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以生产力中物的要素代替人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出智能劳动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而言的新型劳动方式。如果以智能劳动为分析对象,揭示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依然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尤其是产业的革命。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成果,人工智能则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学习,直接参与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并表现出与人类理性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思考逻辑,从提升产业业态、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与技术的深层次联系。同时,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竞争中的领跑者和带动者。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应根据沿线国家技术状况布局,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开放共享、质优价廉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演进,生成新兴产业并改造原有产业。让"人工智能红利"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助力推动共担共享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以劳动为中介,企业理论构成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逻辑接口。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演绎的劳动逻辑看,劳动价值论具有优良的数理品质,企业视角内生于科学劳动价值论体系之中;从劳动演化的视角看,劳动过程和契约的联袂,生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合约理论;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可以规定为嵌入劳动过程中执行特定经济职能的一整套合约安排,即劳动合约,企业的完整本质是历史规定与社会规定的统一。马克思企业理论的这一现代发展将会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更多的理论荣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们走向了历史深处,并通过方法整体性和逻辑整体性的探寻,把握到了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前提出发,通过分析比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得出在新时期条件下必须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石——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是作为理解整个《资本论》的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引起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原因是由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并从这里开始的。关于这一点,连马克思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早在1868年,即《资本论》第一卷的德义版出版后的第二年,德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代表人物就写道:“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唯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将价值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但它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种种矛盾之处。具体包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严格对立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生产劳动被严格界定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劳动包含范围广义化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将人与物的效用关系置于次要地位的倾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暗含的对单一按劳分配体制正义性、合理性论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等同样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中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传统”来加以固守,那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如果只热衷于对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进行调整重组,而不敢或不愿对其做切合实际的丰富完善、发展提高,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利刃,因而受到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恶毒攻击。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翻版,妄图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彻底科学性;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扬庸俗的价值论,妄图推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文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彻底科学性,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庸俗价值论,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提供点滴素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继续学习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必要的。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就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坚持按劳分配,就是坚持宏观调控。坚持劳动价值论,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它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准,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0.
特定的经济学思想体系总是以特定的价值论观点为基础的。特定的价值论观点不仅限定了它所从属的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思维视角,而且价值范畴本身就构成了经济学理论演绎的逻辑起点和研究方法。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石,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得不涉及劳动价值论这~最基本的论题,这也是为什么对劳动价值论研讨和争论始终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正在建设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呼唤理论创新,实践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必将发端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发展迅猛,形成对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失业结构中的技能技术性失业难以控制。人工智能印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局部工人与总体工人"理论的正确性,更完整地阐释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现实,"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理论;印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真理性,马克思"机器排挤工人"理论的历史与现实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趋势。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解决失业问题的理论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解决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很大局限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做好人工智能在当代中国各行业运用状况的管理及其对三大产业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预测,制定人工智能发展和运用的战略规划。由国家引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及在三大产业中的优化配置,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用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率反哺被其淘汰的劳动者,是解决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是在价值理论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13.
一些环境主义者以自然没有被纳入价值创造源泉为由,批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贬低了自然。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严重误读。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保罗·柏克特通过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性,指明价值只是特殊的社会财富形式,揭示了劳动价值论贬低自然说的思想根源;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与自然之间激化的矛盾及其在质和量方面的表现为依据,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破坏自然环境的倾向性,解释了劳动价值论排除自然的社会根源,最终将批评转向资本主义自身。柏克特的生态批判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建构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启示:一方面要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要强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识。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而社会分配关系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正确地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不仅决定着个人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而且决定着学校育人育才的质量,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技术强化了人们自身行为的道德性,并且为道德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机遇,主要表现为智能技术为道德教育的精准化提供大数据支持、为道德教育的学习场景提供多维空间、为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自适应模式等。与此同时,智能技术的运用又使得道德教育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体现为智能技术挑战人的道德伦理认知、消解人的道德情感凝聚、引发人的道德信仰危机。面对智能时代的道德教育,应注重从构建道德教育的知识体系、优化道德情感的培育路径、夯实道德信仰的理论根基以及探索道德教育的人机共融模式进行探索和完善。通过科学认识和精准分析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一步优化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推动道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作者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客观依据、经济关系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性与剥削性等问题的分析,力求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突破和发展一直是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揭示劳动的智能本质和劳动时空特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可将劳动价值论区分为宏观劳动价值论和微观劳动价值论。这一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宏观上正确的劳动价值论回到微观的物质生产企业时,就必须承认物化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这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突破和发展。进而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物化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进行了论证。还从劳动模型的数量分析中得出了创新性劳动才是劳动创造价值真正源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区分马克思经济思想演化过程中的前科学时期和科学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首次制定了作为科学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这一优秀理论成果,对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古典经济学派作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因此,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广义生产力理论、劳动价值论、历史唯物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大大拓宽了实体经济的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货币金融制度、产权制度、财税制度,以“十大经济关系”与“五大内外互通”描绘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丰富了世界市场概念,基本完成了恩格斯畅想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极大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向新的高度,引领人类经济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异化劳动概念的哲学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它的经济学来源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对于异化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以异化和扬弃的辩证发展规律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 ,使之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异化劳动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 ,它是由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桥梁 ,后为剩余价值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