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京歌将典型的京剧艺术素材融入歌曲创作当中,又以通俗凝练的手法展示出“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京歌《粉墨春秋》内涵丰富,其创作背景底蕴深厚,曲式结构层次分明,艺术特征突出鲜明,京剧元素的运用使其民族性更强,是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主旋律电影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上映,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思维框架,影片在架构上更加追求灵活多变,叙事手法上更加倾向“类型化”融合,角色塑造上更加讲求真实性刻画,艺术表达上更为注重多元素融入,不仅维系了电影艺术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更有效激发了观众的乡愁记忆与审美共情,实现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创作策略上的成功变革。  相似文献   

3.
伊朗儿童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备受欢迎,其成功之处在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文化思想,精妙的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对伊朗经典儿童电影优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具体特点,以此思考中国儿童电影,从教育价值导向、社会文化传递、艺术手法表达三个维度探索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路径,以期中国儿童电影回归本位,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白诚仁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重视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并将民歌元素融入他的歌曲之中,从而创作了大量具有湖湘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本文拟从白诚仁的音乐生涯总结其民族音乐创作思想和个性的形成,并以具体作品为例,体现其歌曲创作题材及创作手法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经典时期一系列电影理论家关于电影基本元素的理论 ,重点阐述了电影本体论美学从萌芽、发展到成熟 ,提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在实践创作与理论的拱卫下成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手风琴艺术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创作手法多样化、体裁多元化的局面.中国手风琴艺术创作表现出现实主义的指导思想、根植于民间的创作原则和大胆借鉴西方创作手法探索"民族化"的思想特色.创作特征主要有标题性特征、题材与音乐语言的民族性特征、创新性特征、边缘曲式结构特征和对民族乐器演奏的借鉴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是中国电影音乐世界性的根本路径。中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音乐,也要有属于自己的电影音乐传播。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是中国电影音乐传播的沃土,也是中国电影音乐传播的灵魂。发现并培育拥有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电影音乐艺术品牌,使其在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创性,它就必然会在世界电影乐坛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交响采风《香格里拉》以云南民间音乐为素材,运用交响乐的宏篇手法与结构逻辑进行了现代的发展。从其结构的分析入手,探索了这部作品在发展中国传统器乐结构中变奏原则上的创新艺术手法,尤其指出了它借鉴云南歌舞之乡的深厚传统基础而发展的多元结构手法,而这些手法的选择是作曲家充分考虑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历史经验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 ,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一面 ,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 ,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 ,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 ,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然而 ,民族性与国际性又具有一致性。中国电影在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 ,弘扬民族精神 ;要注意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交融性。提倡民族性 ,并不排斥国际性。我们要借鉴外国电影创作经验 ,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民族电影艺术。  相似文献   

10.
电影原声中的钢琴音乐从电影问世之时就伴随其左右,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是五彩斑斓。西方各时期中的原创大师对其探索与创新可谓前赴后继,不停地为后人们开拓其发展道路。20世纪中后期,不同的元素风格之融合创新写法成为钢琴原声的创作主导,并深深影响着东亚电影原声事业圈,呈现出西洋与东亚在钢琴原声音乐发展上较为统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商业电影中不断出现的暴力元素是观众消费欲望被点燃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更天然地存在于后现代社会的消费逻辑中。这些暴力元素不但成为电影创作者表达自己标新立异艺术观点的手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当下真实的生存状况。以著名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多部影片为例,分析了好莱坞商业电影中暴力元素承载的功能意义及其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期,由刁亦男执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领衔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白日焰火》登顶2014年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宝座。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中国向好莱坞经典致敬的黑色电影,影片中黑色电影的黑色元素十分明显,拥有着惊悚、悬疑等"重口味"标签。然而,《白日焰火》却不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仿照好莱坞经典的黑色电影,而是融入了特殊的中国元素的电影,在其浓厚的黑色背景下,更多的涌动着暖意。本文就《白日焰火》中黑色背景下的暖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反映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梳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发展历程及意义,并根据不同时期融入的民族音乐元素做出一些分析、研究,进而指出中国艺术歌曲与民族音乐二者融合是相互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中借鉴、融入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而且未来还要将民族音乐元素作为重要因素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穆木天与象征诗群在新诗草创时期,力图接通西方诗的交响理论与传统诗的“兴”理论,构建象征世界外,还接受异国大师的音乐美、色彩美启迪,追逐富于现代气息的艺术潮流,追求诗的纯粹性,即使诗向音乐靠拢,通过朦胧音乐暗示心灵万有交响,因而形成了《旅心》集的既“幽微远渺”,又明丽清新的独到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将流行音乐作品以交响合唱的形式重新进行演绎,显然在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浓烈的一笔。"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3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就是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音乐会的举办,给人们提出了两点参考: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或交响音乐、严肃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流行音乐的发展固然有自己的传统,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为流行音乐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会上演出的21首交响合唱形式的流行歌曲,其改编工作,基于两点原则:忠实于原创的基本品格;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实际上为改编者提出了较高的创作原则。21首作品的改编最终形成了三种作品类型。同时,广东作曲家对流行音乐的这次创编实践,也使人们对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利用音乐手法创造意识流小说使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有机地融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式。首先是运用突出主要旋律的手法,隐蔽而简短地,有意识而间接地重复一些文字,突出强化中心。其次是运用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使文学作品有和旋和交响效果。再次是运用呈示、展开、再现的奏鸣曲式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曲折感人。最后是采用赋格手法,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形式表达一个中心,从而使文学作品有多音性、全面性、多方位性,更有表现力,更加显示出文学和艺术的极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延安“鲁艺”的新型音乐体裁为“红色经典”音乐提供了技术积累,民间音乐研究开拓了“红色经典”音乐创作的新模式,毛泽东《讲话》精神为“红色经典”音乐指引了创作方向,专业的创作队伍为“红色经典”音乐提供了人才储备。延安“鲁艺”音乐在推动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同时,奠定了中国“红色经典”音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艺术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遵循科学原则和审美原理,通过艺术解构呈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将音乐、绘画、表演、微电影、情景剧创作等艺术元素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和考核方式.艺术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方式具有创造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立意精准、形式精准和评价精准三个原则.艺术元素的融入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艺术元素融入课堂应从情感表达贯穿课堂、艺术展示融入课堂、趣味教学活跃课堂、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被尊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温暖仁爱,具有理想主义色彩。20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深受恩师沈从文的影响。不仅创作起点高,创作类型多,小说、散文、诗歌皆有成就,而且他的作品质量高,有意识地尝试多种艺术手法,在题材、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文体的创造实验。汪曾祺下笔有情,创作讲求意识、印象、诗情和空灵,不仅追求画面感,强调音乐美,并且以“意象”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塑造出独特的艺术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旷达的诗和远方。纵观汪曾祺作品的审美表现艺术,既有叙事写实,也有景物写意以及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相间的表达手法,这是以往研究者忽略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美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