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是一首热烈、狂奔、激情大气,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倍受人们青睐的作品。作品通篇都充满戏剧性,既有狂风怒吼般的发泄,又有涓涓细流样的柔情;既有气势磅礴、规模宏大激情似火的热情,又有暗淡阴霾不自信的心底自问,让音乐既生动深刻又通俗易懂。从另一个角度又可以窥视出19世纪初期欧洲人民不屈不挠反对一切侵略、反对一切封建势力的压迫,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英雄精神。这种让人听后震撼不已的音乐能量,在贝多芬和他前人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激励感动着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以其非凡的音乐才能,饱尝了人间磨难后创作了《热情奏呜曲》。整部作品以它完美的形式、无比完整的结构、统一的活的脉动,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一大乐章以简单的材料进行了巨大的戏剧性发展,表现了荚雄在积极探求、充满信心的斗争;第二乐章表现出英雄凝神思索、陶醉在美妙理想之中的情景;第三乐章把人们带入紧张热情的气氛...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是一首壮丽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篇章 ,它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欲以斗争赢得自由 ,希望摆脱苦难 ,走向光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全曲通过两个对立形象之间的冲突 ,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 ,并最终战胜黑暗的欢乐情绪 ,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命运交响曲”自公诸于世后 ,一直鼓舞着人们进行各种斗争的勇气 ,至今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从中西英雄史诗电影塑造英雄的面向和特征出发,以《嘎达梅林》和《角斗士》为例,比较中西英雄人物形象和叙事模式的异同,可以揭示中西民族精神和文化异同。在英雄人物基本的道义品德、遭遇结局上,中西电影塑造英雄人物的套路是大体一致的,差异在于西方英雄偏于神性和个人化,中国式英雄偏于群体性和超越本己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观念有着产生、演变和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英雄有不同的分类。《汉书》作为文学史上以记人为主的纪传体史传散文著作之一,记述了"帝王英雄"、"人臣英雄"、"游侠英雄"等英雄人物,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叙事特征。这些英雄叙事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悲怆奏呜曲》是贝多芬早期创作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构思雄伟,悲壮激昂。第一乐章是这首奏鸣曲中最为伟大的乐章。其引子部分,表现了沉重的压迫下痛苦的叹惜与呻吟;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反映了挑战命运、搏击黑暗势力的决心,副部主题则活泼而抒情;再现部音乐一往无前、坚定有力;尾声宣告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整个乐章充满斗争的力量和热烈的追求,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篇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具体表现及作者塑造传奇人物的艺术方法,审视《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审美价值和对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深远影响。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感受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波兰著名作曲家克尔齐什托夫.潘德列茨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活跃于世界乐坛。他的作品均具有很强的先锋音乐特质,然而在其《第二交响曲》中这种先锋性却荡然无存,反而显现出一种19世纪晚期的音乐风格特点。因此探讨这部作品作曲技法上的传统因素,以便深刻剖析出《第二交响曲》所具有的传统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0.
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柴科夫斯基把内心精神转化为具体音响形态的最重要的运作轴心。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在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升C小调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打破了古典奏鸣曲的传统模式,以一种崭新的面孔展示于世人面前。激动、思索带有幻想的第一乐章,充满痛苦与忧愁;轻盈、明快的第二乐章冲淡了第一乐章的情绪,一气呵成地把第三乐章中暴风雨般的火热激情推向巅峰。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此作品的情绪变化,使演奏风格符合作者的原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贝多芬《22首钢琴变奏曲》主题的句法结构、段落结构、调式调性以及和声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变奏曲主题的基本结构特征和音乐发展手法,论证了贝多芬音乐创作手法具有"继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在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乔峰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英雄”,是“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朋的身影”。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相似,是命运悲剧。为复杀父之仇既毁灭了他又成全了他,英雄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英雄》是一部打破传统故事电影的桎梏,摆脱线性叙事模式的充满诗情的写意电影。这种写意性分别表现在影片的面画、武打和色彩这三个方面,从而营造了一个朦胧、感性、写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与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有其共同情感特征,通过对曲式结构进行剖析、对三个乐章的演奏做深入的分析,认为只有深入了解《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才能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并在演奏中把它表现出来,以感染、启迪、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试图从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阐述贝多芬在创作中的交响性思维.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创作上承袭了他的前人对奏鸣曲式的贡献,同时又追求最有效的方法来承载他的思想和感情.而在表现形式上又非常注重独奏乐器的音乐性与思想性.乐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方面,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论龚自珍的“豪杰”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统儒家至高至大的"圣人"人格,龚自珍提出了平民化的理想人格———"豪杰",这一理想人格为传统人格向近代人格的转换提供了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小说杰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之一,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获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也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充分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刚毅和坚韧.本文初步研究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通过分析桑提亚哥的象征意义、基本性格、坚定的信念和悲剧性的命运.我们将更好的了解桑提亚哥的硬汉本色.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长篇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表现了人在一个荒谬、丑恶、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为获取存在和自由所经受的焦虑、仿徨和苦闷。其男主人公查尔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名贵族青年,他既是最能适应生存环境的人,又天生有着自由的意志,背负着时代所赋予的枷锁而内心却充满了对维多利亚时代虚伪和做作的愤恨与不满,处于历史性的困境。查尔斯和自由的崇尚者莎拉相识之后,他们二人在寻求自由的道路上的不谋而合使他心中压抑的天生对自由的渴望之情一步步地被莎拉触动、点燃并燃烧,最终追寻莎拉而去。查尔斯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束缚下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到战胜自我的精神蜕变,最终突破了那个时代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民间视阈下《红高粱》英雄叙事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间视阈下的《红高粱》的英雄叙事,被作为"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其本意是要藉此实现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消解,但这样的消解,却使"民间立场"从边缘走向了中心,取得了权力话语的地位,成为叙事者话语霸权的表征。这就使得真正的英雄及其"生命激情"处于缺席的尴尬地位。由此,"建立在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