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2018年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繁荣上升期,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现当代文学扩张明显,比较文学发展平稳。“两古”学科领域,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的回归、文本理论的兴起与稀见文献的发掘代表了此一时期的主流。现当代文学研究迈入了多元探索的新阶段,已被文学史经典化了的作家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而尚未经典化的当代文学批评则与文学创作现场保持紧密联系。文艺学聚焦后现代媒介冲击之下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西方理论与中国学术之间的关系。语言学重视传统研究领域和新方法、新技术的交叉,在和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研究领域。文字学方面新出土文献的整理、训诂以及古文字辨析考释方面都出现了大量成果。相较而言,比较文学专业尽管也出现了一些学术力作,但未能对学科整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确立的时间较短,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确立一级学科的学科意识和学术规范,如何处理好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研究生培养的关系等问题仍是高校理论界深入探究的问题,李国俊、王晓雨、徐晓宇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就是一部从学术研究、学科定位、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力作.此书的出版对完善该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理论不只是社会学学科的一个领域,而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的社会理论传统,进而也开创了整个古典及现代社会理论,并在国家学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开创了现代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有其哲学性质及其总体性,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新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统一。在马克思那里,社会理论具有非学科性或跨学科性,但其从属于“人的科学”且系唯物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因而有必要适应现代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并形成相应的学科形式。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宜被看成是社会学或哲学或史学之下的学科,而应被看成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并要求在具体社会科学学科中具体化。是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资源有机地纳入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质量、创造性以及自我革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但要实现其理论整体的长远发展,有必要认识其理论学科整体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并由此调整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60年理论研讨会,2009年8月底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成就 相似文献
6.
学科的合法性是指学科形成的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学理上的合 理性取决于特定的知识类型为基础的知识论以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论并不是认知型的知识论,而是理解型的知识论(包括诠释型和扩展型的知识论). 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方法论也不是面向求知的认知型方法论,而是 寻求意义的理解型方法论和理性分析的教育实践型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存在的现实必要性主要是满足社会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在欧洲和美国都是博学之士的专业性行为,是一项要求很高、具体成果的学术水平容易判别的学术研究。按钱钟书先生的意见,比较文学研究者需要至少掌握两门外语、读通至少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史,并有本国语言文学的功底。这种高难度的学术研究,理论上在中国是不应该很兴盛的。但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却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个中缘由,除了中国渴望快速了解和认识世界,希望融入世界、尤其是经济发展使中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全球化等客观情势之外,更有比较文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超越学术范式的群体性热情、集体化冲动、制度性支持等原因。为此,本刊特邀请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林精华教授、李冰梅教授、胡燕春副教授撰文,就比较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各抒己见。这组专题讨论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讨论比较文学,其对比较学作为理论、学科和方法之不同形态的新认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比较文学的学术价值和精神价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在欧洲和美国都是博学之士的专业性行为,是一项要求很高、具体成果的学术水平容易判别的学术研究。按钱钟书先生的意见,比较文学研究者需要至少掌握两门外语、读通至少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史,并有本国语言文学的功底。这种高难度的学术研究,理论上在中国是不应该很兴盛的。但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却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个中缘由,除了中国渴望快速了解和认识世界,希望融入世界、尤其是经济发展使中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全球化等客观情势之外,更有比较文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超越学术范式的群体性热情、集体化冲动、制度性支持等原因。为此,本刊特邀请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林精华教授、李冰梅教授、胡燕春副教授撰文,就比较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各抒己见。这组专题讨论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讨论比较文学,其对比较学作为理论、学科和方法之不同形态的新认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比较文学的学术价值和精神价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学科对比——基于CSSCI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了CSSCI(2004-2006)数据库中各学科刊物有关篇均引文、基金论文比、合作情况、外文引文情况等数据,分析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在规范刊物质量、引导学术研究方法等方面克服存在的问题,为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及其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664-666
介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并分析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将多元评价运用于综合英语教学中,以期推进综合英语的进程,分析这一应用的可取之处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成熟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话语体系,其中包含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与论述。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几乎仍然是唯一能与西方社会主流话语体系抗衡与交锋的元理论性质的话语体系。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自西方,是在与时代以及前人的对话和交锋基础上建构进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也是很容易与西方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进而相互借鉴和学习的理论话语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才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政治学学科及其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这种核心地位与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区域公平问题的探讨多局限在西方流行区域理论视角下,尚缺乏对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提出区域公平理论,但他们的区域公平思想是宝贵和丰富的。他们提出了区域生产力平衡分布论,作出了按计划分布生产力的设想;阐明了实现生产力区域公平布局应遵循的三原则,即接近原料产地,有利于促进工农、城乡结合,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强调了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标准:区域合理分工、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3.
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步骤.基于TOPSIS熵权法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9年中国省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为:(1)2010—2019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农业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范式分化出三种具体解释模式,"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重蹈了"实证科学范式"与"新形而上学范式"的覆辙,而"苏联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更是退回到前科学的"旧形而上学范式"。作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范式的演化过程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是,在跨学科研究和多学科整合成为当今方法论"显学"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科分化与整合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将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化同充分注意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国际化发展学科分析——基于SSCI、A&HCI(1956~2006)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被SSCI和A&HC收录的9,951篇文献按学科分类统计和分析,得出学科分布状态,排在前列的是心理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卫生学、政治学、人类学与考古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总体显示社会科学一些学科在国际期刊上发文量比较多,而人文学科除文学较多,语言学处于中间状态,哲学、历史、艺术、宗教、建筑等学科都很弱势。社会科学中法学、统计学、新闻传播学等文献量非常少,国际学术影响非常微弱。分别对每一学科国际发文的特点、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对各学科发文的从属学科或分主题、文献的层次和类型、期刊涉及面、发文领先机构、国际合作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学科形式层面的马克思文本"有限性"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科形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构成性作用,其迫使马克思主义者借由马克思文本的学科整合关系,不断向马克思文学论说之外借取资源,最终形成以"科学""哲学""文化理论"等为学科认同范型的多种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正确理解马克思文本"有限性"及其所引发的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历史赋形特征,有助于破除后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中"专占尚同"的不良倾向,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视野、言说方式及生成空间的有机拓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自信就是自觉坚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揭示我国的理论特色和优势,进而分析增强理论自信的重大意义;反思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增强理论自信的路径,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制度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实现对理论话语权的控制和引领。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综合研究具有独特贡献。马克思主义观念从其产生到目前境遇的发展进程中有某些关键阶段,诸如苏联代表团参加1931年在伦敦举办的国际科学(历)史大会,以及随后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立场观点继承人之间在以后的国际会议中的交流互动、聚焦于那些以不同方式从事于科学工作的几代马克思主义者所产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以复杂且迂回的方式存活。这要求人们不仅应该正面解释马克思主义在过去时代中的重大贡献,而且应该正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下以及未来中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内含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的思考.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可作多个关系层面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与价值观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思想与科学思想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