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并存,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社会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非按劳动分配是指按非“劳”因素进行的分配,它包括按资分配(即按资产、资金或资本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自然条件分配以及按机遇分配等方面。在所有制和分配上,当前非按劳分配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基本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极高的发展,消除了社会成员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差别,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只存在劳动者劳动能力差别的产品经济的社会为前提条件的。在这样的社会中,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具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和原则,它既反映了劳动者之间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但怎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尚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急待解决. 近些年来,对按劳分配中的“劳”的理解,经济学界开展了热烈讨论,究竟是指过去的物化了的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还是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认为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且社会生产力尚不能为社会提供“按需分配”的产品时 ,劳动者需按“劳”分配。在这里按劳分配的“劳动产品”应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 ,而且这种有用产品应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只有劳动产品实际转化为价值后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才能实际实现。这就是劳动、价值、分配间的衡统性。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除这种分配形式外 ,还有大量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劳动不论其有无创造价值均可参与分配 ,甚至不参加劳动仅凭资本金和资产等要素也可参与分配。此时劳动、价值、分配间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或背离 ,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试析市场经济机制对按劳分配的调节和影响赵玺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以对会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分配方法。“服从资本的意志和利益”是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按劳分配的“劳”仍然是生产要素的构成部分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仅具有其合理性 ,而且具有“结合”的客观经济条件。又由于“按劳分配”是社会分配的主体 ,因此 ,“符合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则是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劳”无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劳动表现为哪几种形态?其二,怎样计“劳”付酬?这两个问题迄今尚未获得圆满解决。 有人认为:“劳动者的劳动从形态上看可分为三种:潜在形态的劳动、流动形态的劳动和凝结形态的劳动(即物化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是一种可能的劳动”;“流动形态的劳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如何才能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值得深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原则,而劳动尺度统一与否,理解和计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按劳分配能否得到进一步贯彻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按劳分配的“劳”作一番再考察。首先,必须把三种劳动形态结合起来考察。按劳分配的“劳”,具有三种劳动形态,即潜在的劳动形态、流动的劳动形态、物化的劳动形态或凝结的劳动形态。我认为,不应以任何一种劳动形态为按劳分配的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一是社会总产品要在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之间分配;二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报酬应当高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国家集中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再分配;另一种是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国家通过法定最低工资、失业保障等措施使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后一种方式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财富如何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这是任何社会都面临的基本问题。我国从传统单一的按劳分配体制 ,到现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价值论解决的是“价值的创造” ,而分配理论解决的是“财富的分配”。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无直接联系 ,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决定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 ,实行按要素分配 ,简化分配机制 ,优化分配格局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需分配在各种社会形态里都是兼而有之,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93SNA为蓝本,生产核算范围由原来MPS的单一物质产品生产范围,扩大到既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又包括服务产品生产的范围。现行的按劳初次分配,从广义上讲是按全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出现了新的特点.价值的实体是劳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作出了贡献.商品的生产不只是价值的创造,也包括使用价值在内的财富的创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理解为是“自然人”的劳动力,认为劳动力应是“自然人和工具”构成的“经济人”的劳动力。人和工具共创价值。价值共创决定价值共分。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劳动创造价值时所说的人是社会性的人,而不是自然人,价值是社会劳动创造的,不是工具和人共同创造的;个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的,而不是价值创造决定的。所以《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也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的观点也是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悖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认识随着不同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而产生分歧,需要澄清并进一步深化。按劳分配的本质不能离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探究对“劳”的正确评价标准不能急于求成;理解和评判按劳分配不能以“公平”为标准;应不断丰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内涵;劳动贡献得到有效激励是衡量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总之,要通过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权能来确保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动摇。为此,一要增强国有资本与劳动的结合能力,二要努力构建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润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20.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劳动既是他应享有的权利,也是他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所必须承认的原则。劳动,现在还是谋生的基本手段。“按劳分配”关系到每个人切身物质利益。能否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对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