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60年来,中国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翻译和研究。建国伊始,就开始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文艺论著,但前30年主要翻译前苏联学者辑录的马恩论文艺、列宁论文艺的相关著作,改革开放新时期才开始有中国学者自主选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论著出版。这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另一特点是从对前苏联文论的单纯借鉴,转移到全方位地研究全球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重点研究长期被忽视的欧美国家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这对正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和文艺理论的新中国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文化研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现代性特色.由于中国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指导,中国当代文论必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工农大众化;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的优秀遗产,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伦理政治倾向,发挥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先进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20届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究会,于2003年11月下旬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67篇。在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的关系这一主题,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论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刻而热烈的讨论。与会者普遍感到,自20世纪90年代冷战格局崩溃以来,随着苏联东欧的急剧变革,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30年来文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相关争议中既有对审美特性的错误理解,又显现出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僵化和保守。在当代中国,如何进一步激发马克思主义文论传统的活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意识形态论的基础上,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出发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文学、理论和批评更具科学性、现实性和战斗性,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赵睿 《兰州学刊》2007,2(1):76-79
本文提出应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论在研究党的知识分子问题时的重要性,它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在简要分析文论后,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文论与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已经探讨得比较充分,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在国内学界尚未得以深入的阐释和批判性的研究。约翰·弗娄和托尼·本尼特用后结构主义方法全面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章梳理出他们建构的一套后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即话语建构论、文学体制论、文学话语论和阅读型构理论。后马克思主义文论打破了本质主义的审美观和文本观,实现了文学理论的"向外转"和"政治化"。它将历史唯物主义简化为一元论的"文化唯物主义"或"话语唯物主义",凸显出文化、话语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建构功能,启示我们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宏观社会框架中拓展文学研究的微观层面,但又可能堕入一种新型的"话语唯心主义"。它回避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具有反美学倾向。它还是反人文主义的,失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人类的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文论是中西文论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论与先秦文论的比较研究是其他比较研究所不能替代的,具有其特殊意义。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古希腊文论和中国先秦文论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古希腊文论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而中国先秦文论则是片断的语录体诗话。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 ,陆贵山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 ,不断追求、探索 ,其学术思想从以客体——主客体为中心 ,从文与史 ,到文与美 ,到文与人的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术个性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美学·文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主编 )…  相似文献   

11.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2.
张荣翼  杨小凤 《河北学刊》2004,24(5):108-112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4.
谢碧娥 《河北学刊》2004,24(5):115-11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以下简称《文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马驰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也是他长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又一结晶。倘若我们暂且搁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论争,可以发现,如果说"西马非马"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研究中工人阶级"消亡论"的演变,可以从三个"关系"线索中把握,一是工人阶级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理论探讨的是西方工人阶级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消亡";二是工人阶级的外部关系,即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理论指向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消亡";三是工人阶级的内部关系,即与分化出的"新阶级"的关系,理论走向了阶级结构-功能的"消亡"。"消亡论"的逻辑后果,一方面是寻找新的社会变革主体的政治寄寓,而另一方面却促成了争鸣中阶级理论的复归。"消亡论"的出现与发展的逻辑,是其在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上对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分析的刻意修正和回避所致,而时下对工人阶级复归的努力,正朝着重返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研究视野的全球化和复兴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研究的方向行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包括皮埃尔·马舍雷在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某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启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马舍雷作为重要理论资源融入其对于文学反映论的思考中,其间又难免误解,考察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视域中的对话和阐释,对于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文论,以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为依托和动力,以"主义"为标榜,以启蒙功利主义为开端,经历了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相生相克,发展到总括性的自然主义文学主潮,又由反抗自然主义而衍生余裕派文论,由顺应自然主义而衍生出私小说论与心境小说论,显示了较为清晰的理论系谱和内在构造。对西方文论的东方化的理解与改造、用汉字词组所创制的一系列文论概念与范畴等,都体现了日本近代文论的独到贡献与理论特色,并对中国现代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显示了日本近代文论大规模汉译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划分了新批评派的类型及源流的基础上,对这一流派的诗学理论进行了剖析,并与中国传统文论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只有克服食西不化、过多颂扬和浅层次地转述西方文论的偏向,深刻剖析西方文论的得失,并与中国传统文论进行扎实的比较,才能与西方文论、特别是现代西方文论深入对话,才有助于兼具现代形态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