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高潮,即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及土地联产责任制。反思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曾带来了农业生产的繁荣,也导致过对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鉴于此,积极推进符合国情的农地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更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制度变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出现了诸多思维误区,即使是土地承包法的颁布也没能解决农地承包权的债权属性,现行农地制度仍有较大缺陷,为此,从土地制度内外两方面进行变革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 ,与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体制相比较 ,具有较大的制度绩效 ,但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体制问题 ,并没有解决农地制度的所有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涌现出“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 ,促进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市场化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实现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基于农地供求关系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农地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1)农地"兼并"与"反兼并"的历史:"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2)农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从"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到"两权"分离的过渡;(3)农地经营权流转: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过渡.笔者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门未来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创新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二是努力推动农地承包权的自由流转;三是严格限制农地所有权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制度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交易费用,30多年来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就是沿着总交易费用最小化的路径逐步展开.遵循这一内在逻辑,我国农地制度未来变迁的方向必然要求降低总交易费用,这就意味着需要减少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尊重当事人尤其是农民的认知、进一步推进分权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框架不变,强化农户家庭土地经营权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社会科学》2019,(1)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循序发展和渐进演变,其具体政策内容也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通过对1984年至2017年的农地流转政策及法律文件进行梳理和政策文本解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流转政策变迁过程分为重启—发展—规范—创新四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分析范式研究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重启背后的制度逻辑发现,该政策的重启是由广大农民自下而上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过程中带来的一件"副产品"。与此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农地流转政策经历一次路径上的调整,成为中央政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工具手段,并在其后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最后,运用历史制度主义中的结构分析范式探讨农地流转政策变迁动力机制议题,并解析出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政治精英理念的更新、其他相关政策的作用、社会经济技术的革新、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外部示范效应的压力以及政治行动者的推动七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此,中国农地流转政策未来发展演进需要在坚持完善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基础上,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征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征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失地又失业等社会问题丛生.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征地收益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征地收益分配制度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征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加入 WTO的新挑战 ,理论界正在进行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的积极探索。从目前的讨论看 ,一般都强调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种种缺陷 ,提出土地私有化或准私有化的种种理由和措施 ,主张弱化国家和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 ,强化承包权 ,搞活经营权 ,包括充实农户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赋予农民排他性的占有权、开发权、收益权、转让权、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1)实行土地国有永包制 ,实际上就是永佃制。 (2 )实行土地私有制。 (3)不断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三种观… 相似文献
10.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农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纲领性文件。针对现有农地制度存在产权残缺、产权的模糊性和非排他性、产权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让性等问题,应创新农地制度的基本思路:形成农地产权结构合理,主体界定清楚,边界清晰,交易成本、监督成本、社会摩擦成本和社会稳定成本最低,农地配置效益最高的农地制度。通过农地产权多元化,使用权流动化、价值化、证券化,承包权物权化或财产化,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化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1.
12.
制度变迁的运作机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制度主义从历史观和制度观的双重视角理解制度变迁问题,把制度的生成、维系和变迁看成一个整体的演化过程。运用过程分析方法,考察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制度变迁的运作机制,可以分为作为制度存续历史过程和宏观背景的稳定阶段、向阈值临界点位移的变迁前奏阶段、遵循路径依赖进行变迁的正常时期和制度意外断裂的异常状态。然而,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制度变迁的解释也存在一定限度:一是如何处理宏观结构与微观细节的关系问题;二是案例总结的归纳方法缺乏普适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农地制度的框架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效益悬殊仅使农地流转成为可能,农地的流转收益低以及农地的保障功能较重严重地束缚着农地的流转,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仍不可能得到实现。农地制度一定要重新安排。"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农地制度创新可提高农民农地的流转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地的保障功能,这样,农民流转农地的经济驱动力加强了,也没有了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状态和结构依存特征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制度变迁理论中更多地将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路径依赖的性质上,而对制度变迁过程中状态和结构依存的特征却不甚关注。实际上,状态、结构依存和路径依赖特征都是影响制度变迁方向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一个最优化的理论模型综合分析了制度变迁理论中有关这两个特征的一些问题,并且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为例,具体地说明了这两类因素所起的相关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理论界主要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主张在保持现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变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二是主张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把承包期延长到999年;三是主张实行农地私有。比较分析三种改革方案,农地私有不仅在增加农地产权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提高农地生产力和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地私有和与之相关的各个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及其创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公有制、土地资源约束和城乡二元体制条件下,国有土地使用权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制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受国家农业政策和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刚性制约,农地使用权的交易受到较大限制。如何突破现行制度的束缚,激励农地使用权交易,实现产业与规模效益,保障国家和交易各方的利益,这是三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我国市场化、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健全农地产权制度、使用权交易模式和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农地制度创新是启动农村改革的一个支点.本文围绕农地制度的相关内容,即农地所有制、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农地经营运行机制、农地制度创新新思路等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供求的矛盾现实,通过检视<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对于农地使用权制度设置的限制,总结试点地区农地融资地方立法的实践,梳理与探讨农地融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即如何选择和规范农地融资运行的法律形式,以及如何通过立法来实现农地融资关系中最核心的风险规避与多边利益维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西部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与农地制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西部农业现代化基本取向的认识,分析甘肃省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农地问题,以区域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取向,可以看出完善西部农地制度需要将农地资源市场化;确权赋能;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制度创新;认识到农地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制度变迁;同时政府也要发挥政策引导及开拓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