、调整国际关系以及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等等方面均起到过极其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发展趋向与演变形态,从而形成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说,中华礼制浸润着中国先民的生存智慧与治国经验。研究中华礼制,发掘其精华,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与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专栏包括三篇论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社会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的阶段性成果,涵及先秦、中古、近代三个时段,均从一个侧面对中国传统礼制作了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中,要统揽不要包揽,要敢断不要武断,要大度不要失度,要宽容不要纵容,要放手不要撒手,要参与不要干预,要到位不要越位。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邓小平一贯强调要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这一精辟论断 ,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 ,诠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也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它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且为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主持制定的《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是迄今缔结的最具雄心和最富于想象力的国际商事私法公约,开普敦方法即是在该公约的缔结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创新的公约缔约方法。这一方法在制定主体、结构形式、效力模式等方面均颠覆了传统的国际公约缔约的观念与方法,从而使其具有了方法论意义上的价值。文章将对这一方法的具体内容、特征与创新做出介绍和总结,并结合国际商业社会的现实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17.
黄雅 《家庭科技》2014,(1):26-27
正多点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初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的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少,但人体各器官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为2000~3000毫升。出点汗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冬季  相似文献   

18.
荀子之“礼”已突破了孔孟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实质上成了“法”的另一种指称。他在对“礼”的起源作了极富历史理性的探讨之后,认为“礼”就是一种社会法度、规范、秩序,是一种社会个体必须普遍遵守的、具有强制命令性的行为规则。“礼”“法”之间可自由穿行。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符合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以”第三方物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自身的教学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郑玄在《毛传》基础上的理论阐释,以及对周代诗人艺术实践的理性观照,丰富了比兴论的内涵,赋予它以经典性形态,使这一理论范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最具活力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